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黃乃熒"
Now showing 1 - 20 of 13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98年度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人力資源建置計畫(2009-01-01) 黃乃熒Item 一位國中主任在輔導工作推動之敘說探究(2022) 洪彩鳳; Hong, Cai-Fong本研究採用敘說研究方法,研究者本身即為研究對象,以信件、大事紀、得獎資料、文章發表、email及官方文件之文件分析,研究者以自己所關注的重要輔導工作,透過關注經驗、訴說經驗、分析經驗、閱讀經驗的過程,探索及回顧生命經驗歷程,包含推動生涯發展教育之適性輔導與個案輔導的工作內容、推動的方式與碰到的困境及因應,在性別平等教育之性平事件中碰到的困境與領悟。並對這三種重要輔導工作提出建議及對自我生命經驗進行反思。本研究以「整體-內容」與「整體-形式」敘說分析結論。探索自己從2013年迄今擔任輔導主任期間推動輔導工作,以WISER生態系統模式在生涯發展教育之適性輔導、個案輔導的應用及性平事件經歷的結果,研究發現在2013-2015年期間推動的輔導工作為「冒險犯難、樂於分享」,屬於「進化的敘事」;在2016-2018年期間的輔導工作為「堅持走對的路」屬於「退化的敘事」;在2019-2020年期間推動的輔導工作則有「依法行政、勇於承擔」,此時可說是我輔導工作推動之「生命的高峰點」;在2021迄今則為「樂天知命、順心而為」屬於「穩定的敘事」故事。敘說研究至尾聲,對讀者提出建議,發現運用WISER2.0生態系統模式在生涯發展教育、個案輔導工作值得推廣;面對性平事件的執行必須依法行政,熟知法令的運作與修訂;研究者透過生命經驗的敘說,對輔導工作在自我生命的價值有更深一層的重新理解與省思。Item 中小學國際教育卓越團隊建置暨推廣計畫(2009-01-01) 黃乃熒Item 中階層管理角色在學校存在功能性的再反省(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1997-12-??) 黃乃熒Item 以教師彰權益能觀點探究學校權力生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2-04-??) 黃乃熒本文旨在探索以教師彰權益能觀點探究學校權力生態的現象,並分析其各項問題,且以一所國中的教評會為例。教師彰權益能的理念,植基於批判理論,強調經由學校組織系統性的反省,促進教師壓仰的解放,以開展教師能力。而教評會的制度,係為當前教育改革重要議題之一,且教師彰權益能觀點,又反映教評會運作之教育改革的理想,有必要對於教評會運作之教師彰權益能權力生態,作相關問題的討論,以利提升教評會運作權力的合理性,進而促進教育改革理想的達成。為達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並以一所國中教評會為個案進行分析。經由個案資料分析的結果,發現教評會運作具教師彰權益能的權力生態。此外,自我組織的經營、校長的詩意領導行為,亦會促進教評會運作之教師彰權益能權力生態的實現,將有助於其教育改革理想的達成。Item 免試入學方案與國中生升學壓力之相關研究-以基北區為例(2012) 呂秀卿; LU, HSIU-CH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基北區不同背景之九年級國中學生,對免試入學方案實施內涵及升學壓力之感受,並求其二者之相關,研究以文獻探討為基礎,以自編「免試入學方案實施內涵及升學壓力之相關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基北區含新北市、台北市、基隆市三市,共58所公立國中(含完全中學)進行問卷調查,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依各市所佔學生人數及學校規模,分區進行抽樣,共取得有效樣本1531份,並就問卷所得資料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平均數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基北區國中學生對免試入學方案之認同程度屬於中上程度 二、基北區國中學生所感受之升學壓力程度屬於中上程度 三、國中學生對免試入學方案內涵之認同程度因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學業成就、及家長社經水準有所不同。 四、國中學生所感受之升學壓力程度因學生之性別、學業成就、及家長社經水準有所不同。 五、國中學生對免試入學方案內涵之認同程度與升學壓力之程度未達相關。 依據上述結論,分別對教育主管行政機關、學校、家長,提出參考建議。Item 全球教育領導人關鍵能力的構築(2010-01-13) 黃乃熒Item 北部六縣市國民中學學校夥伴關係發展之研究(2013) 吳怡儂本研究旨在瞭解北部六縣市國民中學學校夥伴關係發展的現況。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並根據相關文獻編製「國民中學學校夥伴關係的發展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以臺灣北部六縣市(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之公立國民中學學校人員為研究對象,共計發放630份正式問卷,有效問卷為397 份。所得資料進一步以描述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獲得之結論如下: 壹、國民中學學校夥伴關係發展大致良好 貳、男性教師兼主任的學校成員對於學校夥伴關係發展特質的知覺情形較高 參、直轄市、校齡悠久的學校於學校夥伴關係發展特質較為成熟 肆、學校夥伴關係發展成效能促進學校專業成長 伍、學校夥伴關係發展困境並不彰顯,但仍持續加以改善 陸、學校夥伴關係發展中教師彼此善盡其責、型塑共同願景能有效提昇學校績效 柒、學校夥伴關係發展中教師共同學習成長、整合教育資源能促進學校教育創新 捌、學校夥伴關係發展中塑造共同願景、給予資源支持能打造學校優質氣氛 玖、提昇教師的專業知能態度愈能促進學校夥伴關係的穩定發展Item 北部直轄市國民中學飲食教育之教師教學介入研究(2017) 顏翎芳; Yan, Ling-Fang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學飲食教育之教師教學介入之現況,主要藉由國民中學教師對於飲食教學態度、飲食教學知識對其飲食教學承諾之研究,探討不同個人與學校背景變項之教師其飲食教學態度、飲食教學知識與飲食教學承諾之差異情形,並分別探究其與飲食教學承諾之關係,且分析不同飲食教學態度、知識對於其飲食教學承諾之預測力。本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依據相關文獻編製「國民中學飲食教育之教師教學介入研究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以北部三個直轄市區域(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之公立國民中學作為研究對象,共計發放748份正式問卷,回收664份,有效問卷為65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約為87.17%。其後再將回收資料進一步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處理,獲至其結論如下: 壹、國民中學教師之飲食教學介入大致良好,即其飲食教學態度、飲食教學知識與飲食教學承諾三方面大致良好 貮、女性國中教師對於飲食教學態度顯高於男性國中教師 參、有飲食教學經驗之教師其飲食教學介入情形顯高於未有者 肆、服務學校有飲食教育政策之教師其飲食教學介入情形顯高於未有者 伍、主要任教領域依序以健康與體育、自然與生科與綜合活動領域之國中教師其飲食教學知識顯然高於其他主要任教領域者 陸、服務年資較長者之國中教師,其飲食教學之凝聚性承諾實踐情形較佳 柒、主要任教領域依序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領域之國中教師其飲食教學承諾顯然高於主要任教領域為數學與社會領域者 捌、國民中學教師之飲食教學態度與其飲食教學知識呈現中度密切正相關;而飲食教學態度與其飲食教學承諾亦呈現中度密切正相關;且飲食教學知識與飲食教學承諾則呈現高度密切相關 玖、飲食教學態度依序以環境意識、食物意識最能推進策動飲食教學承諾 拾、飲食教學知識中依序以教師專業知識、班級經營知識與學術研究知識最能有效驅策飲食教學承諾 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教育上之建議,並針對研究工具及研究方向提出建議,提供未來研究者參考。Item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配套發展之政策論述研究(2021) 黃郁文; Huang, Yu-Wen教育部於2014年11月函頒「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並於2017年4月宣布暫緩,並自108學年度逐年級實施。課綱暫緩至正式上路期間,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制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配套計畫》,以此輔導地方教育主管機關與學校完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準備工作。改革論理的需要下,本研究希望藉由論述分析之方法論,透過文件分析法分析國教署相關之政策計畫與宣導等政策文本,並輔以訪談法,勾勒總綱配套發展的論述架構與論述實踐歷程。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四點發現: 一、總綱配套計畫透過「組織法規」、「課程教學」、「宣導增能」及「資源設備」四大向度建立論述架構的組成。 二、總綱配套計畫透過中央、政府及學校的實踐層級關係引導政策論述在「組織法規」、「課程教學」、「宣導增能」及「資源設備」四大向度的執行。 三、總綱配套計畫的政策論述經由檢核機制,確認總綱配套政策的實踐與落實情形。 四、總綱配套計畫自場域對話中修正論述不足處,回應域利害關係人的提問 五、總綱配套計畫論述的實踐在「組織法規」、「課程教學」、「宣導增能」及「資源設備」四大向度有其落實於地方政府及學校實務現場的困境,仍牽動總綱配套政策不容易之落實。Item 南投縣國民中小學行銷與創新經營之相關研究(2019) 許毓芳; Hsu, Ju-Fang本研究旨在了解南投縣國民中小學學校行銷型態及策略與創新經營之現況,探討兩者間關係,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教育人員於兩者間之差異,探究學校行銷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預測力,並根據研究結果,提供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推動行銷與創新經營之具體建議。 本研究以南投縣國民中小學之校長、兼任與未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編製「南投縣國民中小學學校行銷與創新經營現況調查問卷」進行抽樣調查,發放85所學校,計637份正式問卷,有效問卷621份,有效回收率87.60%。經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綜合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學校人員對於學校行銷與創新經營抱持中高程度認知。 二、學校行銷現況整體屬於良好程度,行銷型態現況以「外部行銷」層面較高, 「互動行銷」層面較低;行銷策略現況則以「價格」策略最高,「通路」策略最低。創新經營整體現況屬良好,以「學生活動創新」層面較高,「校園環境創新」層面較低。 三、男性、校長、兼任行政、服務年資26年以上的學校人員對學校行銷整體現況的知覺程度較高。 四、男性、兼任行政、設校歷史20年以上的學校人員對學校創新經營現況的知覺程度較高。 五、學校行銷各型態及策略與學校創新經營各面向彼此之間呈現正相關。 六、學校行銷型態中以內部行銷對學校創新經營效果最為彰顯,其次為互動行銷。 七、學校行銷策略中以人員策略對學校創新經營效果最為彰顯,其次為產品策略,第三為價格策略。Item 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之研究(2006-01-01) 黃乃熒Item 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之研究(2006-01-01) 黃乃熒Item 國民中學之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研究(I)(2004-07-01) 黃乃熒Item 國民中學之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研究(II)(2005-07-01) 黃乃熒本研究旨在討論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的現象,以便對於當代學校行政運作提出改善的建 議。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強調實體的不明確性、異質立場的並行、個體的自主性及對他人的 關懷。由於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能夠回應時代的需求及補充當代學校行政運作觀點的不足, 因此研究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益形重要。事實上,教育改革的民主化、多元化及平等化趨勢, 必須藉由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的機制來推動,因此探討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的現況,可以幫 助理解教育改革的理想是否在學校中呈現。除此之外,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作為推動教育改 革的機制,必有其想要達成的功能,諸如促進學校組織成員的專業實踐、提升學校組織的績 效、促進學校組織變革的成功及提升學校組織成員的生活品質。但是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是 一把刀的兩刃,會出現兩難困境,例如它既會促進學校組織成員的專業實踐,但同時也容易 引發個體的反專業行為,來破壞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的理想功能。為了提升後現代學校行政 倫理的理想功能,本研究也探討解決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兩難困境的策略。為了達到本研究 的目的,本研究以國民中學為樣本,研究為期兩年,第一年採用質性研究法(採用國民中學進 行個案研究),以利瞭解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實際呈現的狀態,並進行初步的理論建構,第二 年採用調查研究法(採用臺灣地區100 所國民中學為樣本),以利建構的理論能夠普遍推廣。Item 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之個案研究(2023) 陳駿洧; Chen, Chun-Wei本研究是以一所位於中部某縣市,全校班級數 6班的公立國民中學為研究場域的個案研究 旨在探討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之目的與現狀、創新經營的不同面向、創新經營的策略思維與策略行動,以及所面臨的挑戰。為了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為研究設計,採取訪談法及文件分析,通過訪談個案學校校長及所涉重要人士,以及相關文件的蒐集,俾利獲取研究資料;後將研究資料進行分析與彙整,提出本次研究結論與建議,以當作推動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之參考,並提供相關政策建言供教育行政機關參考,以及對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實務的精進作為提出建議以供借鏡。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 危機是另一個轉機的開始,創新是學校下一個十年的里程碑 二、 學校創新經營,能支撐國民中學面對各項挑戰 三、 學校創新經營首要清楚學校定位,才能確立發展的方向 四、 學校創新經營應在學校本位課程的基礎上,決定學校整體課程的全方位面向 五、 學校創新經營在「課程發展」付諸行動,能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效果 六、 學校創新經營著重「教師教學信念」的轉化,能應對新課綱的實施及學校翻轉教學的需要,有效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七、 學校創新經營反思校規規訓對學生的限制,能減輕學務人員的負擔,有效培養學生的自律 八、 學校創新經營賦予學生更多表現的舞台,能厚實學生的自信,學生為自己也為學生爭光,有效行銷學校的辦學成果 九、 學校創新經營應爭取更多人的認同,能降低創新經營受到的阻力,有效促進創新經營的順利執行 十、 學校創新經營採取「學區聯盟」方式辦理,能增進學校間的連結,共享教育資源,有效提升學校的競爭力與能見度Item 國民中學學校組織變革意識型態之研究(I)(2003-01-01) 黃乃熒Item 國民中學學校組織變革意識型態之研究(II)(2003-07-01) 黃乃熒Item 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之研究-以北部六縣市為例(2011) 林欣樺; Lin, Hsin-Hua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的現況。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並根據相關文獻編製「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之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以臺灣北部六縣市(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之公立國民中學學校人員為研究對象,共計發放606份正式問卷,有效問卷為392份,故有效回收率為64.7%。所得資料進一步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獲得之結論如下: 壹、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現況大致良好,其中以「信實公正」知覺程度最高,「反省行動」知覺程度較低。 貳、男性、擔任校長與主任職務的學校人員,對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的知覺情形較高。 參、直轄市與省轄市、校齡悠久學校之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發展已臻成熟。 肆、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能促進學校之發展動能。 伍、學校行政人員之反省行動最能深耕學校優質氣氛、提昇學校卓越績效與促進學校永續變革。 陸、學校行政人員反省行動能力應再強化培養。 柒、學校行政人員專業知能待加強、教育環境狀態的不確定性為專業實踐主要困境。 捌、學校行政人員消極被動的工作心態為反省行動主要困境。 玖、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過重、學校行政領導者缺乏同理理解的行動為關懷他人主要困境。 拾、學校行政人員法律知能匱乏、學校資源整合機制鬆散為信實公正主要困境。 拾壹、多元培養專業知能並廣徵教師意見,以強化專業實踐的行動。 拾貳、培養問題應變能力與環境敏銳度並擴增溝通管道,以拓展反省行動的機會。 拾參、重視教師心聲並真誠同理互動,以催化關懷他人的氛圍。 拾肆、領導言行一致並系統管理資源,以建構信實公正的基石。 最後,根據結論,研究者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學校行政領導者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Item 國民中學學校行政倫理制度化之研究(I)(2012-07-01) 黃乃熒本研究旨在探索國民中學學校行政倫理制度化的現象。學校行政倫理制度化可以規 範學校人員的非理性行為,以利催化教育專業實踐續航力。此外,學校行政理制度化中 會透過倫理方案的實施加以啟動,進而喚起組織變革歷程,以緩和個體的抗拒,進而衍 生個體對於倫理實踐具有持續性的行為與意圖,並能擴大實現教育慈善志業的機會。所 謂學校行政倫理制度化係指:『在學校行政歷程中,為了強化學校特殊脈絡的審視或情 境的回應,並深耕教育企業的經營,強化學生學習需求的敏銳性,領導者能夠進行個人 道德哲學的反省,並戮力於學校組織良善生活的探索,以影響學校成員共同建立行為規 範,進而建立一套道德信念,作為學校成員的行為準則、慣例、期待等,以促使學校成 員展現持續性的道德行為,並形成慣例,以確保其履行道德義務的續航力。』其有推動 價值,但其現象卻相當複雜,本研究從倫理實施方案、組織變革歷程、個體行為或意圖、 教育慈善志業各面向,來探索寶貴的知識,以為教育體系提出建議。為達到本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三年進行深度的研究。第一年採用採用曾受教育行政倫理培訓一學期以上之領 導者的觀點,探索具體的資料,以利快速累積研究成果;第二年採用質性個案研究法, 選擇一所學校行政倫理制度化深刻的國中進行研究,以利瞭解此議題的複雜現象,並持 續累積本研究相當稀少的文獻及成果;第三年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利深入瞭解,本研究 各種結果的廣泛應用到情境。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相關人員或 機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