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黃思婷"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企業社會責任是洗白的工具嗎?(2021) 黃思婷; Huang, Szu-Ting企業社會責任是當今投資人或社會大眾注重的項目之一,而當一般大眾認知上公司做 CSR 能夠帶來正面影響力,那麼在廣大的影響力之前,誘發企業去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動機就相當重要。隨著 CSR 報告書的普及,企業在發布 CSR的意圖與動機也漸漸被大眾檢視著。本研究欲探討國內上市櫃公司在面臨法律訴訟案件後,是否會透過企業社會責任去洗白自身負面的形象,採用多元迴歸分析法,並將樣本資料分為非金融業與金融業兩組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非金融業樣本中,當企業揭露高階人員訴訟案件後,將會減少下一期於企業社會責任上的付出,而企業社會責任還是會增加公司的財務績效,而在金融業的樣本中,我們發現當企業揭露高階人員訴訟案件後,會增加在企業社會責任上的付出,但減少下一期的財務績效,我們推論在金融業樣本中可能有企業洗白的可能。Item 來自遠方的禮物-「歐樂思–史惟亮檔案」紀錄片(2019) 黃思婷1964年臺灣音樂家史惟亮與瑞士籍神父歐樂思,在波昂成立「華歐學社」(Chinese-European Study Group),此單位以推動東西文化交流為宗旨,兩人在此段合作而衍生之文物稱為「歐樂思─史惟亮檔案」,然而於1977年史惟亮過世後,歐樂思與臺灣不再有連繫,使此段歷史鮮為人知。 本研究以紀錄片的拍攝方式,回溯史惟亮與歐樂思如何透過接納和參與他人文化而產生跨國界的連結,並在過程中努力完成各自所追求的理想。再者,透過自身觀點反思保存文物之意義,進而讓觀者對此議題產生感受與省思。本論文首先爬梳史料並參考相關紀錄片,再將前述探討轉化為製作理念與規劃,並紀錄拍攝之各項作業,包含前期規劃以及後製剪接之歷程,補足無法收錄於影片的細節。Item 草山生態文史聯盟進行社區環境行動之學習及影響(2006) 黃思婷; Sz-ting Huang環境教育的目標為培養出能積極採取行動來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而臺灣近年來社區環境行動不斷,居民在進行社區環境行動時,其過程也在進行環境教育。 行動能力的概念為丹麥學者提出,旨在讓學童從實際的環境行動中學習如何行動,培養批判性思考,並從參與行動過程體會民主的精神。而增能是近年來常被討論的概念,其中心思想為居民藉由對他們認為重要的議題行動,在過程中培養權力的概念,以便能對他們的生活、社區及社會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以行動能力與增能的觀點,來瞭解社區團體進行社區環境行動的內容,以及從中的學習及影響。 本研究歷經半年,實際參與草山生態文史聯盟的活動,以質的研究法為主,包括參與觀察、個人訪談、文件蒐集與田野札記。歸納分析之後,發現參與社區環境行動的成員所學深受行動的背景與過程影響,而其學習與影響可分為四個面向,包括草盟的學習及改變、教育社區的方式及影響、與公部門交涉過程中的學習,以及對環境行動的看法。 在「草盟的學習及改變」方面,草盟的居民成員原本不知如何是好,感覺自己渺小,組成草盟行動後獲得權力感,並知道如何處理議題,而參與草盟的研究生則對此更為熟練。在「教育社區的方式及影響」方面,草盟以各種方式傳達議題教育社區,使社區居民從不認同草盟到認同,而以草山水道議題來推動社區教育,獲得社區更大的支持。在「與公部門交涉過程中的學習」方面,公部門從不願正視居民的抗爭,逐漸瞭解必須與居民溝通,態度變得謹慎,草盟成為公部門的正面壓力團體。在「對環境行動的看法」方面,成員體會到行動的過程重於結果,居民參與的重要,並知道如何處理與應用專業知識。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於地方環境行動、環境教育課程,以及環境教育者應用行動能力概念設計課程與提出建議。Item 馮朝霖的教育美學思想之探究(2020) 黃思婷; Huang, Ssu-Ting本論文主要探討馮朝霖的教育美學理論,內容分為三部分:世界觀、人觀、教育觀。首先,馮朝霖的世界觀以曖昧、謙卑、參化為主軸,這三者皆蘊含「萬物一體」的高度連結概念,以此看來「萬物一體論世界觀」實際上是對人類跟各種世界的連結進行分類以及整合。其次,馮朝霖的人觀分為三個要項:人的未確定性、人的自我完成性、自我完成之依他起性,這三點顯示出馮朝霖的人類圖像,人必須從與他者、外在世界互動的過程中回歸到自身自我完成的歷程,並與世界建立新時代意義上的連結,才是人類社會向前邁進的關鍵。最後,馮朝霖的教育觀包括自發、互動、共生與全人教育,而自發又可對應存在美學、互動對應公民美學,共生對應生態美學,而綜觀來看,馮朝霖的全人教育之核心理念分別是:漂流、參戲、陶醉,以發揮學子自主性的學習,實踐全人教育的美學精神,特別是在實驗學校的辦學上加以發揮。本論文發現馮朝霖的美學理論與十二年國教政策之核心概念相互呼應,整體而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基本精神:自發、互動、共好,與馮朝霖的教育觀密切相符。 總結而言,本論文有關馮朝霖的教育美學研究可得到三個結論:一、馮朝霖秉持著萬物一體論的世界觀;二、馮朝霖的人觀表明人類在自我完成的過程中,將會遭遇不確定的考驗,並在與外在環境的互動中努力趨向完整;三、馮朝霖的教育觀強調以美學素養為基礎,由此開展實現全人教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