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黃春太"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5 of 1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不同學校衛生工作模式學校衛生政策之比較
    (2008-01-01) 姜逸群; 黃雅文; 胡益進; 黃春太; 謝嘉珍; 林怡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的社會技巧、個人能力與飲酒行為之初探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06-??) 黃春太; 姜逸群; 黃雅文; 張寶仁
    本研究旨在討國中生的社會技巧、個人能力與飲酒行為關係。研究對象為臺南縣二國中一、二、三年級學生,採用分層叢抽樣法,抽出21個班級的學生為樣本,有 效樣本為830人,施測時 間是九十一年十二月至九十二年一月。 結果發全體受試者的社會技巧平均得分在中上程度,女生的社會技巧顯著高於男生;就年級而言,一年級的社會技巧顯著高於二、三年級。依各分項來看,在人際扶 持、社交認知、權威行為等變項,女生顯著高於男生。在人際扶持、權威行為、溝通表達等變項,一年級顯著高於二、三年級。 女性在學業成就顯著高於男生。男生在違規行為顯著高於女生。自尊變項,一年級顯著高於二、三年級。自我效能隨年級升高而降低,且達顯著差異。 權威行為愈差、溝通表達愈好、違規行為愈多、自我效能愈低,則愈有飲酒行為。這些變項對飲酒行為的解釋力為31.4%。 根據研究發現,建議加強國中生的社會技巧練,提升自我效能,加強自尊教育,並對有違規行為的學生加強輔導,以減低飲酒行為。對於未研究方向,建議繼續探討 社會技巧、個人能力變項內涵,並針對不同地區的國中生進行研究。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的社會資本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7-12-??) 黃春太; 姜逸群; 黃雅文; 胡益進
    本研究在探討國中生的社會資本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現況,以及二者之關係。以台南縣公 立學校國中學生爲研究母群體,採叢集隨機抽樣方式,利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問卷978份,重要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的社會資本愈多,則愈致力於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家庭氣氛愈好、親子關係愈好、手足互動愈好、親友互動愈好、社區參與愈多、代間封閉愈多、親師關 係愈好、同儕關係愈好、師生關係愈好、社團參與愈多的國中生,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落實愈高。二、社區參與愈多、親師關係愈好、同儕關係愈差、社團參與愈多 的國中生,則愈能落實營養行爲、健康責任行爲、運動行爲。三、家庭氣氛愈好、親子關係愈好、同儕關係愈差、社團參與愈少,則愈能履行營養行爲。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的社會資本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7-12-01) 黃春太; 姜逸群; 黃雅文; 胡益進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城鄉地區老人的社會支持體系及健康狀況之比較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1-12-??) 黃春太; 姜逸群
    本研究在比較城鄉地區老人的社會支持體系與健康狀況之差異,並探討社會支持體系對城鄉地區老人健康狀況的影響。以台北市萬華區及台北縣平溪鄉、石碇鄉為城 鄉他區之對象母群,共抽出1,634人(城區736人,鄉區898人),以結構式問卷進行面對面訪談收集資料,完成有效樣本1,448人(城區640人, 鄉區808人),訪視完成率88.6%。研究結果發現:城區老人在疾病程度、身體功能、心理健康顯著優於鄉區老人。城區老人在與配偶同住、與子女接觸、與 親友聯絡、社團活動參與顯著高於鄉區老。城區老人在自覺獲得支持、負向互動顯著高於鄉區老人;但支持滿意度,城鄉地區則無顯著差異。社會支持體系與健康狀 況的關係;城區方面,社會支持、社會網路對疾病程度沒有預測力;社團活動參與愈多者,其身體功能狀況愈好;社團活動參與愈多、負向互動愈低者,其心理健康 愈好。鄉區方面,社團活動參與愈多、支持滿意度愈高者,其疾病程度愈低;與配偶同住、與子女接觸愈多、與親友聯絡愈多、支持滿意度愈高者,其身體功能狀況 愈好;與配偶同住、與子女接觸愈多、支持滿意度愈高者,其心理健康愈好。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學校衛生工作模式與青少年健康之研究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09-06-01) 姜逸群; 黃雅文; 胡益進; 黃春太; 林怡杉; 謝嘉珍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生的學校聯結與健康之現況,以及比較不同學校衛生工作模式下兩者之異同。以南部七縣市公立學校國中生為研究母群體,採機率比率抽樣方式,利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問卷4216份,有效回收率98.5%,其重要結果如下:一、國中生與學校聯結來看,以學校承諾最好,學校涉入次之,歸屬感再次之,以學校信念最差。二、國中生在落實健康促進行為上,整體而言相當良好,其中以安全行為最佳,營養行為次之,運動行為表現最差。三、國中生的幸福感在中等程度。四、健康促進學校與傳統衛生計畫學校比較時,在學校聯結上,健康促進學校優於傳統衛生計畫學校,但其差異主要是在學生對學校承諾上,而在歸屬感、師生關係、學校涉入和學校信念上則無顯著差異;在健康促進行為上,健康促進學校只有在安全行為上優於傳統衛生計畫學校,在營養行為、運動行為、壓力管理行為、健康責任行為則沒有顯著差異。五、幸福感方面,健康促進學校與傳統學校衛生計畫則無顯著差異。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且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與實務應用上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強化社區組織功能之參與式行動研究
    (1998-12-01) 邱詩揚; 劉潔心; 晏涵文; 陳麗淑; 黃春太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南縣國中生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8-06-01) 黃春太; 姜逸群; 黃雅文; 胡益進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南縣國中生社會資本與幸福感知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8-06-??) 黃春太; 姜逸群; 黃雅文; 胡益進
    本研究在探討國中生的社會資本與幸福感的現況,以及二者之關係。以台南縣公立學校國中 生為研究母群體,採叢集隨機抽樣方式,利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問卷978份,回收率97.12%。所得資料以t檢定、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 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複迴歸等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女生在家庭內社會資本的手足互動、學校社會資本的同儕關係優於男生。 二、一年級學生的家庭內社會資本的家庭氣氛、親子關係、手足互動、家庭外社會資本的親友互動、社區參與、代間封閉、親師關係、學校社會資本的師生關係、社 團參與高於二、三年級學生。 三、雙親家庭的家庭內社會資本的家庭氣氛較單親家庭及隔代教養家庭為好。雙親家庭的家庭外社會資本的親友互動較隔代教養家庭好。 四、家庭氣氛愈好、親子關係愈好、同儕關係愈好、師生關係愈好、社團參與愈多者,其幸福感愈好。這些變項共可解釋幸福感變異量的32.0%。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南部地區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
    (2010) 黃春太; Huang Chun-Tai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資料來源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姜逸群教授主持之「學校衛生行政與青少年健康之研究」在2007年收集之資料。本研究係以臺灣地區南部七縣市公立學校國中生為母群體,從中選取閩南籍、排除父母均歿者、隔代教養者、與其他親戚同住者,最後共得樣本3212位。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結構方程模式等方法進行分析,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及幸福感之現況 1. 研究對象父母親的教育程度以高中職者最多,國小以下者最少。父母親的職業方面,父親以第四類最多,母親以第五類最多,最少的均是第一類。 2.研究對象擁有不錯的合作、互惠、信任、同儕網絡、師生關係之社會資本。 3.研究對象擁有正向健康的營養行為、安全行為、壓力管理行為、健康責任行為,但運動行為較差。 4.研究對象擁有正向的幸福感。 二、國中生其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的關係 1.母親教育程度與研究對象幸福感有顯著差異,而父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與研究對象幸福感則無關。 2.父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與研究對象社會資本有顯著差異,但母親職業與社會資本無關。 3.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與生活型態有顯著差異。 4.社會資本與幸福感呈正相關,即研究對象與同學合作解決事情行為愈多、與同學相互幫忙情形愈多、對人信任感愈多、與同學互動關係愈多、與師長關係愈好者,其幸福感愈好。 5.生活型態與幸福感呈正相關,即研究對象日常飲食選擇維持營養健康的行為愈好、從事維持健康體適能的活動愈多、從事維護自身安全的行為愈多、面對壓力時的自我調整方式愈好、增進與健康有關的知識、態度、行為愈多者,其幸福感愈好。 6.社會資本與生活型態呈正相關,研究對象的社會資本愈多,愈能落實正向的生活型態。社會資本之合作、互惠、信任、同儕網絡、師生關係可解釋生活型態之營養行為、運動行為、安全行為、壓力管理行為、健康責任行為總變異量之13.3%。三個典型因素可解釋國中生生活型態總變異量之27%。 三、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結構關係方面 1.本研究提出的「國中生幸福感影響模式」與實證觀察所得資料相適配。 2.社經地位直接影響國中生的幸福感,亦可經由社會資本、生活型態中介變項影響國中生的幸福感。 3.社經地位可解釋社會資本總變異量的1%。社經地位、社會資本可解釋生活型態總變異量的31%。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可解釋幸福感總變異量的44%。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地區國中一年級學生的社會資本與心理健康之研究
    (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8-12-01) 黃春太; 姜逸群; 黃雅文; 胡益進; 唐貺怡; 黃偵貞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地區國中生物質濫用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3-12-??) 姜逸群; 黃雅文; 黃春太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調查國中生物質濫用行為,同時探討社會心理學因素、家庭因素與物質濫用行為之關係。以臺灣地區國中生為母群體,以二階段分層抽樣法進行抽 樣,以班級為單位,利用自填式結構水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5956名。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1.國中生每個月至少吸菸1-2次以上者佔11.3%。以性別來看時,每個月至少吸菸1-2次的學生,男生有14.5%,女生有8.0%,男生吸菸情形顯 著較女生為高。以年級來看時,每個月至少吸菸1-2次的學生,一年級有9.4%,二年級有10.9%,三年級有13.9%顯示吸菸行為有隨年級而增加之趨 勢,且三年吸吸菸情形顯著高於一、二年級。 2.國中生每個月至少吸食安非他命1-2次以上者佔0.5%。以性吸來看時,每個月至少吸食安非他命1-2次的學生,男生有0.5%,女生有0.4%, 男、女生吸食安非他命情形無顯著差異。以年級來看時,每個月至少吸食安非他命1-2次的學生,一年級有0.6%,二年級有0.55,三年級有0.4%, 一、二、三年級吸常安非他命情形無顯著差異。 3.影響欲酒行為因素的探討發現:與同學相比自己覺得較有偏差行為、對偏差行為的忍受程度愈高、同儕關係愈良好、自己對同儕壓力的感受性愈強、父母對孩子 的關心與鼓厲勵愈少、對父母管教的遵從度愈低、與父母相處愈不愉快者,則愈會有飲酒行為。 4.影響吸菸行為因素的探討發現:與同學相比自己覺得較有偏差行為、對偏差行為的忍受程度愈高、同儕關係良好、自己對同儕壓力的感受性愈強、對父母管教的 遵從度愈低者,則愈會有吸菸行為。 5.影響吸食安非他命因素的探討發現:對偏差行為的忍受程度愈高、對父母管教的遵從度愈低者,則會有吸食安非他命的行為。 6.影響國中生飲酒、吸菸、吸食安非他命行為的跑素並不相同,有其共同的影響因素,也有不同的影響因素。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地區國中生飲酒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06-??) 姜逸群; 黃雅文; 黃春太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調查國中生酒行為,同時探討社會心理學因素、環境因素與飲酒行為之關係。以臺灣地區國中生為母群體,以二階段分層抽樣法進行抽樣,以班級 為單位,利用自填式結構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5956名。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1.國中生每個月至少喝酒1-2次以上者佔15.3%;以性別來看時,每個月至少喝酒1-2次的學生,男生有18.4%,女生有12.1%,男生喝酒情形 顯著較女生為高。以年級來看時,每個月至少喝酒1-2次的學生,一年級有13.8%,二年級有15.6%,三年級有16.3%,飲酒行為有隨年級而增加之 趨勢,且三年級喝酒情形顯著高於一、二年級,二年級亦顯著高於一年級。 2.國中生未來六個月內有飲酒意圖者佔24.8%;以性別來看時,每個月少喝酒1-2次的學生,男生有28.6%,女生有20.7%,未來六個月內有可能 飲酒,男生飲酒意圖顯著高於女生。以年級來看時,每個月至少喝酒1-2次的學生,一年級有22.3%,二年級有23.4%,三年有28.7%,未來六個月 內有可能飲酒,三年級飲酒意圖顯著高於一、二年級。 3.影響飲酒行為因素的探討發現:與同學相比自己覺得較有偏差行為、對偏差行為的忍受程度愈高、自己對同儕壓力的感受性愈強、自我效能愈低、父母對孩子的 關心與鼓勵愈少、對父母管教的遵從度愈低、自己與同儕對飲酒行為的贊同愈高、同儕飲酒行為愈多、父母飲酒行為愈高、父母對子女飲酒的態度愈開放者,則愈有 飲酒行為。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運用社區組織策略促進社區居民參與環境行為之介入研究
    (1998-12-01) 劉潔心; 晏涵文; 邱詩揚; 陳麗淑; 黃春太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運用社區組織策略促進社區居民參與環境行為之介入研究
    (1999-04-01)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陳麗淑; 黃春太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