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黃彥融"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特色及其在特殊教育之應用建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6-06-??) 盧台華; 黃彥融; 洪瑞成; Tai-Hwa Emily Lu; Yan-Rong Huang; Rui-Cheng Hong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於2014年11月公布,並訂於2018年8月開始逐年實施。此次修訂的課綱將特殊教育及特殊類型班級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規劃納入其中,顯示我國在融合教育的推展上又邁進了一大步。作者期能透過本文說明此課綱訂定之特色及與特殊教育之相關,進而提出其在特殊教育應用之建議,俾利特殊教育工作者及相關研究者能更深入了解其規劃與實施之意義與作法。Item 國民教育階段融合教育政策評估指標之建構及其應用(2016) 黃彥融; Huang, Yan-Rong本研究旨在建構適用於國民教育階段融合政策評估指標,並實際以新北市為例進行政策評估。本研究採評估研究法,以三個階段進行研究,透過文件分析、專家訪談、問卷調查及焦點團體訪談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階段一透過文件分析,分析我國與融合教育相關法令與計畫內容,並與10位利害關係人進行訪談,以歸納出我國融合教育政策目標與政策工具。階段二以專家評估方式建構適用我國融合教育政策評估指標,先由8位專家學者進行審題,審題後由13位專家所組成之專家小組,根據指標題目進行重要性評估及權重排序。階段三為實際運用指標以新北市為例進行評估,採用量化與質性資料進行說明。量化部分,由353位學校人員與家長填寫評估問卷,問卷結果以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進行分析,部分題目則以官方數據資料ㄉ作為說明;質性部分,則綜合專家學者訪談及焦點團體訪談內容進行說明。綜合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我國融合教育政策目標為「落實零拒絕與合宜的安置理念」、「提供適性教育與均等教育機會」、「提升校園與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接納」及「培養身心障礙學生與社會接軌的能力」等4項。 二、我國融合教育政策工具有「訂定相關法令與相關經費支持」、「相關課程、教學與考試評量調整」、「專業團隊合作與專業人員協助」、「相關支持服務介入與無障礙環境營造」等4項。 三、根據融合教育政策目標與政策工具,擬定出相關指標,經由專家小組評選後,建構出8大層面、16項指標及78題指標題目作為我國融合教育政策評估指標。專家小組認為「提供適性教育與均等教育機會」為我國融合教育首要政策目標,而「相關課程、教學與考試評量調整」則為我國融合教育首要政策工具。 四、新北市融合教育政策目標執行現況普遍而言在水準之上,在「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此項指標最具滿意度;而在政策工具方面,各校所使用的政策工具十分多元,在「建立專業團隊合作」此指標最具滿意度。 五、融合教育政策目標會受教育階段、學校規模而產生成效上的差異,而政策工具不因教育階段不同而產生差異。 六、融合教育執行過程可能遭遇到困難點有7項,其中「不同教育階段及學校規模產生差異與限制」、「專業團隊無法有效發揮功能」、「無障礙環境改進受限於許多條件」、「教師無法有效進行教學與課程調整」及「錯誤觀念阻礙融合教育推動」等5項為專家與學校人員認為共同的困難點。 七、影響融合教育成效的因素有5項,其中「完整的支持服務系統」、「相關教育主管重視、主導與推動」、「導師有效的班級經營」及「周遭環境的接納」等4項因素為專家與學校人員認為共同影響因素。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說明我國融合教育政策,並對相關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單位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新移民子女就讀國民小學資優班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9-12-??) 黃彥融; 盧台華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移民子女就讀國民小學資優班之現況。研究者以普查方式調查臺北縣、臺北市及桃園縣內67所設有資優班之國民小學,研究結果發現此三縣市共 有55名新移民子女就讀資優班,其中以就讀一般智能資優班人數最多,且女性多於男性;家庭背景多為母親外國籍、父親本國籍的組合;家庭社經地位平均分配在 三個不同階層的社經地位。Item 新移民子女資優生學校適應問題之研究(2009) 黃彥融; Yan-Rong Huang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移民子女資優生的學校適應問題。首先,以普查方式調查臺北縣、臺北市及桃園縣內67所設有資優班國民小學之新移民子女就讀資優班情況。其次,針對54名新移民子女資優生及透過配對選取54名同性別、同年齡之一般家庭資優生為研究對象,以研究者自編之「我的學校適應」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最後,以立意取樣選出新移民子女資優生個案及其資優班教師各4名進行深度訪談。量表及問卷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式進行統計考驗,訪談結果則進行內容分析處理。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臺北縣、臺北市及桃園縣內新移民子女資優生,以就讀一般智能資優班人數最多,且女性多於男性;家庭背景多為母親外國籍、父親本國籍的組合;家庭社經地位平均分配在三個不同階層的社經地位。 二、新移民子女資優生於問卷中的學習方面、同儕互動、師生關係、行為規範、自我概念的五個分量表及整體總分得分皆顯著低於一般家庭資優生。 三、新移民子女資優生不因其性別、就讀資優班類型、家庭文化背景及社經地位不同而有學校適應上的差異;且於訪談中發現新移民子女資優生在學校適應方面最需要被關懷的問題為同儕互動不佳與負向價值觀。 根據研究結果與限制,就教育行政機關、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科技教學內容知識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知能之啟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9-09-??) 林燕玲; 黃彥融; Yen-Ling Lin, Yan-Rong Huang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定於108 學年度開始實施,對特殊教育最大的啟示在於將特殊教育及特殊類型班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規劃納入其中,促使普教教師與特殊教育教師有更多合作機會,更重要的是考量特殊教育教師對特殊需求課程教學及課程教學調整的專業性。是以,特殊教育教師應具備更多元的專業能力,不單僅具備專業教學知識 (pedagogy knowledge) 及學科領域內容知識 (contentknowledge),更當具備應用科技知識 (technology knowledge) 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之能力。鑑於此,本文即藉由科技教學內容知識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Content Knowledge,簡稱TPACK) 作為架構,以建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與科技教學內容知識的關聯,並針對特殊教育教師科技教學內容知識應用進行說明,俾利相關教學實務現場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