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黃聖修"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切總歸儒林──《明史.儒林傳》與清初學術研究
    (2014) 黃聖修
    自從司馬遷《史記》創設〈儒林列傳〉,而為班固《漢書》、范曄《後漢書》等所繼承之後,〈儒林傳〉便成為歷代紀傳體正史中所必備的列傳之一,並反映了一代學術的發展,成為討論中國學術史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儒學發展在宋代出現重大的變化,《宋史.道學傳》的設立,一方面標誌著儒學發展的轉變;另一方面,也打破了紀傳體正史中,以〈儒林傳〉為核心的學史論述模式。《宋史.道學傳》與〈儒林傳〉的安排方式,及其所表現出的道統意識與次序等差,雖然是元代史官有意的安排,以彰顯程朱之學的重要地位,卻也為日後的正史纂修,埋下了爭議的伏筆。明代中葉以後,王守仁與陽明學的興起,挑戰了程朱之學的地位,並引發了朱學王學的學術道統之爭。這場爭議自明代中晚期一直延續到清初,爭論的範圍不僅表現在學術思想上,同時也出現在官私學史著作之上。而清初的《明史》纂修,則是這場爭論當中,最後以及最重要的角力場域。 沿著上述的思想脈絡,本文以清初康熙朝至乾隆初年纂修的《明史.儒林傳》為核心,探討《明史.儒林傳》纂修過程中所引發的爭議,及其所代表的學術意義,並以此來側面觀察清初官方學術文化政策的建構過程。相較於歷代的正史纂修,《明史》不僅纂修時間最長,所得到的關注,以及保留下來的史稿、各類史料等,亦相對豐富。長久以來,受限於史料的分散,學者們多將焦點放在康熙十八至二十年前後的〈理學傳〉爭議,並以「一切總歸儒林」作為結論。本文則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延伸觀察視角,利用所蒐集的眾多史稿,檢視在總歸儒林「之後」,《明史》館如何實際處理〈儒林傳〉的問題,及其所反映的學術、政治意義,並論述《明史.儒林傳》在中國史學史、學術史上,所確立的「新儒林傳」範式。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評介戚學民《阮元《儒林傳稿》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2-12-??) 黃聖修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