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香吟"
Now showing 1 - 6 of 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支鏈胺基酸搭配碳水化合物增補對下坡跑後蛋白質代謝的影響(2012) 陳香吟; Chen Shiang-Yin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下坡跑運動後增補支鏈胺基酸與支鏈胺基酸+碳水化合物對運動後胰島素、睪固酮、皮質醇、尿素氮、肌酸酐與肌酸激酶的影響,並進一步評估對肌肉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的影響。方法: 本研究將 24 名受試者 (身高 179.00 ± 7.83 公分; 體重 75.97 ± 10.96 公斤; 年齡 21.88 ± 2.07 歲; 最大攝氧量 53.08 ± 6.74 毫升/公斤/分鐘) 依據最大攝氧量數值,以平衡次序法分成三組: 支鏈胺基酸組 (BCAA 組)、支鏈胺基酸+碳水化合物組 (BCAA+CHO 組) 與安慰劑組 (PLA 組)。在進行 30 分鐘 70% VO2max 之下坡跑運動 (-15%) 前一天 (Pre 24 hr) 以及運動後兩天,受試者需接受膝伸肌群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測量。在各組實驗中,支鏈胺基酸與碳水化合物之攝取量分別為每次每公斤體重 232.50 mg 與 464.00 mg,且均於運動後第 15 分鐘與運動後第 24 小時 (測驗採血後) 進行增補。採血點: 運動前立即、運動後立即、運動後第 45、60 分鐘、24 與 48 小時 (Pre、Post 0、Post 45 min、Post 60 min、Post 24 hr 與 Post 48 hr)。結果: 在運動後第 24 小時,各組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皆顯著下降 (21-22%); 在運動後第 48 小時,BCAA 組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顯著高於 BCAA+CHO 與安慰劑組數值 (p< .05); 在運動後第 45 分鐘,BCAA 組之睪固酮/皮質醇比值顯著高於 BCAA+CHO 與安慰劑組; 在運動後第 45 分鐘, BCAA+CHO 組之胰島素濃度顯著高於 BCAA 與安慰劑組數值,但是其睪固酮/皮質醇比值卻顯著下降並且低於其他兩組; 比較運動後第 48 與 24 小時之 CK 差值 (ΔCK (Post 48 hr-Post 24 hr)),BCAA+CHO 組之降低幅度 (-36%) 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13%) 並且與 BAAA 組 (-30%) 相似。結論: 30 分鐘 70% VO2max 之下坡跑運動誘發肌肉損傷後增補支鏈胺基酸可顯著提升運動後第 45 分鐘之睪固酮/皮質醇比值,更進一步顯著提升運動後第 48 小時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 額外增補碳水化合物反而使睪固酮/皮質醇比值下降,對肌力產生些許恢復作用; 增補支鏈胺基酸+碳水化合物可使受試者之 ΔCK (Post 48 hr-Post 24 hr) 顯著低於安慰劑組,有利於降低升高的 CK 數值。Item 明清〈若蘭璇璣圖〉研究(2010) 陳香吟; Chen, Hsiang-Yin明清時期突然流行的諸多〈若蘭璇璣圖〉卷,往往由於其蘇州片的「贗品」身份,在藝術史上被認為是「筆墨不好,品相不佳」的一批作品而鮮少被注意。然而該題材的蓬勃興盛,與畫卷大量製造的商品性格,卻是我們觀察庶民文化的一個絕佳案例。本論文除了為這些〈若蘭璇璣圖〉找到其於藝術史上的定位,更藉由探測這些畫卷生產與消費的兩端,作為思索明末清初視覺文化的一個面向。傳世諸卷〈若蘭璇璣圖〉其實是在古代畫跡及畫史著錄二者參照下所誕生的產物。其所演繹之故事與其他題材有曖昧不明的關係,涉及的圖式傳統與風格,揭示出繪畫與其他媒材間互通有無之現象,彰顯許多版畫或蘇州片所具備如同資料庫般記載大量豐富圖像題材、風格元素的「雜燴」特質。在明末清初才女文化及文字遊戲盛行之際,〈若蘭璇璣圖〉富含各種不同的觀覽方式和樂趣,亦使其成為可收藏或使用的文化商品。Item 網路化「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教師能力本位課程之發展(2003-06-01) 張國恩; 陳香吟面臨資訊時代,因應教育改革,教師必須具備「資訊基本能力」之素養,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亦投注眾多資源於教師資訊能力的培訓上,卻發現存在著些許困難,如:課程不符實際需求,學後無法應用;研習受時空限制,教師意願低落;訓練方式不符個別化學習理論等。因此發展一套「網路化『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能力本位課程」,有效解決教師資訊能力培訓上的困難。本課程之特色是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為理論基礎,採網路方式實施課程,且課程內容及學習活動設計符合學習理論及資訊化教學策略。Item 網路化教師資訊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為例(2003-04-26) 陳香吟; 張國恩; 宋曜廷; 梁恆正因應教育改革,教師必須具備「資訊能力」及「教學應用資訊能力」基本素養之需求,本研究以教師資訊基本能力、網路化教師專業成長及能力本位教育訓練為理論基礎,發展一套「網路化『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能力本位課程」,並且探討課程實施之有效性及可行性。實驗研究結論為:使用本課程學習之教師在「教學應用能力」與「簡報製作能力」方面均比自我學習教師具有較高的學習成效,亦比已通過台北縣教師資訊護照進階級檢測之教師具有較優良的能力表現;學習者對於本課程均具有高度認同與滿意,總體評價是:(1)使用簡便,具有彈性,效果明顯;(2)條理清晰,目標明確,回饋立即;(3)規劃周密,由簡而繁,容易上手。Item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職務分配需求與辦理策略研究(2019) 陳香吟; Chen, Hsiang-Yin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職務分配需求與辦理策略,以學校行政人員、教師與家長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利害關係人對於導師職務分配的需求與考量,以期對學校行政主管在導師職務工作分配遇到困難時,提供建議及參考。由於國內較少針對導師職務工作分配做研究,因此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進行初探,訪談15位受訪者,企圖勾勒出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與找出導師工作分配困難的處理方式。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壹、導師職務工作分配的現況及理性基礎:考量師資結構、行政人力需求、課程需求,計算下學期各領域導師所需人數,之後以自願原則,自願擔任導師的人數不足時,排序導師人選有三大原則。 貳、導師職務工作分配時經常碰到的困難有:「自願擔任導師的老師稀少」、「導師分配(聘任)辦法經常被挑戰」、「非考科導師班級經營不易」、「代理教師不能擔任導師」、「疑似不適任導師」、「家長介入安排」。 參、不同利害關係人對於導師職務分配的需求與考量:總共14項,行政人員的考量是雙方利益的匯集點,可見行政人員的思考較周全。 肆、導師職務工作分配困難的處理方式:「鼓勵教師自願擔任導師」、「逐年漸進式調整各領域擔任導師比例」、「聘任代理教師擔任導師」、「釐清問題始末」、「啟動輔導機制」、「行政照顧教師心情」、「輔導後仍然不適任導師,轉任行政人員」、「善用家長會力量解決問題」。 最後根據結論,研究者針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師資培育機構、不同利害關係人、對學校導師職務分配辦法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Item 香港學校改進計畫:對我國推動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輔導體系之啟示(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1-12-??) 李俊湖; 張素貞; 陳香吟; 廖慧伶; Cbun-Hu LI.Su-Cben Cbang.Hsiang.Yin Chen.Hui·Ling Li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