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隋和謙"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學生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素養導向評量指標建構之研究
    (2024) 隋和謙; Swei, He-Chian
    後疫情時代,由於長時間的隔離、線上課程、缺乏同儕互動,學生的人際社交能力、情緒成熟度都相較疫情前落後。由於人際關係相關能力不論對認知發展、學業成就、幸福感、心理健康、職場、成就、犯罪行為預測、霸淩防制,甚或未來AI時代的職涯,都有其重要性。臺灣課綱中的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核心素養相關能力,在世界各國的教育目標中亦受到高度的重視。雖然在教學現場上學生人際關係對其學習與心理健康層面上的影響是明顯的,該素養目前在教學現場卻缺乏有系統的評量指標和各向度的可測量定義和跨領域指標,來幫助學校現場的教育人員和學生系統性的評估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素養。故本研究透過建構此素養導向的評量指標,提供在教育現場中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能力素養評量的參考依據。本研究首先透過系統性文獻回顧法(system review),分析本土與國際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素養之評量向度和指標,分別從本土58個量表與國際66個量表中整理得到8個面向、37個構面、375項次構面指標,並發現本土與國際在此議題之量表具文化觀點的差異。經過專家檢核精煉篩選指標後,再透過模糊德懷術結合改良層級分析法的一致性模糊偏好關係法(consistent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 CFPR),得出各指標向度的重要性權重,並依指標難易程度分級將指標分為六級,建構出具有專家效度並可應用在國中教育階段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素養導向的評量指標。研究主要結果提出「中學生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素養評量指標」包含三個層級:2個面向、9個構面、44個次構面指標。「人際關係」面向中的構面依照重要性權重排序為:「包容與尊重」、「同理心」、「關係經營」、「人際覺察」、「人際應對」;「團隊合作」面向依照重要性權重排序為「團隊溝通」、「團體動力」、「團隊協作」、「團隊的領導與被領導」。能提供教育現場的老師有具操作型定義的評量指標,來評估學生的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素養。本研究貢獻在於使用創新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做為廣納指標方法,使指標之文獻具廣度。並用一致性模糊偏好關係方法做為教育領域罕見的指標權重建立方式。本研究建構指標過程考量評量對象之觀點,且專家具議題代表性。建構出 具實務應用價值的且依照難易程度分級的跨領域指標,彰顯本議題具有時代性,並突顯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之於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桃竹苗地區河川中氨氮輸出與土地使用方式改變之關係
    (2018) 隋和謙; Swei, He-Chian
    水質安全是本世紀重要議題,其中河水之氨氮濃度與集水區內人為活動息息相關,亦是現行法規判定水質是否受到污染之依據,然而過去台灣相關研究主要探討單一流域各子集水區水質之時空變化,鮮少有整合多個流域通透之探討,因此本研究以土地利用變化甚鉅之桃竹苗地區河川為研究對象,將1995及2005年兩時期之國土利用調查資料為基礎,配合環保署自1993至2015年於該區內54個水質測站資料,探討土地使用方式改變對於河川中氨氮濃度變化之時空關係。 本研究首先針對桃竹苗地區兩時期之人口密度、河水中氨氮濃度及各類土地利用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該10年內都市擴張與工業發展對水質有重要之影響;此外,透過計算1995年及2005年間各子集水區土地利用的轉移矩陣,配合群集分析中的二階段分析將54個水質測站分為高、低度開發兩組,結果顯示高度開發組26個測站集中在桃園與新竹市區等開發快速之地區,其中有19個水質測站於該十年內氨氮濃度有顯著升高之趨勢,顯示集水區水質受到人口快速增加集工業用地影響甚鉅,低度開發組28個測站則集中在苗栗及新竹郊區,其氨氮濃度呈下降趨勢。本研究計算得出各土地利用及人口氨氮輸出強度的研究結果中,1995年輸出強度以人口及建物為主,而2005年增加了工業輸出的影響,暗示工業土地使用類型的增加是造成桃園、新竹地區河川氨氮濃度增加的原因之一。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