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黃惠理"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在地銀髮族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主觀幸福感相關研究-以臺南市安定區為例
    (2015) 黃惠理; Hui-li Hu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地銀髮族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因素。以臺南市安定區在地銀髮族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集束抽樣法抽取樣本,進行橫斷式問卷調查,共獲有效問卷340份。資料經SPSS22.0處理分析後,重要發現如下: 一、 研究對象中男生占45%、女生占55%,年齡平均為72歲,有配偶者占71.5%。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的健康習慣、健康責任、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口腔保健皆屬中上程度,僅社區參與較差,屬中下程度。研究對象主觀幸福感中的自主性、環境掌控、個人成長、與他人的正向關係、生活目標、自我接納等皆持有正向態度。 二、 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除了「健康責任」與背景變項無關外,有配偶者、有參與社區活動者、自覺健康狀況越好者其「健康習慣」、「社區參與」、「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口腔保健」等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都較好;而年齡越大者、罹病數愈多者則較差。另外,有受教育者、有參與社區活動者、自覺健康狀況越好者,其主觀幸福感較佳;而年齡越大者、罹病數越多者,其主觀幸福感則較差。而研究對象的「健康習慣」、「社區參與」、「健康責任」、「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口腔保健」等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越好,其主觀幸福感也越佳。 三、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可以有效預測其主觀幸福感,並可解釋其總變異量之23.6%,其中以自覺健康狀況、健康習慣、教育程度、參與社區活動、健康責任為主要預測變項,並以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習慣的預測力最大。研究顯示,自覺健康狀況、健康習慣、健康責任越好者,有受教育者及參與社區活動者其主觀幸福感越高。 本研究提出多項建議,供有關單位做為改善銀髮族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主觀幸福感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在地銀髮族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主觀幸福感相關研究:以臺南市安定區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5-06-??) 黃惠理; 陳政友; Hui-Li Huang, Cheng-Yu 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南市安定區在地銀髮族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主觀幸福感相關因素。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進行,以臺南市安定區在地銀髮族為研究母群,以分層集束方便抽樣法,進行橫斷式問卷調查,取得有效問卷340份。本研究重要發現如下:一、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健康習慣」表現最好,「社區參與」表現最差。而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除了「健康責任」與背景變項無關外,年齡愈大者其健康習慣、運動習慣愈差;罹病數愈多者其健康習慣、社區參與、健康飲食、口腔保健愈差;而女性口腔保健較好;有配偶者其社區參與、規律運動較好;有參與社區活動者與自覺健康狀況愈好者其健康習慣、社區參與、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都較好。二、研究對象的主觀幸福感偏正向,其中以「與他人的正向關係」表現最好;「自主性」則最差。而研究對象中有受教育者、有參與社區活動者、自覺健康狀況愈好者,其主觀幸福感愈好;然年齡愈大者、罹病數愈多者,其主觀幸福感則愈差。三、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可以預測其主觀幸福感,並可解釋主觀幸福感總變異量的23.6%,其中以「自覺健康狀況」、「健康習慣」、「教育程度」、「參與社區活動」及「健康責任」五項為主要預測變項,且以「自覺健康狀況」及「健康習慣」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最大,「教育程度」、「參與社區活動」、「健康責任」次之。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議:一、針對未受教育之銀髮族,與學校、民間團體等合作研擬健康知能學習活動;二、提升口腔衛生、規劃未滿65歲未符補助條件之社經弱勢缺牙民眾口腔健康改善策略;三、提升社會參與,鼓勵社區成員自助助人增加人際互動、社會支持;四、推廣健康促進活動,以落實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提升心理健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