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黃馨週"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學生網路英文閱讀策略之初探
    (2005/08-2006/07) 林至誠; 黃馨週; 陳秋蘭
    本計劃的宗旨是探討台灣學生在網路上進行英文閱讀時所使用的閱讀策略。本計劃的主持人在進行前一個計劃時(國科會補助編號92-2411-H-003-036)曾經發現:摘要寫得比較好的學生比那些寫得比較差的學生會更仔細地閱讀文章;摘要寫得較好的學生,不僅僅會多花時間在解讀文字的意義、分析文章的組織架構,同時還想要瞭解作者出版該文章的目的。就因為看到學生們在網路閱讀時會運用各種不同的技巧,所以才引發本計劃主持人再繼續追蹤網路閱讀及寫作之間的關聯,而本計劃的重點則放在學生的閱讀策略方面。 最近有關網路閱讀策略的論文是美國楊百翰大學的Neil J. Anderson教授去年(2003)在Reading Matrix發表的一篇調查網路閱讀策略的報告,對象是哥斯大黎加學英語的學生(EFL)及美國猶他州楊百翰大學語言中心的學生(ESL),方法則是由學生根據問卷的項目填寫自認為較常使用的網路閱讀策略。結果發現:在最常使用的前十二項閱讀策略中,有八項是與解決問題的策略有關,而在最少使用的十二項的閱讀策略中,協助性質的策略則佔了大多數。另外,兩地受測的學生在策略的使用上沒有統計上明顯差異,這說明了不在美語地區的學生也可以透過媒體、網路的資源接觸到大量的英語,因而使得EFL及ESL的界線越來越不明顯。該篇論文在結尾時提出的後續研究重點包括:網路閱讀與紙上閱讀的策略使用數目以及閱讀的速度;然而,本計劃主持人以為學生實際使用的策略應該是當前研究的目標,因為該篇研究的調查是學生的認知(perceptions)而非實際的使用情形(strategies in use)。 因此本計劃的研究目的有二:其一,因為本計劃是個探索性質的研究,其研究結果將會對學生在網路閱讀時所使用的策略有所描述,包括策略使用的原因、次數等;其二,因著學生的學習成就,例如以閱讀理解的多寡及摘要寫作的優劣來分類,高、低成就學生所使用的閱讀策略也需要比較,以提供課堂教學實用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學生英語網路閱讀策略及閱讀理解之探討
    (2006) 黃馨週; Hsin-chou Josephine Huang
    從第二語言閱讀研究發現,運用閱讀策略可以幫助理解。唯目前研究大多著重於文本閱讀策略的探討,有關網路閱讀策略的使用,及其對不同程度學生閱讀理解力之影響的研究仍相當有限。故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以英語為外語學習者,網路閱讀策略之使用,分析閱讀策略的使用對理解力的影響,及評估學生對網路英文閱讀課程(English Reading Online)之看法。 此網路英文閱讀課程是為達到前述兩項研究目的而建置的。除了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閱讀網路文章外,還可以做為收集學生網路閱讀策略的工具。本網站之設計呼應文獻上所提到的各式閱讀策略,以追蹤學生策略使用情形。網路閱讀課程共設計15個閱讀策略按鈕機制。整體性策略的設計,包括提供文章導讀、關鍵字彙、文章大綱、及文章預測等按鈕。解決問題策略則設計了線上摘要、閱讀速度訓練、文章朗讀、及語意圖等機制。輔助性策略有線上字典、線上文法、線上翻譯、線上劃記、及個人化筆記本等。社交情意策略則設計有網路聊天室及音樂播放。 本研究之對象為三十位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大二的學生,依英文程度分為高、低兩組。所要閱讀的四篇文章,包含四個主題,其中兩篇較易,兩篇較難。文章依難易順序分八週讀完。閱讀完後,學生必須填好讀後問卷,並回憶文章內容,寫下中文摘要,做為閱讀理解測驗。學生每讀完一篇文章後並接受訪談。每位同學網路閱讀的過程,全程由螢幕追蹤軟體錄下,而按鈕的況狀也由電腦記錄。收集到的閱讀策略按鈕資料,由卡方檢定探究是否語言程度、文章主題、及難易度會影響策略使用。此外,閱讀理解分數細分為主旨得分與細節得分,並以迴歸統計分析策略運用對理解力之效用。而讀後問卷則由敘述統計描述學生對網站的看法。最後,質性探討四個案例,則可以彌補前述量化資料不足之處。 本研究結果發現,學生絕大多數使用輔助性策略,解決問題策略則屈居最後。策略的運用似乎受到網路閱讀環境中學生即時回饋的需求,以及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影響。此外,由質性探討所衍生出的新策略有瀏覽策略、資訊收集策略、介面改變策略、以及使用問題報告策略。這些策略可以幫助學生順暢瀏覽網站,運用新知增加背景知識,建立個人化閱讀環境,及提供更友善的網路設計。本研究除了發現網路閱讀策略使用模式之外,結果亦顯示有四項因素影響策略使用,即語言程度、文章主題及難易度、電腦技巧、及背景知識。 就策略運用對理解力的影響而言,雖然輔助性策略使用最頻繁,而且對各層次的閱讀理解力均有所助益;但是,單靠輔助性策略並不能預測較艱深文章之主旨與細節的得分,必須要搭配使用整體性策略。而整體性策略的使用,對於經常只使用輔助性策略及社交情意策略的低組同學,在閱讀困難文章時最有幫助。 最後,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同學對此英文閱讀網站中,輔助閱讀機制的設計、介面設計、及對語言學習的功效抱持正面的態度。同學們也期盼能將網路閱讀融入課程當中。 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提供以下教學建議。其一、策略導向教學應融入閱讀課程中。網路閱讀策略,如搜尋及綜合資訊以及如何增加社群互動,應該重視。其二、整體性策略可以輔助英文較弱的同學閱讀困難的文章,應該鼓勵使用。其三、閱讀網站設計可以加入更多個人化及文章選擇的機制,以期達到最佳閱讀效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學生英語網路閱讀策略之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文教學中心、Airiti Press Inc., 2006-01-01) 黃馨週; 陳秋蘭; 林至誠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以英語為外語學習者網路閱讀策略之使用。研究者首先建置一套網路英文閱讀系統,並參酌文獻所提到各式閱讀策略設計15 個閱讀策略按鈕機制,以追蹤學生閱讀策略使用情形。本研究之對象為三十位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二年級學生,依其英文程度分為高、低兩組。所閱讀的四篇文章包含四個主題,其中兩篇較易,兩篇較難。文章依難易順序分八週讀完。本研究發現,學生絕大多數使用輔助性策略,最少使用解決問題性策略。此外,高、低組同學不但使用不同的策略,而且使用策略的時機也不盡相同,結果顯示高組同學比低組同學更能有效運用策略。本文最後依研究結果提出教學相關建議。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