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黃淑玲"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5 of 1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Comparing Accredi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2008-07-31) 楊深坑; 黃淑玲; 黃嘉莉
    本研究旨在運用理論分析、檔案文件分析、深度訪談等方法探討德國師資培育與認 證制度,期與其他子計畫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分析,以為規劃我國師資培育評鑑與認證 制度之參考。具體言之,本計畫之目的如下: 一、探討德國師資培育機構認證之理論基礎。 二、分析德國師資培育機構認證的法令與政策。 三、辨明德國師資培育機構認證權責單位之職權。 四、探究德國師資培育機構認證的硬體層面(包括圖儀、設備、空間)。 五、解析德國師資培育機構的軟體層面(包括師資、課程、教學)。 六、分析德國師資培育機構認證的實施方案。 七、瞭解德國師資培育機構認證結果之運用。 八、綜合前述研究結論,擬具建議,以供我國建構合理師資培育機構認證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不同森林浴場遊憩服務品質要素屬性之研究
    (2013) 黃淑玲; Shu-Ling Huang
    森林浴是利用森林環境的一種健康休閒方式。為建構高品質的森林浴體驗,增進遊客之滿意程度,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森林浴場其遊憩服務品質要素之屬性。並依自然環境、硬體設施、社會互動三方面建構森林浴23項服務品質要素項目之定位,將森林浴場分為都會區與郊外區並以瀑布及建議樹種的有無作為場域的分類,以現地遊客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抽樣方式採配額抽樣,總計回收有效問卷327份以狩野模式與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一、遊客女性略多於男性,年齡以49~64歲為主,教育程度多為大學 (專) 及研究所 (以上) ,以居住於北部地區的專業人員最多,平均月收入為基本薪資三倍間 (約37,561~56,340元) ,旅行人數5人以下,多停留2小時以內,參與團體為家庭親戚旅遊並使用自用汽車前往,大多過去一年皆從未造訪。二、遊客對於芬多精樹種、登山周邊設施、緊急救援設施設備、及設施安全天然災害警示之品質項目最為重視。三、都會區可提供部分遊客參與靜態活動機會的服務。四、有瀑布區與無瀑布區須排除靜態活動機會,並於有瀑布區強化瀑布特質。五、有樹種地在整體品質項目上須維持服務的充足及增進遊客之滿意,無樹種地須做好寧靜之特質並推廣與加強遊客之認知;兩區皆須重視小眾客群的經營。六、有樹種與郊外有瀑布無樹種地則須強化瀑布特質;郊外區無瀑布有樹種地需特別提供住宿與餐飲;郊外區無瀑布有樹種須提供家人朋友陪同參與的機會;郊外區的有樹種地須提供芬多精陰離子濃度訊息及用心經營小眾族群於運動處方相關資訊之需求;在都會各區提供、郊外各區排除提示參與靜態活動機會也可增進部分遊客之滿意程度。建議:一、提供創新服務,並依區域特質開發小眾客群。二、加強推廣,強化遊客與環境之連結。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世紀之交臺灣人性行為分析:世代、性別、教育及婚姻狀態之交織差異
    (臺灣性教育協會, 2010-10-01) 黃淑玲; 李思賢; 趙運植
    目的:本文探討台灣民眾的性行為,分析世代、性別、教育、婚姻狀態的交互影響,並與中國和美國的調查做比較。方法:資料來源是2002 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樣本數共計1,790 人,女性927 人,男性863 人,年齡19-71 歲。結果:過去一年沒有性伴侶是三成五,有一位性伴侶是六成,有兩位或以上性伴侶的男女是7%、0.5%;過去一年每週至少行房一次是三成,以已婚者最多;四成二表示首次性經驗發生在20 至25 歲間。在單身男、女中,各有38.9%、65.9%從未有過性經驗,性行為的性別差異在六、七年級世代逐漸縮小,但大學或以上學歷者首次性行為初始年齡仍顯著較高。約四成、二成的男性去過色情場所、有過性交易。相較美國人,台灣人初始性行為年齡較高、前一年沒有性活動比例高出許多、單身男女的性經驗差距仍大。與中國最大的差異是25 歲以上台灣人口中,從未有性經驗的比例高出甚多。結論:台灣2-7 年級世代尚未出現20 世紀後半葉美國社會性革命的洗禮,與中國人性行為變遷比較則需更多研究資料映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各國「教育研究」之發展評析與我國教育研究之檢討與展望
    (2012-07-31) 楊深坑; 黃嘉莉; 黃淑玲; 謝斐敦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各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比較研究
    (2003-07-31) 楊深坑; 楊銀興; 黃淑玲; 周蓮清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各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比較與我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機制之建構
    (2004-07-31) 楊深坑; 楊洲松; 黃淑玲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各國師資培育認證制度比較研究與我國未來師資培育認證機制的規劃
    (2009-07-31) 楊深坑; 黃淑玲; 黃嘉莉; 鄭勝耀
    本研究旨在透過理論分析、文件分析、歷史研究法、移地研究與深度訪談、比較研究與問卷調查法,深入探討師資培育認證與評鑑之理論基礎,作為我國師資培育評鑑與認證立法與政策規劃之依據。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 探析師資培育認證與評鑑之理論基礎。 二、 比較各國師資培育認證與評鑑之法理依據。 三、 研究我國師資培育認證與評鑑之法律規範。 四、 探究師資培育認證與評鑑機構之法律地位。 五、 研討師資培育認證與評鑑人員之選擇及其法律地位。 六、 綜合前述研究結論,擬具建議,以作為我國研議師資培育認證與評鑑立法與政策規劃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地方觀光產業影視體驗行銷之研究-以電影《海角七號》為例
    (2009) 黃淑玲; Shu-Ling Huang
    美國影集、日劇及韓劇等各國影片廣泛在台播放,生動劇情深深打動影迷,其中韓國政府近年積極扶植文化產業,其中政策便是鼓勵影劇發展,而韓劇在台的播映,亦引起國人至韓觀光之熱潮,韓國政府更發展出以韓劇為主題的觀光行程,戲劇不只帶動演藝事業蓬勃發展,也帶動起地方觀光產業。 而國片《海角七號》不僅創下5.2億票房,且炒熱屏東縣車城、恆春、墾丁一帶的旅遊景點,引發消費者想親身體驗電影拍攝場景。雖然電影《海角七號》原意並非誘使消費者去參觀此地,但卻增強了消費者對電影中該地方的認識,提高觀光吸引力和收益性。 本研究透過質化研究中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方法蒐集資料,以瞭解消費者親身至電影《海角七號》拍攝場景體驗的實況、地方政府與鄉鎮公所如何藉由電影《海角七號》體驗人潮發展觀光策略、當地居民對於電影《海角七號》體驗人潮的感受。 研究發現影視媒體確實會影響地方觀光發展,增加地方經濟效益。消費者體驗電影拍攝場景大多以恆春鎮為主,且實際體驗與電影場景有明顯落差,再訪的意願不強;地方政府與鄉鎮公所在推廣觀光上,認為影視媒體所造成的效益比過往還更具效果,且締造淡季期間的觀光熱潮;當地居民對於影視媒體所產生的觀光熱潮是持樂觀的態度,並希望地方政府能維持這波觀光效應。由研究結果顯示影視媒體具有吸引地方觀光的宣傳效果,未來地方政府可與影視媒體合作推廣觀光,且可為影視媒體作再度行銷,如拍攝景點的介紹與相關影視商品的販售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教師職級、主持研發計畫數與研究產能關聯性之探討:以一所私立醫學大學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7-12-??) 黃淑玲; 沈碩彬; Sheila Shu-Ling Huang; Shuo-Pin S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各職級(正、副、助理教授)大學教師其主持研發計畫數(非營利、校內、產學、政府、跨校)對研究產能(研討會、學術期刊論文數)之預測模型。研究資料採用南部一所私立醫學大學於2006-2015 年共10 年期間之教師人事資料,串接該校之校務資料庫中與本研究相關之變項,並採用描述性統計、階層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一、各職級教師均以主持政府計畫為主,但其他類計畫數與研究產能表現不盡相同;二、總體上,職級高者主持計畫數多,也正向預測研究產能;三、年輕但職級高者有較高的校內、政府與跨校計畫數和研究產能;四、不同職級教師的期刊論文發表途徑各異,正教授學術產出模式最靈活多元。本研究提出大學組織、教師個人策略規劃之建議;同時,優化校務資料蒐集有益進一步分析,以期掌握研究產能趨勢,降低大學教師職能落差。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性、身體、親密關係的轉變與融合」學術研討會
    (2008-01-01) 黃淑玲; 李思賢; 趙運植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規劃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6-??) 楊深坑; 楊銀興; 周蓮清; 黃淑玲; 黃嘉莉
    本研究以文件分析、實施訪談為方法,針對各國的教師在職進修政策與制度進行深度了解:;並以問卷調查、文件分析等研究法,剖析臺灣教師在職進修政策與制度之良莠,經過各國的比較研究與台灣政策的分析,以建構適合臺灣的教師進修制度。經研究結果獲得下列結論:1.教師生涯發展理論、新教師專業主義論點、制度系統理論以及知識管理系統,提供建立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的理論基礎。2.從世界主要國家教師進修制度的比較研究中發現有以下共同趨勢:教師進修制度法制化、設置常設在職進修機構、發展自發性的進修活動、進修內容結合理論與實務、進修與專業生涯發展密切配合、進修制度與專業發展或教師職級制度結合、發展學校本位進修內容。3.我國教師在職進修制度具有下列缺失:專責機構未建立、相關單位未整合、進修法歸未周延、進修課程未能符合教師需求、進修評鑑與獎勵制度未建立等,亟需建立一較完整之教師在職進修系統。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下列七項建議並建構適合臺灣的教師進修制度,作為改進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的參考:1.強化「師資培育審議委員會」的職權與功能,統籌師資養成、學習與進修政策之擬訂、進修單位之考評以及經費預算之編擬等任務。2.強化縣市教師研習中心組織、結構與功能,並與附近大學與成人教育機構密切合作,共同推動教師進修事宜。3.修訂進修獎懲辦法並暢通進修管道,建立定期換證制度與教師學習檔案。4.建立專責單位審慎評估中小學教師進修需求。5.審慎規劃進修內容與進度。6.建立諮詢與認可系統,促進多元進修活動。7.建立進修考評制度,以確保進修的品質。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規劃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6-??) 楊深坑; 楊銀興; 周蓮清; 黃淑玲; 黃嘉莉
    本研究以文件分析、實施訪談為方法,針對各國的教師在職進修政策與制度進行深度了解:;並以問卷調查、文件分析等研究法,剖析臺灣教師在職進修政策與制度之良莠,經過各國的比較研究與台灣政策的分析,以建構適合臺灣的教師進修制度。經研究結果獲得下列結論:1.教師生涯發展理論、新教師專業主義論點、制度系統理論以及知識管理系統,提供建立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的理論基礎。2.從世界主要國家教師進修制度的比較研究中發現有以下共同趨勢:教師進修制度法制化、設置常設在職進修機構、發展自發性的進修活動、進修內容結合理論與實務、進修與專業生涯發展密切配合、進修制度與專業發展或教師職級制度結合、發展學校本位進修內容。3.我國教師在職進修制度具有下列缺失:專責機構未建立、相關單位未整合、進修法歸未周延、進修課程未能符合教師需求、進修評鑑與獎勵制度未建立等,亟需建立一較完整之教師在職進修系統。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下列七項建議並建構適合臺灣的教師進修制度,作為改進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的參考:1.強化「師資培育審議委員會」的職權與功能,統籌師資養成、學習與進修政策之擬訂、進修單位之考評以及經費預算之編擬等任務。2.強化縣市教師研習中心組織、結構與功能,並與附近大學與成人教育機構密切合作,共同推動教師進修事宜。3.修訂進修獎懲辦法並暢通進修管道,建立定期換證制度與教師學習檔案。4.建立專責單位審慎評估中小學教師進修需求。5.審慎規劃進修內容與進度。6.建立諮詢與認可系統,促進多元進修活動。7.建立進修考評制度,以確保進修的品質。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比較性交易/色情消費的世代、階級、性別差異
    (2003-12-19) 黃淑玲; 李思賢; 趙運植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人性態度與性價值觀分析:性別、世代與三種集群的差異
    (臺灣性教育協會, 2012-04-01) 黃淑玲; 李思賢; 趙運植
    目的:本研究探討台灣民眾對於色情消費、性交易、色情場所政策、婚前同居、一夜情及婚外性的態度,並申論這些性態度所反映的性價值觀。方法:資料來源是2002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樣本數共計1791人,女性927人,男性864人,年齡19∼71歲。使用集群分析、邏輯斯迴歸分析、卡方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台灣民眾非常堅持夫妻性忠誠的價值觀,而代表性多元主義價值觀的婚前同居容許度只有在六、七年級世代較為普及。民眾的性態度與性價值觀可分為體制派、生理派及中間派三種集群。生理派相當贊成性交易,並且有不少人容許一夜情與婚外性;中間派與體制派則堅決反對一夜情與已婚者的婚外性與性交易,但兩派在色情消費與單身者性交易的態度有所不同;體制派以女性居多,生理派則是男性為主,可見集群分歧實則包藏男女價值觀嚴重衝突問題。婚姻狀態與教育程度對集群的預測力則不顯著。主要結論為:三種集群最大的鴻溝在於對性自然主義、雙重標準與性商品化的價值觀抱持反對、容忍與認同的不同立場。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忽視了民眾性交易政策立場分歧,背後包藏著男女性態度與價值觀嚴重衝突問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藥癮者愛滋防治:以對偶關係探討保險套行為
    (2006/8/1-2007/7/31) 李思賢; 黃淑玲
    台灣近幾年來發現與使用藥物有關的HIV 感染比率快速上升,行政院試辦清潔針具 交換計畫及美沙酮替代療法的實施,做為因應與控制愛滋感染在藥癮者族群中擴散的主 要策略。 然而靜脈注射藥癮者的感染愛滋危險行為不只是透過共用針具,也會透過不安全的 性交行為感染。由於性交需要兩個人,加上男性文化等因素使得性交時使用保險套在藥 癮者來說是有困難的。因此,設計有效的行為改變來提昇保險套使用率,就有必要針對 藥癮者次文化與其危險行為之表現進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的考量:(一)近年來對於愛滋危險行為大都是以個人的層次來研究保險套使 用,並且也是以個人層次來進行愛滋防治,忽視對偶以及關係的重要性;(二)有研究 發現IDU 即使上過愛滋衛教課程後,對於愛滋傳染仍然具有錯誤迷思,或是有了知識卻 仍不覺得自己有可能感染愛滋病毒,只有更進一步瞭解台灣地區藥癮者的行為、文化與 心理狀態,才能促進保險套的使用。 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在(1)研究藥癮者(海洛因與安非他命)及其配偶對於關係、性 的文化、態度與保險套使用作為愛滋感染等議題;(2)藉由深度訪談的研究結果,進行 對偶分析,探索性伴侶兩人在保險套使用上,是否有權力結構的展現,以及如何讓關係 和諧和使用保險套;(3)是建構一個以對偶關係與和諧互動為前提的研究架構,探討是 否能設計一套針對對偶雙方所進行的保險套使用介入,並且評估介入效果。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