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陳逸駿"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男同志學生的霸凌生命經驗省思多元性別友善校園
    (2014) 陳逸駿
    本研究透過男同志的生命歷程的敘述,探究男同志學生在學校因性傾向遭遇霸凌時,他們如何因應以及所發展的策略,並藉此呈現出校園中性傾向霸凌的性別結構關係。同時,透過他們的經驗指出校園環境的缺失,以建構出多元性別的友善校園。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找到四位來自台北、台中與高雄,在國、高中時期因為性傾向而受到霸凌的男同志參與者進行研究。透過深度訪談來探究男同志學生在學校受霸凌的經驗,並指出性傾向霸凌與其他霸凌的差異。每次訪談時間為一小時,每位參與者皆訪談兩次。 本研究發現男同志在霸凌處境中呈現自我認同和外在環境的雙重壓迫中,關係霸凌是男同志學生受傷最重的形式。在回擊霸凌的策略上,男同志學生多採取消極方式,但也會透過學業成績作為一種保護傘,以獲得老師的關注。在霸凌與校園關係方面,發現校園中的霸凌鑲嵌於性別階層的權力結構關係中,是一個性別政權的展現。透過校園中的互動與相處,將結構中的「強制異性戀」規則實作出來,惡化了性傾向霸凌的情況,並且也讓男同志學生更加邊緣化。教師在這實作的過程中,無形中與結構呼應,變成共謀者。在霸凌處理機制方面,教師的處理模式仍維繫在異性戀的意識形態上,看不見性傾向霸凌的問題,甚至否認學生的性傾向。四位參與者中,有兩位在《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之後受到霸凌,但不論是否有在法規的保障下,對於法規所規定的性霸凌處理機制都不信任,若有機會也不願意使用。此外,亦發現學校須在24小時內的通報機制有矛盾現象,可能會引發學生更大的出櫃與傷害。因此,要建立多元性別友善校園就必須省思校園中性別結構的位置以及教師自我的角色,透過師生互動與權力實踐翻轉性別階層的結構,才有可能讓教師從共謀者變成能動者。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