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陳聖明"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魚小池效應在資優教育上的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5-09-??) 陳聖明; 林國祥; 潘裕豐; Sheng-Ming Chen; Kuo-Hsiang Lin; Yu-Fong Pan
    許多國內外學者關注大魚小池效應(the big-fish-little-pond effect, 簡稱 BFLPE)對學業自我概念的研究議題。本文先回顧國外大魚小池效應研究及其重要性,再討論近期Dai 與Rinn(2008)與Marsh et al.(2008)對於大魚小池效應研究之爭議。許多BFLPE 研究發現,隨著在集中式資優班時間的增加,資優生學業自我卻逐漸下滑,證實負向的BFLPE 存在。身為教育行政人員與資優教師,宜瞭解與掌握大魚小池效應對學業自我概念之影響,並藉此文提供未來研究方向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才能發展模式探討社經文化殊異資優生的潛能發掘與培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6-12-??) 陳聖明; 林國祥; 潘裕豐; Sheng-Ming Chen; Kuo-Hsiang Lin; Yu-Fong Pan
    資優教育學者以才能發展的觀點,重新思考資優概念及資優教育的成果,成為近期資優教育界討論的焦點。本文首先陳述Subotnik、Olszewski-Kubilius 和Worrell(2011)提出的才能發展模式,其主張資優概念為一個具有可塑性及領域特定性的發展歷程。接著,探討低社經、多元族群的資優生才能發展方案實例的做法。透過校本資優教育方案,資優教育教師的服務範圍擴大,從抽離式的課程服務模式轉變成與普通教育教師的合作模式,協助普通教育教師進行挑戰性課程,運用多元化評量,發現每位學生的優勢能力。另有許多高等教育機構提供暑期方案給社經文化殊異資優生,以提升他們潛能的發掘與培育。最後,針對我國資優教育方案辦理情形提出相關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文化資本及能力取向探討社經文化殊異資優生之教育機會均等議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3-03-??) 陳聖明; 王心怡; 黃靜雯; Sheng-Ming Chen, Hsin-Yi Wang, Ching-Wen Huang
    本文旨在從Pierre Bourdieu提出的「文化資本」與Amartya Sen倡議的「能力取向」,據以探討社經文化殊異資優生的教育機會均等議題,並提出四點建議來加以推進:(1)培育教育人員成為知識轉化者;(2)運用多元文化課程設計取向;(3)提升轉換資源的能力,以利發揮功能;(4)重視學生的選擇,並賦予真實的機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標記效果對國中數理資優生與普通生學習直線運動概念的測驗表現和眼動型態之影響
    (2019) 陳聖明; Chen, Sheng-Ming
    科學圖文常使用標記來幫助讀者學習科學知識。本研究旨在探討標記效果對國中數理資優生與普通生學習直線運動概念的測驗表現及學習歷程的差異,有助於了解標記的適用性。本研究操弄教材標記的有無,對國中數理資優生與普通生學習直線運動概念的測驗表現、認知負荷和眼動型態之影響,也探討空間能力和標記效果對直線運動概念的學習是否具有調節作用。本研究以國中數理資優生與普通生為對象,數理資優生32位,普通生56位,共計88位。本研究分為研究一與研究二。研究一進行紙本測驗、認知負荷及空間能力的探討,研究二則是進行眼動實驗。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1、在測驗表現方面,標記組的測驗表現優於無標記組,表示標記能提升國中生直線運動概念的學習成效。數理資優生不論閱讀有無標記版本教材,其測驗表現仍優於普通生。 2、有無標記對於國中數理資優生和普通生學習直線運動概念的認知負荷沒有明顯差異。 3、空間能力和有無標記對學習表現不具有調節效果,但空間能力對科學圖文的學習表現具有影響力。 4、在眼動資料方面,標記提升讀者在圖示及次圖的總凝視時間,縮短相對應圖文的搜尋時間。國中數理資優生能運用標記,有較多的文與上圖之間的掃視次數。國中生科學圖文的學習,仍以文為導,普通生比數理資優生投入更多時間在理解文本和標題。 5、相對應圖文的搜尋時間、參照次數和整個畫面的平均凝視時間對學習表現具有顯著關聯,以及整個畫面的平均凝視時間對學習表現的預測力最佳。 綜之,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對直線運動概念教材編製和教學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