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黃郁華"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布拉姆斯晚期鋼琴小品《三首間奏曲,作品一一七》與《鋼琴曲集,作品一一九》之樂曲分析與詮釋
    (2012) 黃郁華; HUANG YU HUA
    約翰.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受到兩位恩師奧圖.柯賽爾 (Otto Friedrich Willibald Cossel, 1813-1865)與愛德華.馬克森 (Eduard Marxsen, 1806-1887)的影響之下,承襲了巴洛克與古典時期音樂特質,以嚴謹的形式與結構作為根基,在浪漫樂派當道的十九世紀,布拉姆斯的音樂形成獨樹一格的風貌。布拉姆斯的鋼琴獨奏作品可劃分為三個時期:年輕時以奏鳴曲為主,使用厚重的音響與龐大的結構展現交響樂般的氣勢;中壯年期將重心移至變奏曲,藉由多段落的特性與樣貌發揮各種艱難複雜的鋼琴技巧;晚年時則將歷年的創作技法濃縮,以簡潔的性格小品(Character Piece)呈現沉穩與內斂的風格,表達真摯且深刻的情感。 布拉姆斯晚期最後的四組鋼琴小品包含了《幻想曲,作品一一六》(Fantasien, Op.116, 1892)、《三首間奏曲,作品一一七》(Drei Intermezzi for Piano, Op. 117, 1892)、《鋼琴曲集,作品一一八》( Klavierstücke, Op.118, 1893)與《鋼琴曲集,作品一一九》(Klavierstücke, Op. 119,1893 );此篇研究報告以作品一一七與作品一一九為主軸,從作曲家生平背景探討其音樂風格的養成、三時期不同的鋼琴獨奏類型創作,以及從作品一一七與作品一一九中歸納出布拉姆斯常見的樂曲中和聲轉調方式、節奏類型以及旋律的織度與層次等,詮釋的部分,為學生參考以上之分析與探討,以及實際彈奏後的音樂表現。 作品一一七與作品一一九僅以間奏曲 (Intermezzo)與狂想曲 (Rhapsody)兩種類型組成,在這兩組作品七首樂曲中,間奏曲佔有六首之多,除了樂曲分析之外,將對各首間奏曲之特質與關聯性深入探討,並就樂曲結構、調性編排、轉調方式等方面切入研究。 此篇研究報告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包含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第二章為樂曲背景探討,分為布拉姆斯的音樂風格養成、鋼琴作品分期以及和聲、節奏、旋律的使用;第三章是作品一一七之樂曲分析與詮釋,第四章是作品一一九之樂曲分析與詮釋,第五章為結語,針對作品一一七與作品一一九之各項分析與詮釋歸納總結。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