Browsing by Author "陳禹岑"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年輕女性乳癌病友的身體意象與社會支持(2014) 陳禹岑; Chen, Yu-Tsen本研究在探討瞭解逐漸增加且有特殊需求及任務之年輕乳癌病友族群,在進行相關手術及治療後,其身體意象(bady image)與社會支持之變化。針對六名四十歲以下罹患乳癌之女性病友,透過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結果發現,外科醫師手術方式的決定,是最直接影響乳癌病友身體意象的因子;在治療終結後,可以發現方式或找到管道讓受苦得以昇華,創造出其他的意義及價值,對於乳癌病友而言,是一個相當大的轉念力量,對其身體意象亦有正向的影響。在社會支持部份,家人、朋友、職場及病友組織等,都是病友罹病過程重要的支持來源;另發現,罹病經驗與人際互動之間,及身體意象對於病友人際關係的抉擇,相互影響。對於年輕未婚乳癌病友而言,面臨雙重困境,在沒有伴侶情況下,與原生家庭的互動下因各個家庭間互動親密與疏離,所獲資源不一。 透過研究,希冀未來的許多女性能在疾病的預防及診斷上能採取積極作為,主動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並打開心房走出家門,並在可能的情況下持續工作;另外,提醒親友對於病友的愛與關懷應持續且保持彈性;對於醫務社會工作師部分,建議能依著新病友的特性,媒合適切的病友服務,另可針對病友家屬進行團體工作;最後,在醫護部分,對於病情的解釋能有個殊性的做法,並應完善醫院病友組織的工作機制,提供正向的肯定及實質的協助。Item 親密關係暴力問題之研究(2011/05-2012/05) 潘淑滿; 游美貴; 呂敏昌; 鄭智偉; 趙國妤; 陳禹岑; 陳柏蓁; 林美薰; 廖?芳全球跨國人口流動與社會變遷,對家庭價值觀與家庭型態帶來巨大衝擊。近年來,我國跨國婚姻家庭快速增加,且同居不婚與同志伴侶組成的家庭也有明顯增加趨勢,使得親密關係暴力的形態逐漸多樣化。雖然親密關係暴力的性質相同,但是因為族群、階級、性關係取向與婚姻形式的不同,導致無論是親密關係暴力發生原因、求助行為或相關服務與資源的使用明顯不同。我國家庭暴力防治工作推動約有十二年之久,但是卻欠缺對親密關係暴力類型及其成因、求助經驗、服務使用與網絡互動經驗的探討。 因此,本研究結合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探討不同親密關係暴力類型的成因、求助行為與資源/服務使用之經驗。除此之外,本研究亦分析不同親密關係暴力類型的服務輸送、工作模式、網絡互動經驗與實務策略之運用。藉由國內實證資料的收集,與國外服務與工作模式等相關資料的收集,做為未來修正我國親密暴力防治工作推動的參考依據。 整體而言,本研究目的有下列幾項: 一、搜集美國、英國、香港、日本等國不同類型之親密關係暴力服務模式與工作策略,提供我國親密暴力防治工作政策規劃與實務工作之參考。 二、比較不同親密關係暴力類型及其成因,勾勒被害人使用服務資源使用的概況與經驗。 三、檢視我國家庭暴力防治網絡提供各種親密關係暴力類型被害人之服務經驗與實務困境,建構符合我國區域與文化特性之實務工作模式。 四、彙整國內外研究結果,提出改正我國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政策、制度與實務工作模式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