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馮麗朱"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蕭斯塔可維奇《為劇場樂團而作之組曲》之指揮研究(2017) 馮麗朱; Feng, Li-Chu蕭斯塔可維奇(Dimitri. Shostakovich)主流作品以交響曲及弦樂四重奏 (String Quartet) 為主,《為劇場樂團而作之組曲》 (Suite for Variety Orchestra) 相較之下不僅文獻資料稀少,在蕭氏的作品中亦無編號,顯得此作品之特殊性。1999年之前亦常和蕭氏另一部作品《第二號爵士組曲》(Jazz Suite No. 2) 為世人所混淆。這闕組曲之各樂章擷取自蕭氏各電影及芭蕾組曲音樂,儼然是其嚴肅音樂另一面之縮影。 研究蕭氏《為劇場樂團而作之組曲》作品,其資料的稀少性也讓筆者擴展探索的觸角延伸至其電影音樂和芭蕾組曲。此過程也讓筆者了解創作的多面向對一個作曲家來說是何其重要的經驗,蕭氏如此特殊的際遇除了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外,也基於他始終如一堅持的創作理念:可以轉個彎,但永不放棄之創作初衷。 蕭斯塔可維奇一生的音樂創作都和身處的政治環境有關,一切榮耀和打擊深切地影響蕭氏創作生涯。但在這艱苦的歷程中蕭氏不斷學習調整自己的定位,最終選擇了嚴肅音樂和電影音樂並行創作的路線;而其是蘇聯音樂家中唯一能兩者皆躍上世界舞台。 《為劇場樂團而作之組曲》之風格偏向輕音樂 (Light music),和俄國傳統的音樂以及西方古典樂有在風格上有相當的差距。八個樂章包含了三首華爾滋、兩首舞曲、一首波卡舞曲,以及兩首進行曲。新穎的風格也帶來的新風潮。 筆者首先由蕭氏的生平以及創作背景研究,再著手曲式分析,之後探討指揮詮釋,最後在結論部分綜合八個樂章做縱向的統整。 關鍵字:蕭斯塔可維奇、為劇場樂團而作之組曲、第二號爵士組曲Item 蕭斯塔可維奇《為劇場樂團而作之組曲》管樂改編版和管弦樂版配器差異處以及指揮詮釋上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7-11-??) 馮麗朱; Li-Chu FENG蕭斯塔可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作品《為劇場樂團而作之組曲》(Suite for Variety Stage Orchestra)在1999 年之前常被誤植為《第二號爵士組曲》(Jazz Suite No. 2),實際上為兩首截然不同的作品。本論文在一開始先探討此段歷史之緣由。而蕭斯塔可維奇這闕組曲有別於其一貫嚴肅作品之風格,通俗易懂廣為大眾所接受,因應管弦樂版演出之不易,約翰.迪.梅耶(Johan de Meij, 1953 生)所改編的管樂版效果非常接近原始之管弦樂版本,也是目前最常被演出的管樂版本。筆者除比較兩個版本在配器上之差異性外,並逐一樂章分析及探討如何詮釋管樂版本,期能達成蕭斯塔可維奇原著管弦樂版之精神。Item 蕭斯塔可維奇《為劇場樂團而作之組曲》管樂改編版和管弦樂版配器差異處以及指揮詮釋上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7-11-??) 馮麗朱; Li-Chu FENG蕭斯塔可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作品《為劇場樂團而作之組曲》(Suite for Variety Stage Orchestra)在1999 年之前常被誤植為《第二號爵士組曲》(Jazz Suite No. 2),實際上為兩首截然不同的作品。本論文在一開始先探討此段歷史之緣由。而蕭斯塔可維奇這闕組曲有別於其一貫嚴肅作品之風格,通俗易懂廣為大眾所接受,因應管弦樂版演出之不易,約翰.迪.梅耶(Johan de Meij, 1953 生)所改編的管樂版效果非常接近原始之管弦樂版本,也是目前最常被演出的管樂版本。筆者除比較兩個版本在配器上之差異性外,並逐一樂章分析及探討如何詮釋管樂版本,期能達成蕭斯塔可維奇原著管弦樂版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