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黃心如"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英語字彙學習自我效能改變-- 男女學習差異之縱向研究
    (2011) 黃心如; Hsin-ju Huang
    社會認知學習理論學家班都拉(Bandura)自1977年提出名為「自我效能:朝向一致的行為改變理論」研究以來,學者們即以不同學科及多樣性知識領域來審視自我效能的概念原則與應用。此後大量研究結果(如1996年的Pajares、2006年的Garcia& Maria de Caso、2001年的 Bouffard-Bouchard、2007年的Hunk & Zimmerman 及1986、1933、1977年的 Bendura)揭示了自我效能的重要性,並廣受多數學者們支持。自我效能論,是班都拉在1982年根據社會學習論,所提出的以自我效能論來解釋之動機理論,他認為人在追求目標中,面臨特殊之工作動機強弱,乃取決於個人對於自我效能的評估。廣泛自我效能研究大多專注在學業的成績表現(如第二語言習得、數學及自然科學)、動機領域(如歸因、目標設定)、情感領域(如動機、焦慮及沮喪)、或是認知過程(如記憶表現、學習策略的運用) 以及臨床問題研究(如煙癮、毒癮、酒癮、恐懼症及糖尿病之變化與控制)。儘管學界已進行了數個以個人因素影響自我效能評估的研究,例如:年齡、性別、種族特性以及社會文化因素研究(如社會經濟地位)(2004年的Ellis)。但深入研究探討性別對自我效能於第二語言學習者學習英語字彙的影響,卻付之闕如。也許是因為眾人就性別對學業成績表現的影響已有個既定的成見,認為社會及文化才是其背後最主要的影響因素(1996年的 Jovanovic &Dreves、2001年的 Gallagher)。 本研究旨在調查台灣高中生英語字彙學習自我效能是否有性別差異之影響。自2007年9月起至2008年6月止,研究員採用問卷調查方法,對873位來自台北市郊區兩所公立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進行為期十個月之縱向研究。分別在高一全學年六個期中考時間點前,蒐集問卷並進行量化評估。最後獲得有效問卷601份,問卷資料以二因子混合設計進行統計分析,以測定性別差異對英語字彙自我效能的影響。此外,由其中一所公立高中隨機選取六位學生,男女生各半,於上、下學期期末進行集體訪談,以期深究出能合理解釋男、女生在英語字彙學習自信心轉變之重要因素。綜合上述文獻分析及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在初期,男女生對英文字彙學習自我效能信念並無差異,但隨著時間發展,男性的英文字彙學習自我效能信念顯然比女性為高。兩性在六個不同的時間點,在自我效能上皆表現出規律的變化模式。本研究最後依據文獻分析討論及調查研究結論,提出具體英文字彙教學策略建議,以提供教師如何針對性別差異,提昇並激發個人英文字彙學習自我效能。最後,提出各項建議及計畫作為學校課程發展參考,並對校方及國家英語教育當局規劃者與未來研究者提供建議,以期創造更優質之第二語言英文字彙學習情境,確切落實於學校教育,俾使兩性在英文教育領域中獲得更佳之學習機會與潛能發展。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