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裕文"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2016 年「應用史學課程設計與教學研討會」紀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6-12-??) 齊汝萱; 陳裕文「應用史學課程設計與教學研討會」於2016 年11 月19 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本部文學院會議室舉辦。主辦單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協辦單位為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本場研討會主題方向為「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際」、「課程實作經驗」以及「專題演講」。第一場次「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際」由周樑楷教授主持,主講人與報告題目分別為陳登武〈臺師大應用史學學程的理念與現況分析〉、林桶法〈應用史學學分學程在輔大〉以及陳鴻圖〈東華大學應史學程〉;第二場次「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際」由陳玉女教授主持,主講人與報告題目分別為楊維真〈中正大學應史課程〉、林慈淑〈東吳大學應史課程〉以及陳恒安〈成功大學應史課程的想像〉;第三場次「課程實作經驗」由楊肅献教授主持,主講人與報告題目分別為李若庸〈專業實習課程分享〉、李卓穎〈深度旅遊:實用歷史研究的一個發想〉、陳進金〈理論與實際:「口述歷史」課程的設計〉以及金仕起〈「數位、遊戲與歷史」課程報告〉;第四場次「專題演講」由陳惠芬教授主持,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林富士演講〈「應用史學」與「數位人文學」〉,本次研討會內容精采深入,可供應用史學課程設計與教學參考。Item 中古中國地獄審判書寫中的女性形象─以《法苑珠林》為中心(2021) 陳裕文; Chen, Yu-Wen本文以唐初僧人道世著作《法苑珠林》中的地獄審判故事為核心,探討中國中古時期的女性在父權社會的規訓之下,呈現何種形象,以及這些故事反映女性面臨哪些法律上的困境。 地獄審判書寫,不僅代表中國古代對於「惡有惡報」的想像,並且也反映出俗世法律的運作情形。在佛教傳入之後,更將因果報應的觀念融入其中,成為佛教宣揚教化的工具。 在《法苑珠林》與女性有關的地獄審判故事裡,對於女性的規範與要求,可從以下四種類別分析,即墮胎、不孝、嫉妒以及私用家財,這些現象都圍繞著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與被賦予的責任。當女性未能達成這些任務,或者有所反抗,導致父權結構與家內秩序受到挑戰時,便會受到社會強烈的規訓與懲罰,地獄審判故事便發揮規範女性的重要功能。 總結在《法苑珠林》的冥判故事中,道世對女性生活各層面的描寫,都深刻呈現對女性的壓迫與束縛。主要的原因,仍舊是為了維持父系體制下,家內秩序的穩定及對社會的控制,而塑造出各種地獄懲罰的故事。在這些故事當中,女性便被要求依順父系體制的要求,而能夠完成傳宗接代、孝養舅姑、無妒嫉之性,並且在用財上符合家庭規範等種種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