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黃馨葦"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不同伸展方式對等速肌力與肌肉氧飽和度之影響(2012) 黃馨葦; Huang, Hsin-Wei目的:本研究在探討靜態伸展與彈震式伸展對等速肌力與肌肉氧飽和度之影響。方法:以18名大學男性運動選手為受試對象(年齡為21.4 ± 2.0歲,身高為179.8 ± 7.8公分,體重為73.8 ± 9.3公斤)。本研究採重覆量數、平衡次序原則的實驗設計,受試者須在等速肌力測驗前,分別接受三種不同實驗處理,每種處理間隔48小時,包括控制處理 (CON) 、靜態伸展處理(SS,3 × 30秒)、彈震式伸展處理(BS,3 × 60秒),伸展過程中利用NIRS監測肌肉氧飽和度。在實驗處理後進行等速肌力 (60°•sec-1、240°•sec-1) 測驗,每種速度進行兩組,每組三次反覆,間隔休息2分鐘,以評估力矩峰值、平均力矩峰值、總作功與平均功率。結果:60°•sec-1力矩峰值的第二組 (BS vs. CON, 3.09 ± 0.36 vs. 2.93 ± 0.28 N•m•kg-1, p< .05) 和兩組平均 (BS vs. CON, 3.02 ± 0.35 vs. 2.88 ± 0.29 N•m•kg-1, p < .05) ,彈震式伸展處理均顯著高於控制處理。60°•sec-1平均力矩峰值的第二組,彈震式伸展顯著高於控制處理。兩組平均部分,彈震式伸展處理顯著優於靜態伸展處理與控制處理 (BS vs. SS vs. CON, 2.86 ± 0.34 vs. 2.74 ± 0.34 vs. 2.71 ± 0.28 N•m•kg-1, p < .05) 。240°•sec-1的力矩峰值、平均力矩峰值和總作功部分,在三種處理間皆無顯著差異。實驗處理時第一組的組織氧合指標,靜態伸展處理顯著低於控制處理 (SS vs. CON, -5.73 ± 6.39 vs. -0.30 ± 4.82 %, p < .05) 。實驗處理時的總血紅素平均值,在靜態伸展處理時,顯著不同於彈震式伸展處理與控制處理(靜態伸展處理 vs. 彈震式伸展處理 vs. 控制處理,-8.60 ± 1.47 vs. -5.14 ± 1.44 vs. 0.36 ± 1.41 μmol,p < .05)。結論:本研究結果顯示,雖然靜態伸展(SS,3 × 30秒)不會抑制隨後的等速肌力表現,但可能會導致肌肉缺氧。此外,彈震式伸展能提高隨後低速度的等速肌力 (60°•sec-1) ,且能改善靜態伸展所引起的肌肉缺氧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