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黃麗娟"
Now showing 1 - 20 of 29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上博六 平王問鄭壽校讀札記(2011-06-11) 黃麗娟Item 上博六 平王與王子木 校釋(2010-11-04) 黃麗娟Item 上博六〈平王與王子木〉校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1-06-??) 黃麗娟〈平王與王子木〉一文雖已經過多位學者進行詮釋,迭有創見,然而各家釋文不乏意見相左,歧異甚大的狀況。不惟釋意歧異頗劇,簡文編連亦大相其趣。本文針對以下九項條自依序進行討論,希望能夠經由字形、字音、字義的校釋與傳世文獻的比對,釐清簡文文句原來論述的真貌:一、簡次編連。二、與平主問鄭壽是否為相連的兩篇。三. 讀作適,行而未至。四、 讀作陳,楚邑陳縣。五、暑飤讀作舍食。六、「 」讀作宿。七、 讀作遇。八、 於 中。九、 不 。Item 上海博物館戰國楚竹書通假字研究(2009/08-2010/07) 黃麗娟在象形、指事、會意出現之後,在形聲出現之前,假借作為溝通無聲字與有聲字之間的橋樑作用實在不可輕忽。深入了解假借在漢語中形成的原因與發展的現象,不僅有助於了解上古漢語語言和詞彙分化的演進,亦有助於釐清漢字造字的手法與分類,也可藉此了解漢字形體如何藉由聲化的方式順利達成紀錄語音的需求,而漢字又是如何藉由形聲的手法以繁化字體、新造漢字,同時經由假借的手法節制形體、控制字數。本次研究將通過對上海博物館藏七冊戰國楚竹書通假字例的整理與分類,探索究竟何種聲韻上的相關最有可能形成文字的通假現象。本次計畫亦將透過彙整較為罕見且為楚系特有的通假字例與方音詞彙,觀察並且分析楚系與其他各系較為不同的聲韻特徵。並且討論戰國時期的楚系聲韻,是否與楚系文字一樣具有獨立於其他各系探討的必要性。Item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春秋史事篇章研究(2011/08-2012/07) 黃麗娟綜合來看,上博六的五個春秋史事篇章當中都有一個智者,分別是晏嬰、孔子、沈尹子莖、穿封戌、鄭壽、成公乾。作為輔佐國政的臣子,人主諮詢的對象,晏嬰是三世老臣,所以可以明指齊景公「貪昏苛慝」、「退武夫惡聖人」,以致百姓貧病交加,皆詛一支,祭禱如何有效。孔子明著是回答季桓子如何成就聖人之道,暗著卻是解釋為何誅殺少正卯,因此邪偽之民與不仁之人的討論篇幅尚且多過仁愛之方。沈尹子莖預示禍福的功力直比秦晉崤之戰中的王孫滿與蹇叔,楚國禍敗的時間與方式無一不中。穿封戌曾與王子回爭奪皇頡,卻能臨危不亂,機智全身。鄭壽面對楚平王不納諫言方法不是據理力爭,而是上告有疾,不再任事。真正避無可避,則又載贊載退,尊君辱己,得以全身。成公乾亦是老臣,遇見前往城父途中的王子建,渾然不覺災難在前,又兼不知疇麻用途,如此與自己人生脫節,與國計民生脫節的狀況可能使得成公乾大動肝火,於是以莊王之智為喻,直比王子建之愚。上述諸篇之中對比性質強烈的言語,重點已經不在史事敘述,而是臣下言諫的智慧,在察閱這些春秋史事篇章之時,已經不能只以春秋佚史的角度視之,而要考慮歸入百家之言。Item 以擴增式計畫行為理論探討休閒農場重遊意願之因素(2022) 黃麗娟; Hwang, Lih-Chuan現代人對於休閒活動的重視,已由一般室內娛樂活動轉向戶外的休閒遊憩。臺灣的休閒農場快速崛起、轉型,並提供遊客多元化的休閒活動,吸引旅客來訪。2022年全臺灣共有366家休閒農場,休閒農場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田園景觀和農產品,是國內觀光產業中重要的一環,然而國內各種休閒遊憩產業競爭激烈,休閒農場除了要面對同業的競爭之外還要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如民宿、渡假中心、綜合遊樂園、森林遊樂區等的競爭,休閒農場需要增加競爭力,讓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願意重遊農場。本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為基礎,擴增體驗活動、農產品消費2項自變數,來探討影響休閒農場重遊意願的因素。本研究採取立意抽樣法於實地與網路發放問卷,問卷結果以SPSS 23.0統計軟體進行相關敘述性統計分析,使用AMOS 24.0進行測量模型分析與結構模型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行為計畫理論中的主觀規範正向顯著影響休閒農場遊客重遊意願,休閒農場提供之體驗活動與休閒農場的農產品消費都會正向顯著影響休閒農場遊客的重遊意願。建議休閒農場可以針對團體中的領袖人物加強行銷,利用農場特色開發多元化的體驗活動項目與農產品種類。Item 先秦寓言的產生背景與藝術成就(中國語文月刊社, 2008-06-01) 黃麗娟Item 出土文獻文字與語法研讀論文集(臺北市 : 萬卷樓, 2013-01-01) 陳廖安; 楊如雪; 黃麗娟Item 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歷程之研究(2002) 黃麗娟; Huang, Li-Chuan本研究旨在描述、探討、分析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歷程及未來發展趨勢,藉由文獻的蒐集、整理、歸納、詮釋,除回顧過去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歷程,冀望能留下本土的記錄,並探討圖文傳播產業未來發展機會與趨勢,提出未來發展方向的建議。 為達到研究目的,本論文採歷史研究法(Historical Method)進行研究,以時間的先後順序來探討圖文傳播科技發展歷程。經由收集相關研究、政府出版品、主計處統計資料、產業調查報告、實地訪查及專家訪問方式進行;其次,針對圖文傳播產業發展現況及未來發展的議題,進行專家訪談,收集目前產業界及學術界專家學者的意見。依照歷史研究法之步驟,蒐集、調查、綜合、詮釋文獻資料,次第進行、整理分析以得到最後結論。 本研究結果發現: 1. 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歷程,在光復前之印製流程以手工或手搖機械為主;光復後自動化機械逐漸取代人力,朝更經濟、快速、高品質的目標發展。 2. 目前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因為受到產業發展所遭遇到的困境如:市場太小、市場萎縮;設備過剩、同業惡性競爭;政府政策未重視;人才培育問題等,間接影響圖文傳播科技的應用與發展。 3. 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趨勢受到產業經營趨勢、技術發展趨勢、產品市場趨勢等的影響。 4. 未來台灣圖文傳播產業發展契機應在於外銷市場上的突破。 5. 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視奠定產學發展的需要,專業人才的培養、管理者新思維、政府政策的制定等因素所影響。Item 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歷程之研究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 2002-12-??) 黃麗娟; 許瀛鑑Item 台灣文字學目前的研究概況(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2010-06-01) 黃麗娟Item 國中國文課程詞選選文素養教學應用與研究(2024) 蔡宜佳; Tsai, Yi-JiaItem 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效能指標調查研究—以北區七縣市為例(2002) 黃麗娟; Lee-Chuan Hwang本研究採德懷術為研究方法,期能藉由多次問卷以歸納出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之效能指標,做為學校初設班時自我檢核,或提供縣市教育局辦理特殊教育評鑑時之參考。 本研究進行二回合問卷,第一回合國中組與國小組分別寄出40份問卷,各回收27份問卷,回收率為67.5﹪。而第二回合國中組回收26份,回收率為96.3﹪,國小組回收24份,回收率為88.9﹪。第一回合問卷的目的,在確認項目的存刪與否及項目的敘寫方式,並依其結果編製為第二回合問卷;第二回合問卷則在評定項目的重要性,並將其填答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彙整為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效能指標。由於第二回合已達一致性,原本預定進行之第三回合,即不再進行。 研究結果如下: 一、 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效能指標可分為七項大綱,其重要性排序為:「資源教師條件」、「課程與教學」、「學習環境與設備」、「鑑定安置與評量」、「行政支持」、「支援服務」及「經營成效」。以直接服務優先,偏重教育歷程指標。 二、 各大項首要項目如下 (一) 行政支持:聘用合格且專職特教教師為資源班教師; (二) 資源教師條件:資源教師能熟知並靈活運用各種有效教學策略或教學模式; (三) 鑑定安置與評量:採用多元評量方式(含正式及非正式評量),確實評估學生優弱勢能力; (四) 課程與教學:針對身心障礙學生之優勢學習管道提供有效學習策略; (五) 支援服務:運用各種宣導及溝通管道,讓普通班教師了解並支持資源班理念與運作模式,增加普通班教師對資源班或身心障礙學生之接納; (六) 學習環境與設備:資源教師班級經營能提供積極且支持之學習環境; (七) 經營成效:提振身心障礙學生之學習動機與學習習慣並有具體事實。 三、 國中組與國小組意見以t檢定考驗其差異,結果顯示各題項均未達顯著水準(p<.05),意見相當一致。 四、 就全體而言,以肯德爾等級相關考驗國中組與國小組各大項之一致性,結果顯示除「鑑定安置與評量」及「經營成效」外,各大項均達顯著水準(p<.05),亦即德懷術小組全體成員對各項目之重要性評定,一致性相當高。 五、 以平均數3.0為切截分數,將平均數在3.0以上者列為重要,依據本研究結果,第二回合問卷之各項目均可列為重要。 六、 專家學者、學校行政人員、資源班教師及普通班教師,此四種職別在「學習環境與設備」上意見未達一致,其餘項目均顯一致性。 論文之末,研究者綜合研究結論與個人研究心得,提出對學校、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以為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天亮之前的凝望――論《花甲男孩》對鄉土的回歸與再創(2020) 蕭驊; Shiau, Hua「鄉土」一詞的討論自1920迄今已邁入百年,每個世代對鄉土都有不同的定義。1990年後臺灣的本土意識逐漸復甦,隨著地方文學獎的興起,鄉土書寫重返舞臺;千禧年後,七年級作家楊富閔利用躍動的筆觸、鮮活的敘事,再現鄉土小鎮的溫厚和純樸,他將傳統的鄉土精神披上新潮的外衣,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文學思維,也寫出當代青年的心靈成長史。 本文以「天亮之前的凝望──論《花甲男孩》對鄉土的回歸與再創」為題,由寫作內容、人物形象、敘事手法三個面向梳理,試著揭示《花甲男孩》的書寫脈絡,並彙整出該作對前期鄉土小說的承繼與拓展。全文分作五章,在第二章中首先回溯鄉土小說的發展,為各階段鄉土定義作了一概略性整理,並整理《花甲男孩》和傳統鄉土諸作的互動關係。第三章以人物作為觀察要點,將核心角色分作少年、父輩、祖輩三種主要類型,由人物關係所建構出的家庭圖像能進一步顯示楊富閔的鄉土觀。第四章以「行動元」模式拆解小說結構,提取故事中的衰敗與希望訊息,釐清其敘事脈絡。千禧年後的《花甲男孩》蘊含回歸及再創,楊富閔以坦誠而真摯的筆,回應臺灣當代的鄉土發展景況,道出現代青年的憂懼不安,在小說中讀者看見各自的問題與掙扎,提供我們反思觀照的可能。Item 察舉制度對於官吏考選制度的變革-從三代到漢武帝時期(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2008-06-01) 黃麗娟Item 平王與王子木「醋菜不酸,甕不蓋」及其相關文字問題(2010-12-01) 黃麗娟Item 平王與王子木篇章校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1-06-01) 黃麗娟Item 從上博楚簡諧聲字的使用情形初探上古韻部分域探討的可能性(2007-07-01) 黃麗娟Item 《搜神記》中人鬼關係研究– –以〈定伯賣鬼〉為主要觀察對象(2024) 李承恩; Li, Cheng-En「小說」經由很長一段時間的流變,才有現今多元的形式呈現。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小說隨著每個朝代的背景與先人的影響,發展出屬於當代的文學風格,在中學的古典小說教材,都是先從魏晉時期的「筆記小說」談起,由專家選擇符合中學生學習的篇章教材。干寶《搜神記》中的〈定伯賣鬼〉便是常在各出版社常出現的選文之一,因此便以〈定伯賣鬼〉為中心,發散出去,進而延伸探討與研究《搜神記》中的人鬼關係與變形的涵義。本論文共分作六章,第一章先確定研究動機與目的,再探究前人研究文獻選出適合的材料與搭配研究方法來制定寫作的範圍。第二章探討先秦至魏晉時期與《搜神記》有關「鬼」形象的分析與探討。第三章探討《搜神記》搜神記的人鬼關係,人鬼既有關係,勢必一定能視鬼或感應到鬼的存在,因此本章先探討人鬼可以交感的媒介究竟是什麼?以及分作三小節再探討「人鬼利益鬥爭」、「人鬼共存互利」、「人鬼婚戀關係」去深究。第四章以〈定伯賣鬼〉中鬼可以變形為羊,去探究《搜神記》中的變形篇章,最後再以探討為何鬼會變羊而非其他生物做進一步的分析。第五章單獨將〈定伯賣鬼〉單獨成章探討,羊的古代價值意義與文本中鬼變羊的背後動機,再探討定伯將羊(鬼)變賣後,得到金錢對於當時的魏晉南北朝是怎樣的價值。第六章總結本章論文重點,亦針對自身教學進行省思,在未來國文課程中,上到〈定伯賣鬼〉這一文本時,應如何呼應課綱,結合素養,打破與創新古典小說的教材與教法。Item 楚璽文字釋讀兩則(2009-10-01) 黃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