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顏秀如"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斑馬魚側線毛細胞作為研究耳毒性物質之動物模式(2021) 顏秀如; Yen, Hsiu-Ju隨科技進步,奈米物質使用日益增加,其中奈米銀和奈米銅是其中最被廣泛使用的奈米材料,多應用於治療劑、抗菌劑、化妝品或工業之用。而曾被限用於局部治療之高腎毒性抗生素colistin,隨著革蘭氏陰性細菌之抗藥性出現,以及後線有效抗生素之短缺,全球使用量亦隨之上升。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發現各種藥品、抗生素和個人護理產品存在於各式水域系統,被公認為屬於新興的環境污染物。隨著奈米顆粒廣泛使用以及colistin後線抗生素全球用量的不斷攀升,並以各種方式進入環境及水域系統。此類新興環境汙染物暴露之可能性,及其對生物或環境的毒性影響也是我們亟需思考的問題。然而目前並無適當的毒理研究證實此類新興環境汙染物對水生動物的負面影響,特別是耳毒性方面之研究。 由於魚類側線系統位於皮膚,會直接暴露外來物質,且其側線毛細胞於表面易於觀察,加上側線神經丘中之毛細胞的結構及功能與人類內耳的機械感官性毛細胞極為相似,故其側線系統之毛細胞應可作為測試潛在有毒物質之耳毒性的合理模式。在本研究中,我們使用斑馬魚胚胎之側線毛細胞,以研究早期暴露此類新興環境汙染物對斑馬魚胚胎本身及其側線毛細胞之影響。我們將斑馬魚胚胎自受孕後連續暴露96小時於不同濃度之特定環境污染物(包括抗生素colistin、奈米銀、奈米銅),觀察其存活率、胚胎孵化率、外觀及側線毛細胞的數量及功能影響。 抗生素colistin之暴露明顯降低了胚胎存活率,此降低與其濃度具明顯相關性;暴露於抗生素colistin 96小時後50%致死之濃度(LC50)值為3.0 μM或3.5 mg/L,但並未改變其孵化率和體長。同時,經由觀測FM1-43標記之毛細胞數量下降,及使用掃描式離子選擇電極技術偵測側線毛細胞處之鈣離子流減少,證實抗生素colistin於濃度≥ 0.1 μM時,已影響其側線毛細胞之功能。以此斑馬魚胚胎側線毛細胞模式,亦發現常見的奈米銀、奈米銅造成斑馬魚胚胎之存活率下降,此降低亦與暴露濃度具明顯相關性;暴露於奈米銀、奈米銅96小時之LC50分別為6.1 ppm(56.5 μM)和2.61 ppm(41.1 μM)。當奈米銀濃度≥ 1 ppm(9.3 μM)或奈米銅濃度≥ 0.01 ppm(0.16 μM),FM1-43標記的毛細胞數量會開始減少,並出現微觀結構改變;當奈米銀濃度≥ 0.1 ppm(0.9 μM)或奈米銅濃度≥ 0.01 ppm(0.16 μM),雖毛細胞數量無顯著下降,但掃描式離子選擇電極技術測得之毛細胞鈣離子流已經開始明顯下降。 此研究證明,藉助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測FM1-43標記之斑馬魚側線毛細胞數量,合併掃描式離子選擇電極技術測量之毛細胞功能,來作為研究耳毒性物質之斑馬魚模型之可行性。Item 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之研究(2006) 顏秀如; Yen, S.R.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的現況,剖析不同背景變項、環境變項知覺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的差異情形,探討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間的關係,並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建議供有關單位參考。 為達致上述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以及個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在問卷調查部份,以公立國民中小學之校長、行政人員與教師為研究對象,抽取台灣地區100所學校(包括公立國中與公立國小各50所),共寄發問卷1,460份,實得有效問卷1,057份;在個案研究部分,則選取曾獲得「全國中小學學校經營創新獎」三所中小學(包括二所國小與一所國中),以深入了解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間的關係。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結論 (一)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是促成學校人員進行創新經營之最主要且最具效果的動力來源。 (二)擔任行政職務或國小層級之學校人員認知「校長」促發創新經營力量之程度較高;國中層級以及12班(含)以下之學校人員認知「提昇學校競爭力」促發學校創新經營的力量之程度較高。 (三)教學創新為學校創新經營的主要焦點,而社會資源運用創新則有待學校人員的進一步重視。 (四)學校創新經營的推動以漸進的方式為主。 (五)一般學校創新經營以模仿性創新居多,創新經營有成的學校則以再造性創新為主。 (六)學校創新經營並未有單一的最佳發展模式存在。 (七)教師與校長是影響學校創新經營的關鍵因素,而學生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則偏低。 (八)教師認為教師同儕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力高於校長,而擔任行政職務者的看法則相反。 (九)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運作情形趨於中高程度,以「組織文化創新」層面的程度最高,「行政管理創新」層面的程度最低。 (十)學校行政人員、國小、12班(含)以下以與49班(含)以上的學校以及偏遠地區學校對於學校創新經營運作情形之知覺程度較高。 (十一)學校人員認為評估學校競爭優勢應以學校成員的素質為首要,然一般社會大眾則以學校形象、聲望及特色為主。 (十二)無論學校競爭優勢之應然面與實然面,財務狀況皆非評估學校競爭優勢之主要內涵。 (十三)國內學校競爭優勢的運作情形趨於中等程度,其中以「組織能力優勢」層面的程度為最高,「區位優勢」層面的程度為最低。 (十四)校長、碩士(含)以上、國小、49班(含)以上以及都市地區與偏遠地區對於學校競爭優勢運作情形之知覺程度較高。 (十五)學校創新經營整體及各層面與學校競爭優勢,具有中高程度的正相關。 (十六)環境設備創新、社會資源運用創新、組織文化創新及學校活動創新四層面,可有效解釋學校競爭優勢運作情形,其中以環境設備創新為最高。 二、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1.將創新的意願、動機、能力以及績效列入教師評鑑的內容。 2.建立專家教師制度,給予具有創新知能的學校人員更大發揮空間。 3.將創新經營績效列入校長及學校的評鑑項目。 4.運用標竿學習,表揚創新典範以激勵士氣,並作為學校人員的學習對象。 5.建立創新社群,互相合作並分享創新經驗。 6.教育政策須能支持引導學校進行創新經營、發揮競爭優勢。 7.學區就學制度彈性化,擴大學校競爭的範圍。 8.改善教育資源分配方式,重視資源運用績效。 (二)對國民中小學的建議 1.共同建議 (1)運用實習教師激發同儕成長動力。 (2)任用專家教師擔任學校創新經營團隊的領導者。 (3)學校須以深入、客觀、多元及正向的角度去檢視競爭優勢。 (4)學校依據其競爭優勢發展狀況,運用創新經營突顯學校特色。 (5)學校教育資訊宜更為透明化。 (6)運用學校活動有效整合與呈現創新經營績效。 (7)重視學校行銷與公關。 (8)創新經營宜以學校優勢為基礎,尊重舊有的經驗與傳統。 (9)以漸進、系統化的方式推動創新經營。 (10)建立學校創新經營團隊的工作型態。 (11)實施工作輪調,協助成員了解學校創新經營的整體運作過程。 2.個別建議 (1)國中部份:a.運用創新經營,營造多樣的學校競爭優勢;b.創新經營宜配合學校特性並融入日常運作;c.簡化創新經營的實施程序;d.學校應重視社區溝通與資源統合。 (2)國小部份:a.擴大教師同儕對學校創新經營的正向影響力;b.學校應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組織文化;c.學校需運用制度與資訊系統來型塑並維續學校創新文化d.學校創新經營應以學生為主體。 (三)對校長的建議 1.給予學校成員更多創意與專業的發展空間。 2.融入企業管理的理念與策略。 3.重視人力資源的培養、發掘、運用與統合。 4.採取寬嚴並濟的領導方式。 5.接納挫折,勇於承擔責任。 6.積極參與,以身作則。 (四)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1.研究焦點方面,建議針對不同類型學校或創新經營、競爭優勢的相關議題進行研究。 2.研究對象方面,建議擴大樣本選取範圍。 3.研究方法方面,建議採取縱貫性研究,運用人種誌的研究方式,以了解學校創新經營及其競爭優勢的發展過程。Item 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5-06-??) 顏秀如; 張明輝; Yen, Show-ruChang, Ming-hu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