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秋伶"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中普通班教師面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困擾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2010) 陳秋伶; Chen chiu ling本研究旨在探討雲林縣國中普通班教師面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困擾情形,並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婚姻狀況、學歷、專業背景、任教年資、工作職務及不同環境背景變項,包括學校規模、障礙學生類別、有無參加資源班在教學困擾上有無差異情形。 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雲林縣公立國民中學普通班,班級內有安置身心障礙學生的班級導師和任課教師,共寄出136問卷,回收有效樣本120份。問卷所調查的資料以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回答假設問題。根據研究結果,可以歸納以下結論: 一、雲林縣國民中學普通班教師面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困擾情形,整體而言,教學困擾程度屬於中高程度。 二、教學困擾各向度由高至低;依序為「課程教學」、「班級經營」、「家長態度」、「評量方式」。 三、國民中學普通班教師面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困擾,會因部份個人背景變項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以婚姻狀況、專業背景、工作職務在「家長態度」方面有教學困擾有顯著差異。 四、國民中學普通班教師面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困擾,在環境背景變項中:以學校規模在「家長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供學校、教育當局、國中普通班教師、家長及未來進一步研究之參考。Item 泰籍學生學習現代漢語助詞「的」之偏誤分析與教學語法(2011) 陳秋伶; Chen,Chiou-ling「的」是漢語初級學習者須習得的字彙,泰語也中有類似限定標誌的用法;因此泰籍華語學習者在習得「的」字過程中,本應較容易;然而筆者透過研究中介語語料,分析其偏誤種類和原因,認為泰籍學生因泰語內複雜的定語系統,加上目的語「的」之泛化,因此泰籍學習者在學習漢語「的」字時還是會產生多種偏誤。 關於助詞「的」,許多學者早就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但課堂教學實踐上的討論卻相當少,眾多學術研究也未必適合泰籍學生,對外漢語教學方面涉及的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為主。是故,筆者利用在泰國任教的機會搜集泰籍學習者語料,來預測現代漢語「的」對泰籍學生可能產生的困難,再來以透過填寫問卷的方式作偏誤分析,依照漢泰偏誤分析結果提出「的」之教學排序,並對現有的教材,做出適合泰籍學生的教學排序建議以及教學語法。 本文首先依照前人文獻,並從教學的角度將現代漢語助詞「的」分成「的1」與「的2」兩大類,其中再細分為8小項;筆者認為其中的「假領屬」、「離合詞」結構皆是泰文中沒有的句法,是泰籍學生容易產生偏誤的原因,在本研究中我們也將「的」之隱現提出詳細的探討。其次,「是……的」句型以及「句末語氣詞」也是較抽象的,本研究以Li(1999)與Chu(2002)所提到的一個觀念:言談標記(discourse marker),認為句末語氣助詞應具有某種核心意義,在不同的語境中以及交談原則,會產生、表達出不同的語氣,「的」在人際互動過程中有客氣尊敬、給人面子等語氣緩和的機制。 本論文期望對泰籍學習者在「的」字用法上作實用性的貢獻,以降低學習者的偏誤和學習困難度,以期增進學習興趣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