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黃禎貞"
Now showing 1 - 19 of 19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北縣某國中學生綠色消費與環境敏感度之調查研究(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11-06-01) 莊博閔; 曾治乾; 黃禎貞; 葉國樑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並探討目前台北縣國中生之社會人口學變項、綠色消費知識、綠色消費態度、綠色消費行為及環境敏感度的情形與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中生綠色消費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之母群體為台北縣某國民中學學生,以叢集抽樣的方式進行調查,發出613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94份。歸納本研究結果,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綠色消費知識表現九年級優於七、八年級;綠色消費態度與行為表現皆七年級優於八、九年級;環境敏感度表現七年級優於八年級;男生在綠色消費知識及綠色態度表現上皆優於女生;成績較優者綠色消費知識、態度及行為與環境敏感度的表現上顯著高於成績較差者;家庭成員環保政策遵行程度者在綠色消費知識、態度及行為與環境敏感度的表現上顯著高於遵行程度低者;環保活動參與經驗有參加過者在綠色消費態度及行為與環境敏感度的表現上顯著高於從未參加過者。 二、研究對象之綠色消費態度、環境敏感度、家庭成員遵行環保政策程度等變項,可解釋綠色消費行為的變異量達55.9%,其中綠色消費態度最能有效預測綠色消費行為。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具體建議以作為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之 參考。Item 台北市國中學生垃圾減量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某國民中學為例(臺北市: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8-12-01) 李園婷; 葉國樑; 黃禎貞; 曾治乾; 石玲如Item 台北市國中學生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某國中為例(花蓮市: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 2009-06-01) 王柏崴; 黃禎貞; 葉國樑; 唐孝蘭; 曾治乾近年來綠色消費主義開始受到國際的重視,而高人口密度且自然資源不足的台 灣政府與民間環保團體也開始重視。本研究目的在瞭解臺北市國中學生之綠色消費知 識與態度、綠色消費行為意圖的情形,並探討其相互關係。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 七、八、九年級學生,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每年級抽取 5 班,以自填式結構問卷為 研究工具來蒐集資料,共獲得有效樣本 506 人。研究結果:學生的綠色消費態度、家 庭社經地位和年級,最能有效預測意圖(R2 =.495),其中綠色消費態度影響最大。綠 色消費知識程度愈高、綠色消費態度愈正向、家庭社經地位愈高、環保活動參與和環 保資訊接觸經驗越豐富者,其綠色消費行為意圖也愈強烈。建議要提升垃圾減量的概 念,加強對國中生進行綠色消費教育。Item 台北市大安區國中生永續發展行為意圖研究(臺北市: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5-12-01) 葉國樑; 黃禎貞; 陳珮英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國中生的永續發展知識、永續發展價值觀、永續發展技能、環境敏感度與永續發展行為意圖現況,並探討影響永續發展行為意圖的重要因素。 隨機抽取台北市大安區三所公立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803份問卷,有效回收596份,回收率74.2%。經過統計分析,所得重要結論如下: 一、研究對象具有良好的永續發展知識,但是在垃圾減量相較於資源回收更能有效減少垃圾量部分,仍有待加強。 二、研究對象具有正向的永續發展價值觀;對於永續發展技能有五成把握做到,但在記錄自己的行動成果,以及利用環保申訴管道方面較不足。 三、研究對象有不錯的環境敏感度,但在主動閱讀或了解環境相關資訊的程度不足。 四、研究對象具有正向的永續發展行為意圖,但是在主動參與環保活動的行為意圖較低。 五、永續發展知識、永續發展價值觀、永續發展技能、環境敏感度與永續發展行為意圖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六、永續發展價值觀、永續發展技能、環境敏感度等變項對永續發展行為意圖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其解釋力為61.6%,重要性依序為環境敏感度、永續發展技能、永續發展價值觀。Item 台北縣某綠色學校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行為之調查研究(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11-08-01) 魏鈺玲; 曾治乾; 黃禎貞; 莊博閔; 葉國樑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並探討目前綠色學校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環境議題知識、環境敏感度及環境行為表現之情形。本研究以問卷調查進行,選取一所台北縣綠色學校之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叢集抽樣方式,共得有效樣本201人。重要研究結果如下:一、綠色學校的學童雖然都能覺察環境變化,且在環境議題知識方面皆明顯足夠,但是在環境行為未有正向積極的表現,亟需加強。二、學童之環境保護活動,普遍來說顯得單調不夠多樣化。三、學童之環境行為表現會因性別、過去環保經驗、家庭社經地位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四、學童的環境敏感度、環境議題知識與環境行為皆達顯著相關。五、學童的性別和環境敏感度變項,可解釋環境行為的變異量達42.0%。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分別針對環境教育實務應用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Item 台灣與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泛文化比較研究(2007) 黃禎貞; Jen-Jen Huang本研究希望透過比較國家、性別與年齡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上的差異,以建立國內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與泛文化研究之基礎。以情緒症狀、問題行為、過動/注意力問題與同儕關係問題等四個心理健康指標,針對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與美國國家健康調查資料庫2001年的資料,透過單組設計與線性轉換等化資料並且採用多變項變異數分析進行α=.05的顯著水準考驗。由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台灣與美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差異。情緒症狀台灣比美國嚴重,注意力與同儕關係問題美國比台灣嚴重,而且性別對台灣青少年心理健康(女生比男生差)的預測與國外相似,但是年齡(年長者比年輕者差)的預測與國外不同。 國內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性別上的差異表現在情緒症狀、問題行為與同儕關係問題四個指標上。除了問題行為男生比女生嚴重,其餘的都是女生比男生嚴重。在年齡上的差異表現在情緒症狀、問題行為、過動/注意力問題與同儕關係問題四個指標上。除了過動/注意力問題年輕者比年長者嚴重,其餘的都是年長者比年輕者嚴重。 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且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與實務應用上之參考。Item 國中學生從事垃圾減量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縣某國中為例(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10-12-01) 林佑玲; 曾治乾; 黃禎貞; 莊博閔; 葉國樑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從事垃圾減量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並應用PRECEDE模式為研究架構,以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自編問卷,以分層叢集抽樣得有效樣本408人,以SPSS for Windows 15.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其重要結果歸納如下:一、 大多數研究對象在從事垃圾減量行為方面皆有正向的表現,其中以「重複利用」的平均值最高,其次為「資源回收」,最低為「意識消費」。二、 在素質因素方面,「垃圾減量活動的經驗」、「垃圾減量知識」、「垃圾減量態度」與「從事垃圾減量行為」等均有顯著正相關。但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間則無相關。三、 在使能因素方面,「垃圾減量設備之便利性與資源垃圾之衛生」和「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間有顯著正相關。四、 在增強因素方面,「重要參考對象與大眾媒體之影響」、「垃圾減量獎勵制度」和「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間有顯著正相關。五、 素質因素中的「垃圾減量活動的經驗」、「垃圾減量態度」及增強因素中的「重要參考對象與大眾媒體的影響」、「垃圾減量獎勵制度」對從事垃圾減量行為有顯著預測力,其總解釋量達27.9%。Item 國中生死亡教育介入成效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12-??) 黃禎貞本研究發展與設計之國中生死亡教育課程與死亡教育成就評量表,目的在於了解死亡教育課程對國中生之生死覺識、死亡概念、失落概念、生死態度與生命意義的影 響。 本研究採用「2×3二因子混合設計」,以國鞏生為研究對象,依研究所需選取臺北市甲國中學生4班,共114人,以班為單位,隨機分派2班為實驗組(57 人)、2班為對照組(57人)。實驗組參與為期4週,4個單元8堂課的死亡教育課程,對照組在介入期間則沒有參與任何死亡教育課程。實驗組與對照組同時以 研究者所編制的「死亡教育成就評量表」在教學介入的前一週進行前測、教學介入的後一週進行後測。後測結束後一個半月再進行追蹤測驗。 資料蒐集與分析以SPSS 10.07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相關分析,採用多變項共變數分析,以前測為共變量(α=.05)進行研究假設的考驗,由研究結果與討論歸納出本研究死亡教育教 學介入之重要成效如下: 一、死亡教育能提升國中生的死亡教育成就表現。 二、死亡教育能提升國中生的生死覺識、生死態度、生命意義,而且隨時間生死覺識、生命意義感仍維持相同效果。 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且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與實務應用上之參考。Item 國中生環境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為例(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09-06-01) 唐貺怡; 周淑嬌; 黃凱羚; 葉國樑; 唐孝蘭; 黃禎貞; 曾治乾; 石玲如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國中學生環境行為意圖,以及影響國中學生行為意圖的因素。研究對象為就讀台北縣某國中學生,以分層集束抽樣法進行抽樣,最後得到有效樣本382人。本研究之主要結果如下:1.研究對象的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敏感度、自我效能、環境行動經驗與環境行為意圖間呈現顯著正相關。2.研究對象之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敏感度、自我效能、環境行動經驗等預測變項,對環境行為意圖具有顯著的影響力。本研究結果顯示,目前環境教育應加強特定議題之課程設計,並兼顧認知與情意教學,重視過程參與,同時需增加環境教育融入各領域之比例。Item 國中階段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環境永續發展教育內涵與教學效果之研究(臺北市: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6-12-01) 葉國樑; 唐孝蘭; 黃禎貞; 陳佩君; 陳美如研究目的是分析教育部公布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分段能力指標與環境永續發展教育之關係,分析現行民間版國中教科書內容與環境永續發展教育之關係,探討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國中健康教師,對於永續發展教育內涵的認知與需求,並以行動研究與健康教師共同進行編製永續發展教育之教學模組,進行教學實驗、學習效果評量和教學推廣。 研究方法是以九年一貫國民教育階段的第三階段(國中一、二、三年級)學生、健康與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且在教學模組設計過程中,邀請關心環境保護的學生家長參與規劃課程內容,同時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以達到學校社區化;完成實驗教學和修正後之教學模組,經由經驗分享和交換心得,作為推廣參考之用。 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生的性知識仍偏低。與性知識有顯著意義的變數中,有年級、性別、排名與母親管教方式。國中生在性知識的來源,以老師、學校為主。在性課程需求最高為兩性交往,其次為性方面協助的管道。 結論與建議整體而言,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第三階段分段能力指標大都具備環境永續發展內涵,建議因應時事的改變,應隨時增修永續發展教學模組的內容。Item 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理化學域節能減碳永續教育研究(2010-04-01) 曾治乾; 黃禎貞; 廖哲緯; 馬慶宇; 張硯亭Item 多元自尊構念對國中生健康促進行為之影響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06-??) 黃禎貞; 林世華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多元自尊對國中生健康促進行為的影響,並且分析多元自專與健康促進行為的相關結構,以作為未來健康促進行為介入與自專教育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就嘉義縣所有國中,採分區叢集隨機抽樣方式,選取16班,共481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青少年自尊量表與青少年健康促進行為量表為研究工具,得有效 資料458份。所蒐集的資料採用典型相關分析,並以α=.05為顯著考驗水準。 由研究結果發現,自尊與健康行為之問具有典型相關存在,其相關結構分述如下: 一、自尊越高,則越致力於健康促進行為。 二、人際能力感越高者,則越能落實人際支持行為。 三、身體能力感與生理價值感越高者,則越能落實運動行為。 四、外在認可越低與生理價值感越高者,則越能履行營巷行為且壓力管理也越好。 五、生理價值感越高者,則越能落實運動行為與營養行為。 六、內在評價越高者,則越能落實責任行為與運動行為而且其壓力管理也越好。 本文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且對未來的研究與應用提出相關建議。Item 我的碳足跡很大嗎?-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科節能減碳教學模組(2009/12/19-20) 曾治乾; 黃禎貞; 陳虹蓁; 林佳琪; 廖哲緯; 黃勇強Item 提升孩子的生命意義感──死亡教育融入國中健康課程之效果研究(臺北市: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2009-07-01) 黃禎貞; 林世華; 葉國樑; 曾治乾本研究目的在瞭解死亡教育融入中學健康課程對青少年生命意義的影響。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依研究所需選取嘉義縣某國中學生4班,分派2班為實驗組(55人)、2班為對照組(53人)。實驗組參與8週的死亡教育課程融入課程,對照組在介入期間則參與一般學校課程。實驗組與對照組同時以生命意義量表在教學介入的前1週進行前測、教學介入的後1週與後6週進行後測與追蹤測驗。資料分析以α=.05的顯著水準,採用單變項共變數分析(ANCOVA),結果顯示死亡教育融入學校之健康課程能提升國中生的生命意義感。研究內容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且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與實務應用上之參考。Item 數位閱讀,許孩子一個幸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7-12-??) 黃禎貞; 羅明都; Jen-Jen Huang; Min-To LoItem 桃園市國中生校園暴力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03-12-01) 張雅婷; 葉國樑; 楊崇銘; 黃禎貞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中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情形,及影響國中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因素,作為未來改善校園暴力行為之實務應用的重要參考。以分層集束抽樣選取桃園市三所國中共27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資料,最後得有效樣本為950人,並得到以下重要結果: 1.研究對象的校園暴力行為類型中,發生輕度校園暴力行為多於中度校園暴力行為,中度校園暴力行為又多於重度校園暴力行為。 2.研究對象的校園暴力行為,會因其性別、年級、學業成績、手足感情、缺乏生活照顧者、缺乏學業教導者、與母親間的感情和母親職業等因素分佈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3.研究對象之影響校園暴力行為因素(暴力認知、情緒控制、自我概念、偏差行為、溝通技巧、學校領導、師生關係、學習適應、交友、休閒、父母管教、家庭親密感、整體和諧感)和人口學變項,分別對於輕度、中度以及重度校園暴力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力,且其解釋力分別為42.9%、40.1%及26.1%。 4.校園暴力行為的主要預測變項是暴力認知、偏差行為。Item Item 臺北市某高中學生環境永續發展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10-12-01) 唐孝蘭; 林建輝; 曾治乾; 黃禎貞; 莊博閔; 葉國樑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高中學生環境永續發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立意取樣台北市某所公立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問卷328份。重要研究結果如下:一、研究對象之環境永續發展知識尚佳,環境永續發展態度得分偏正向,社會人口學變項並未造成環境永續發展知識和態度上的差異。二、環境永續發展價值觀得分達中上,「性別」在各層面的環境永續發展價值觀呈現顯著差異。三、環境永續發展技能得分偏中等程度,「性別」在環境永續發展技能方面呈現顯著差異。四、環境永續發展態度、環境永續發展價值觀、環境永續發展技能與永續發展行為意圖間呈現顯著正相關。五、研究對象之環境永續發展態度、環境永續發展價值觀、環境永續發展技能等預測變項對環境永續發展行為意圖具有顯著的預測力,其解釋力為44.1%。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分別針對環境永續發展教育實務應用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Item 臺北縣某國中學生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11-06-01) 范群忠; 黃禎貞; 曾治乾; 葉國樑; 莊博閔; 林建輝本研究目的在瞭解與探討國中學生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採分層集束抽樣方式,有效樣本共511份(97.9%)。主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口腔衛生知識整體而言為尚可,以女性的口腔衛生知識較高。 二、研究對象口腔衛生態度整體而言較趨於正向。性別部分女生的口腔衛生態度較男生正向,年級部分以7年級的口腔衛生態度表現最佳。 三、研究對象口腔衛生行為整體而言較趨於負向,以7年級的口腔衛生行為表現 最佳。 四、口腔衛生知識與口腔衛生態度相關,且口腔衛生態度也與口腔衛生行為相關。而「口腔衛生態度」及「半年內是否看過牙醫」等變項對口腔衛生行為具有顯著預測力,其解釋力為27.7%。 本研究依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及改進方針,以改善國中學生口腔衛生行為,並作為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