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黃馨慧博士"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內省智能、偶像明星及重要他人對國中生身體意象的影響〜以台南市為例
    (2006) 吳美慧; Wu, Mei-hui
    本研究旨在探討內省智能、偶像明星及重要他人對國中生身體意象的影響。以台南市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之全部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共獲得有效問卷629份。本研究以「身體意象量表」、「內省智能量表」、「偶像明星的身體意象訊息量表」、「對重要他人評價的看法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結果如下: 一、男生對自己整體身體的看法(外表、體能、健康等層面)較女生為正向、積極。男生比較重視體能運動;而女生則重視外表修飾。女生明顯比男生在意體重的變化,而且容易主觀的高估自身的肥胖程度。就身體各部分滿意度來看,男、女生皆對頭髮、健康、臉部較滿意,對體重和身高較不滿意,女生尤其對腰部以及容易囤積脂肪的下半身不滿意。 二、體重「過重」或「肥胖」、有被嘲笑經驗、發育「太早」和「太晚」的學生對自己的外表、體能、健康評價和身體各部分滿意度愈低,愈不注重體能訓練,但是較為關注體重變化及容易自覺體重較重。 三、青少年的內省智能愈高時,對身體意象的看法與評價愈正向、積極,其對於自己外表、體能和健康感到愈滿意,以及對於自己體能和健康的關注程度亦愈高。愈會去懷疑偶像明星身材外表的真實性。也愈不在乎外表被嘲笑。 四、女生比男生認同偶像明星的身材,承受偶像明星的身材外表所造成的社會壓力也比男生大。比較會學習、模仿偶像明星的外表裝扮,減肥的意願也比男生高,對外表的修飾也投入較多心力。 五、愈在乎父母、同儕評價者,其對體重的變化愈注意、自覺體重愈重、對身體各部分愈不滿意,在身體外表的修飾投入越多,但對自己的健康評價愈差。 六、整體而言,以內省智能為預測身體意象的最佳變項,其次是社會壓力、認同度、發育情形和性別等變項具顯著意義。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需求之研究─以育有學齡兒童父親為例
    (2007) 陳維君
         本研究目的在於暸解育有學齡兒童階段外籍配偶家庭的現況,探討育有學齡兒童階段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需求之內涵與實施。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使用質性研究中的個別深入訪談法,訪談三位育有學齡兒童階段外籍配偶家庭中的父親,以及使用焦點團體訪談法,研究結果發現:一、無論組成外籍配偶家庭因素為何,家庭多半經歷一段語言適應期;二、親子互動時間感到不足,平日親子互動內容多以閱讀家庭聯絡簿與督導子女課業為主;三、教導子女課業方面與親師互動方面,父親的比重較多,且教導子女課業為父親們對自己扮演父親角色所共同感到不足之處;四、管教方式某種程度上承襲於自己父親。      育有學齡兒童階段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需求之內涵方面,本研究結果發現:一、增進教養子女知能方面;二、增進管教方式省思方面;三、增進教導子女課業學習方面;四、增進子女生涯規劃知能方面;五、增進了解孩子母親母國文化方面;六、增進資源與資訊取得方面。      然而,育有學齡兒童階段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需求的實施方面,本研究結果發現,父職教育課程或活動的舉行時間以週日午后為最佳,而父職教育內容的形式類別方面,與個人舊有接觸經驗、生活中相關設備狀況有關,以戶外活動與電視媒介兩形式廣為被皆受。      本研究依據以上結果提出建議,提供外籍配偶家庭父親、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以及未來研究等作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己婚男性的性別角色態度、婚姻滿意度及父職參與之研究-以國中學生父親為例
    (2005) 王曉萍; Wang Haiao Ping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已婚男性的性別角色態度、婚姻滿意度及父職參與之現況,並探討影響已婚男性父職參與的因素。為達上述研究目標,本研究以台北市 12 個行政區中之國中學生父親 850 名為研究對象,使用「男性性別角色態度量表」、「婚姻滿意度量表」及「父職參與量表」為研究工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分析、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結果發現如下: 一、國中學生父親對其自身男性性別角色的看法持較傳統的態度。 二、國中學生父親對其目前的婚姻普遍感到滿意。 三、國中學生父親的父職參與程度大致良好。 四、國中學生父親之教育程度、妻子是否就業不同,在男性性別角色態度上有顯著差異,而家庭社經地位、子女數與男性性別角色態度間有顯著相關。 五、國中學生父親之職業狀況不同,在婚姻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而家庭社經地位與婚姻滿意度間有顯著相關。 六、國中學生父親之教育程度、職業狀況、家庭結構、妻子是否就業不同,在父職參與上有顯著差異,而家庭社經地位與父職參與間有顯著相關。 七、家庭社經地位、家庭結構、男性性別角色之追求剛強態度、男性性別角色之忌諱女性化態度、婚姻滿意度,此五個變項對國中學生父親的父職參與有顯著解釋力。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果提出建議,作為已婚男性、家庭生活教育相關單位、社會環境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父職參與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業成就、同儕互動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2009) 鄭斐云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父親教育程度、父子相處時間、母親工作狀態、婚姻滿意度、子女性別、子女數、子女出生序)對父職參與、學童學業成就及同儕互動關係之差異情形,並瞭解學童學業成就與同儕互動間之關係,同時探討影響學業成就與同儕互動的因素。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及其父親為研究對象,使用「父職參與量表」及「同儕互動量表」為研究工具,總計回收有效問卷472份。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 12.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統計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及多元階層迴歸分析,主要結果發現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父親之父職參與程度大致良好。父職參與層面由高至低依序為「生活需求與照顧」、「關懷鼓勵與溝通」、「管教培育與示範」、「休閒活動與陪伴」、「學校及課業參與」。 二、父職參與會因「父親教育程度」、「父子相處時間」、「母親就業狀態」及「婚姻滿意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學童學業成就會因「子女數」、「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子女數為二人及父親教育程度愈高者,學童學業成就愈佳。 四、學童同儕互動會因「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其中女生優於男生。 五、學童學業成就與同儕互動關係間有顯著正相關。 六、父職參與「生活需求與照顧」及「休閒活動與陪伴」層面對學童學業成就、國語科及數學科學業成就有顯著預測力;另「子女性別」對學童國語科學業成就亦有顯著預測力。 七、「子女性別」及父職「休閒活動與陪伴」層面對學童同儕互動有顯著預測力。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作為家長、學校、社會環境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父職教育數位學習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e爸樂學網」建置為例
    (2007) 林彩媚; LIN, TSAI-MEI
    本研究旨在發展父職教育數位學習方案,以國中生之父親為目標服務對象,探討家有國中生之父子關係變化及教養困境,並針對其父職教育數位學習需求,進行方案內容設計,發展建置一套父職教育數位學習網站教材-「e爸樂學網」(http://www.88ezgo.org.tw),最後評鑑其應用於父職教育學習之適用性。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方案發展主軸,輔以專家及使用者評鑑等方法以驗證研究成果,學習方案發展是依據ADDIE系統化教學設計流程,進行分析、設計、發展、建置及評鑑等過程,循序漸進完成「e爸樂學網」網站教材之行動研究歷程。研究中運用訪談、問卷、回饋單、及文件檔案等方式收集研究資料,並進行歸納、分析,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父職教育數位學習發展與研究方向之建議,以供相關人員參考。研究結果如下: 一、家有國中生之父子關係互動時間相對於小學階段減少,父親自覺在國中階段和孩子溝通及相處上面臨的親職教養挑戰增多,為增進父子交流與溝通,認為父親應參與父職在職教育的需求高。 二、父親對於運用數位學習進行父職教育的方式接受度高,認為可跨越時空限制和減少實體參與的尷尬處境,是符合父親特性的另類學習型態。 三、父親對於e化學習的需求,著重在目標明確、內容技巧實務、操作指引簡易、及是否有效且輕鬆的學習和整合性資源的提供連結。 四、本父職教育方案在學習內容設計上包含認知、行為、情感及關係等四個層面之增能。方案學習內容符合學習者需求,有助父職相關知能的了解並提供支持和資源的連結。 五、發展父職教育數位學習方案,應以系統化教學設計流程為依歸,透過持續的評鑑和修正,有助方案發展更趨完整。 六、「e爸樂學網」數位學習方案應用於一般國中生之父親參與父職教育適用性高。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服務學習課程為例
    (2008) 劉雅君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服務學習課程為例 摘 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服務學習融入國中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之實施成效,資料分析以準實驗研究法為主並以質性資料分析為輔,根據服務學習的理念設計一套服務學習課程,實施後並探究服務學習課程對於國中生之學習成效,同時,亦進一步分析服務學習課程設計與推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以研究者自編的「國中綜合活動領域課程~服務學習量表」做為量化研究之 工具,瞭解實驗課程在自我概念、人際關係、社會關懷、價值觀等四個層面的 實施成效;並輔以學生記錄之活動學習單、服務學習日誌,以及研究者反思進 行質性資料之分析,瞭解問題及解決方法。本研究得到主要結論如下: 一、 九年一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服務學習課程具有提升國中生自我概念、人際關係、社會關懷、正向價值觀等能力的學習成效。 二、透過服務學習課程建立與社區、機構之間的合作關係 藉由服務學習課程的推動與社區生活相結合,提供社區與機構所需要的人力、關懷等多方面之協助,建立與機構間的長期合作及成長關係。 三、服務學習課程為綜合活動領域課程推展提供一個新方向 本研究將服務學習課程融入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中,豐富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的教學內涵,能提供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發展的新方向。 四、服務學習課程能促進行政、教學及社區資源的整合 在研究過程中,針對服務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如老師)與帶領者(如老師、義工家長、小隊隊長)、行政單位(包含教學單位、訓育單位)、教學研究會、社區家長、合作機構…等,有助於進行社區與學校資源的整合。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