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馮嘉玉"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3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發展的檢討與省思
    (2003-11-01) 晏涵文; 劉潔心; 馮嘉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發展的檢討與省思
    (2003-01-01) 晏涵文; 劉潔心; 馮嘉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空中教育加強弱勢族群學習機會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1996-04-??) 馮嘉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的發展、實施與檢討
    (2003-11-01) 劉潔心; 晏涵文; 馮嘉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的發展、實施與檢討,課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
    (2003-01-01) 劉潔心; 晏涵文; 馮嘉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公共媒體在台灣」論壇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1997-04-??) 馮嘉玉; 童蕾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地區高中職校園性騷擾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09-01-01) 李思賢; 晏涵文; 馮嘉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學生電玩遊戲使用經驗、成癮傾向及其自覺健康狀況之研究
    (2003) 馮嘉玉; JIA-YUH FERNG
    本研究旨在藉由瞭解台北都會地區國中學生的電玩遊戲使用者背景及遊戲使用經驗、成癮傾向,來探討影響目前國中學生電玩遊戲使用的相關因素,並討論電玩遊戲使用與青少年健康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台北市及台北縣轄市11所公立國民中學487名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分兩階段進行,首先就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研究對象背景因素、電玩遊戲使用經驗與成癮傾向、自覺健康狀況的描述,且依據「電玩遊戲成癮量表」得分最高的10﹪,篩選出「電玩遊戲成癮高危險群」;其次以卡方檢定、t檢定、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Person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電玩遊戲使用經驗與成癮傾向的相關因素檢定,並確認電玩遊戲成癮傾向與自覺健康狀況間的關聯性。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目前國中學生使用電玩遊戲的比率將近九成,且多數人是以玩網路遊戲為主,但開始接觸網路遊戲的時間比非網路遊戲晚,多在上國中之後。大多數受訪者每週玩2次,每次使用時數在2-3小時以內,每週平均使用電玩遊戲10.5小時。自己家是最主要的遊戲場所,通常也是自己一個人玩電玩,而休閒娛樂則是使用電玩遊戲的主因。 二、「人際溝通動機」、「逃避歸屬動機」越強,使用電玩遊戲的「沉浸狀態」越深,「每週網路遊戲使用總時數」越長,「學業成績」越差的男性國中學生,其電玩遊戲成癮傾向越高。此外,性別也是影響電玩遊戲使用經驗的重要因素,而學業成績、零用錢數、休閒時數與網路遊戲的使用有較密切的關係,家中的電玩相關硬體設備則與遊戲使用年資、使用地點有關。 三、國中學生的電玩遊戲成癮傾向越高,其身心健康、自尊與人際關係都越差,且其中以「人際關係」與電玩遊戲成癮關係最為密切。 最後,針對本研究結果提出對家長、教育與政府單位之建議,並說明後續研究可努力之方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校園霸凌防治介入計畫~含同儕性騷擾防治
    (2013) 馮嘉玉; Ferng, Jia-Yuh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以「健康促進學校模式」為基礎,結合「社會認知理論」概念變項,強調以「生活技能」教學為主軸,配合「支持性環境營造」所發展的校園霸凌(含同儕性騷擾)防治計畫,對於提升國中學生霸凌(含同儕性騷擾)防治個人能力、心理決定因素、環境決定因素、行為意向與行為經驗的立即效果與延宕效果,以及學校行政單位與學生對本計畫的接受與滿意程度。 研究採「不相等實驗組對照組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國中二年級學生,先以立意取樣方式決定參與本研究之學校,再以班級為單位,採隨機取樣、隨機分派方式決定組別,共計2所學校12個班級。經前測、後測、後後測後,有效樣本數實驗組A為128名,實驗組B為129名,對照組C為127名,共計384名。 其中實驗組A同時接受班級課程「霸凌防治教學模組」與全校性「支持性環境營造」介入,實驗組B只有接受全校性「支持性環境營造」介入。教學模組課程介入採用健康與體育領域之健康教育科授課時間,以每週1節課(45分鐘),進行連續8周的課內教學。而支持性環境營造介入則是透過全校性的活動宣導方式,營造友善校園氛圍。兩組實驗組的介入均配合實際教學狀況,以原班級為單位,而對照組班級在同時期,除教育部規定之霸凌或性騷擾例行宣導活動外,不接受任何相關議題的額外課程或活動介入。 結果顯示結合課程與支持性環境營造的介入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國中學生霸凌與同儕性騷擾防治相關個人能力因素(包括知識與生活技巧)、心理決定因素(包括結果期望與自我效能)、動機誘因與行為意向,但在改變班級氣氛、社會支持及降低霸凌與同儕性騷擾的加害與受害行為頻率無明顯效果。若僅進行支持性環境營造,則只在知識程度的維持上是有效的。因此由介入成效可知本計畫能夠有效改變霸凌與同儕性騷擾防治的間接影響因素。計畫參與者對本計畫評價良好,值得未來繼續推展。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校院學生環境素養及其相關因素調查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3-06-??)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潘瓊如; 馮嘉玉; 李恆華
    本研究為國科會整合型研究計畫「我國環境教育指標建構整合型研究」子計畫「大學校院」中的部分研究成果,主要在探討目前大學校院學生其環境素養之現況及其 相關因素,以作為建構指標之重要參考。本研究從全國141所大學校院中,以分層系統隨機抽樣方式選出13所校院39系所,共計收回1440份有效樣本。分 析問卷結果發現,我國大學校院學生在環境覺知、環境態競與環境價值觀上,月中上程度的表現,但在環境相關知識上仍有待加強,且在實際執行面上欠缺行動的技 巧,以致環境行動表現並不理想。而大學校院學生的性別、學習背景,以及週遭環境相關資源與政策,均為影響大學校院學生環境素養的相關因素。因此未來若欲提 升大學校院學生之環境素養,則可以透過環境教育相關課程之設置,並將教學重點放在環境技能與環境知識之加強,以促進實際環境行動之落實。而環境教育相關課 程及校園環境資源亦可列為重要之指標檢核項目。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院校學生環境素養及其相關因素調查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3-06-01)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潘瓊如; 馮嘉玉; 李恆華
    本研究為國科會整合型研究計畫「我國環境教育指標建構整合型研究」子計畫「大 學校院」中的部分研究成果,主要在探討目前大學校院學生其環境素養之現況及其相關 因素,以作為建構指標之重要參考。本研究從全國 141 所大學校院中,以分層系統隨機 抽樣方式選出 13 所校院 39 系所,共計收回 1440 份有效樣本。分析問卷結果發現,我國 大學校院學生在環境覺知、環境態度與環境價值觀上,都有中上程度的表現,但在環境 相關知識上仍有待加強,且在實際執行面上欠缺行動的技巧,以致環境行動表現並不理 想。而大學校院學生的性別、學習背景,以及周遭環境相關資源與政策,均為影響大學 校院學生環境素養的相關因素。因此未來若欲提升大學校院學生之環境素養,則可以透 過環境教育相關課程之設置,並將教學重點放在環境技能與環境知識之加強,以促進實 際環境行動之落實。而環境教育相關課程及校園環境資源亦可列為重要之指標槍核項目。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院校環境教育指標系統之發展與建構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06-??)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李恆華; 潘瓊如; 馮嘉玉
    本研究旨在建構我國大學校院之環境教育指標,第一年已完成之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指標係統初步架構,本文則主要呈現第二年之研究歷程及成果。第二年乃根據已建 立之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指標系統初步架構,透過三次專家座談與兩次的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進行各項指標之重要性與適切性的評估,作為發展與選擇指標之參考依據,並藉由描述性統計、逐步迴歸及群聚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專家座 談及德術所得之資料,以驗證其結果具有代表性及充分之解釋力,進而建構能提供重要內涵與資訊之指標系統。 二年之園究結果共發展出現境教育指標系統為3個領域、10個層面、29項指標及86項指標細目。其中環教指標的三個領域包含「輸入」、「過程」及「輸 出」;而領域之下共分10個「層面」,據其重要性及適切性評比排序後,結果依序為1.「環境素養(輸出)」、2.「課程教學(過程)、3.「環境管理(過 程)」、4.「行政政策(輸入)」、5.「教育訓練(過程)」、6.「資源(輸入)」、7.「組織運作(過程)」、8.「背景(輸入)」、9.「推廣活動 (過程)」及10.「具體環境教育成果(輸出)」。在10個層面之下共包含29項「指標」,其中有17項為主要指標,12項為次要指標。主要指標包含: 「教師素養」、「學生素養」、「課程規劃與參與」、「教學資源(教材)」、「教學方法」、「污染防治」、「資源管理」、「景觀規劃」、「政策規劃」、「環 保培訓」、「訓練課程」、「人力資源」、「經費資源」、「工作計畫」、「團體動力」、「系統改造」及「活動規劃與參與」等項;在17項主要指標之下則包含 了22項的主要「指標細目」。 此研究所建構之指標系統,呈現大學校院環境教育之各項主要指標及細目,可作為大學院校及相關單位擬定環教政策計畫、實施環境教育教學、執行環境管理及編列 預算之重要依據,並可進一步提供未來評估大學環境教育品質及建立資料庫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院校環境教育指標系統之發展與建構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4-06-01)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李恆華; 潘瓊如; 馮嘉玉
    本研究旨在建構我國大學校院之環境教育指標,第一年已完成之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指標係統初步架構,本文則主要呈現第二年之研究歷程及成果。第二年乃根據已建立之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指標系統初步架構,透過三次專家座談與兩次的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進行各項指標之重要性與適切性的評估,作為發展與選擇指標之參考依據,並藉由描述性統計、逐步迴歸及群聚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專家座談及德術所得之資料,以驗證其結果具有代表性及充分之解釋力,進而建構能提供重要內涵與資訊之指標系統。 二年之研究結果共發展出現境教育指標系統為3個領域、10個層面、29項指標及86項指標細目。其中環教指標的三個領域包含「輸入」、「過程」及「輸出」;而領域之下共分10個「層面」,據其重要性及適切性評比排序後,結果依序為1.「環境素養(輸出)」、2.「課程教學(過程)、3.「環境管理(過程)」、4.「行政政策(輸入)」、5.「教育訓練(過程)」、6.「資源(輸入)」、7.「組織運作(過程)」、8.「背景(輸入)」、9.「推廣活動(過程)」及10.「具體環境教育成果(輸出)」。在10個層面之下共包含29項「指標」,其中有17項為主要指標,12項為次要指標。主要指標包含:「教師素養」、「學生素養」、「課程規劃與參與」、「教學資源(教材)」、「教學方法」、「污染防治」、「資源管理」、「景觀規劃」、「政策規劃」、「環保培訓」、「訓練課程」、「人力資源」、「經費資源」、「工作計畫」、「團體動力」、「系統改造」及「活動規劃與參與」等項;在17項主要指標之下則包含了22項的主要「指標細目」。 此研究所建構之指標系統,呈現大學校院環境教育之各項主要指標及細目,可作為大學院校及相關單位擬定環教政策計畫、實施環境教育教學、執行環境管理及編列預算之重要依據,並可進一步提供未來評估大學環境教育品質及建立資料庫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專訪謝金菊館長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1996-06-??) 馮嘉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建設資訊化的學習環境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1997-10-??) 馮嘉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指標之建構研究
    (臺北市新店區 :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2003-09-01)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黃齡儀; 潘瓊如; 李恆華; 馮嘉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學校環境教育指標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6-04-??) 晏涵文; 馮嘉玉; 劉潔心
    本研究之目的在建構我國整體性的學校環境教育指標系統,作為日後定期評估或追蹤學校環境教育實施成效及改進之標準,亦可作為政府擬定相關政策、人力預算分 配之參考。研究採用「輸入」、「過程」及「輸出」(Input-Process-Outcome)分析架構,首先藉由文獻探討、專家諮詢,擷取過去指標建 構之相關研究經驗,釐清重要之研究概念,並以現場訪談及問卷調查方式對我國各級學校推行環境教育之現況進行瞭解,再透過德懷術及專家座談等方法找出各級學 校間具有共同性及特殊性意義的環境教育指標。在本研究發展之學校環境教育指標系統中,大學院校部份共計有二十九項指標,中等學校部份共計有十九項指標,國 民小學部份共計有三十一項指標,其中各級學校共同列為重要指標的項目有「團體動力」、「系統改造」、「污染防治」、「資源管理」、「景觀規劃」、「活動規 劃與參與」與「學生素養」等七項。此研究結果顯示,行政系統的配合度對學校環境教育推動情形影響深遠,而校園環境保育的具體成果仍是評鑑學校環境教育推展 成效的重要依據,至於一向被列為環境教育重要目標的學生環境素養則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發更精確且更易於實施的測量工具。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學校部門環境教育指標之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6-04-01) 晏涵文; 馮嘉玉; 劉潔心
    本研究之目的在建構我國整體性的學校環境教育指標系統,作為日後定期評估或追蹤學校環境教育實施成效及改進之標準,亦可作為政府擬定相關政策、人力預算分配之參考。研究採用「輸入」、「過程」及「輸出」(Input-Process-Outcome)分析架構,首先藉由文獻探討、專家諮詢,擷取過去指標建構之相關研究經驗,釐清重要之研究概念,並以現場訪談及問卷調查方式對我國各級學校推行環境教育之現況進行瞭解,再透過德懷術及專家座談等方法找出各級學校間具有共同性及特殊性意義的環境教育指標。在本研究發展之學校環境教育指標系統中,大學院校部份共計有二十九項指標,中等學校部份共計有十九項指標,國民小學部份共計有三十一項指標,其中各級學校共同列為重要指標的項目有「團體動力」、「系統改造」、「污染防治」、「資源管理」、「景觀規劃」、「活動規劃與參與」與「學生素養」等七項。此研究結果顯示,行政系統的配合度對學校環境教育推動情形影響深遠,而校園環境保育的具體成果仍是評鑑學校環境教育推展成效的重要依據,至於一向被列為環境教育重要目標的學生環境素養則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發更精確且更易於實施的測量工具。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環境教育指標建構整合型研究-大學校院部分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3-07-31) 劉潔心; 邱詩揚; 黃齡儀; 潘瓊如; 李恆華; 馮嘉玉; 王曉薇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正義、萬芳社區打造家園迎接春天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1997-08-??) 馮嘉玉; 陳音音
  • «
  • 1 (current)
  • 2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