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黎欣怡"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幽幽暗暗見曙光:性騷擾受害者申訴歷程之研究
    (2005) 黎欣怡; Hsin-Yi Li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生命史研究法,深度訪談兩位受到性騷擾並尋求行政救濟、歷經申訴歷程的當事人,研究目的在瞭解她們在申訴歷程中的經驗,探討性騷擾事件、申訴歷程經驗對她們的影響,並試著瞭解她們在申訴歷程期間所感受到的壓力源及需求,並探討她們成功因應申訴歷程的復原力。 研究結果發現,申訴者在申訴歷程中所面臨的困境有:(1)主管、掌握權威者往往未能正視性騷擾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專業知能(性騷擾議題、調查與申訴流程)的缺乏。(2)申訴過程中不專業的對待,即掌握權威者以不處理、不受理、無法處理等說詞,或是敷衍的處理方式,企圖說服、威脅、勸阻申訴者的申訴訴求。(3)對加害人不等值(未符合比例原則)的懲處,以致申訴者權益未受保障,而未能獲得公平正義的結果。(4)懲處決議執行、落實與追蹤上的落差。而她們所經歷的性騷擾及申訴歷程也帶給她們程度不等的負面影響,像是生理上的不舒服,心理上的恐懼不安、委屈、憤怒,對自我的否定,感受到無助、無力,對人性的質疑,無法信任,人際關係的疏離冷漠,對異性關係的小心謹慎,對這個社會的負面看法,造成她們在人際關係、生活及職業功能上的負面影響。她們的壓力源除了來自性騷擾事件、申訴歷程所遭受的不專業對待外,尚來自自己與專責處理性騷擾單位及人員之間權力、資源上的差距所致。她們期待國人、這個社會能夠正視性騷擾問題,在走申訴歷程的過程中能被賦能,真相能被公平公正地還原,而獲得公理正義以及人格尊嚴、自身安全感的被保障。 在本研究中也發現,她們在申訴歷程中所展現的復原力有:(1)採用問題解決的因應;(2)態度溫和、立場堅定、自主地表達;(3)瞭解自己的需求與申訴底限;(4)談判技巧的使用;(5)自我肯定、自我期許的力量;(6)學習放下,情感的釋懷;(7)負面情緒的處理與宣洩;(8)遇到困難不放棄的韌性;(9)感受外界的支持與善意,願意伸出求援的手;(10)視生命中的挑戰為成長的機會;(11)積極地尋求他人建議與協助;(12)積極尋求諮商與法律資源;(13)懷抱希望;(14)豁達人生態度的展現;以及(15)隨著時間的流逝、事件落幕、人生機運帶來的療癒效果。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以提供助人工作者(訪談員、調查人員、諮商師)實務工作上及未來研究上的參考。 關鍵字:性騷擾、申訴歷程、壓力、因應、復原力、生命史研究法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後現代敘事合作取向團體督導歷程中的督導思維與督導策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09-??) 黎欣怡; 田秀蘭; 吳熙琄; 王孟甯; Hsin-Yi Li, Hsiu-Lan Shelley Tien, Shi-Jiuan Wu, Meng-Ning Wang
    本研究在探究一個後現代敘事合作取向團體督導歷程中,督導者所展現、運用的督導思維與策略。督導者為本取向資深督導者,受督者為九位諮商心理師。收集此八次團體督導歷程錄音檔,使用質性紮根理論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督導者展現了「尊重、欣賞與感謝;不視為理所當然;一般化;公開化;去專家化;持著未知的態度;認可與賦能;珍視在地性知識」等八項後現代督導思維;運用十三項督導策略,分別是「隱而未顯支線故事的探究與建構;敘事解構/外化/命名;見證;本取向諮商理論與技巧之教學/分享/示範;意義性提問;隱喻的使用」等六項本取向獨特性督導策略;以及「傾聽、聽見、回應(使用對方的語言);不評價、正向好奇地提問以瞭解;瞭解受督者的督導需求與提問;立即性核對;瞭解個案身處之脈絡;賦予新的理解框架;給予指引」等七項共通性督導策略。在督導思維與策略的共同運作下,促進受督者支線故事與專家主體知識之開展與建構,重寫諮商困境故事。本研究發現本取向督導實踐了後現代社會建構理論,研究結果可供有志從事後現代督導工作者參考。文末,針對本研究結果做一討論,並對未來督導實務與研究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後現代敘事合作對話取向團體督導歷程及其對受督者之影響研究
    (2020) 黎欣怡; Li, Hsin-Yi
    本研究旨在探究後現代敘事合作對話取向(the postmodern narrative-collaborative dialogical approach)團體督導歷程中,督導者所展現的督導思維,及其所運用的督導策略技巧;並從受督者的觀點了解此取向團體督導對受督者的影響。本取向團體督導每個月進行一次,共進行八次,督導者為後現代敘事合作對話取向的資深臨床督導者,共有九位領有心理師執照之受督者參加。研究收集的資料包括八次團體督導歷程、見證反思歷程逐字稿,以及八位提案受督者之團督後個別訪談逐字稿,使用質性研究紮根理論分析法進行資料的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在本取向的團體督導歷程中,督導者展現了「尊重、欣賞與感謝;不視為理所當然;一般化;公開化;去專家化;持著未知的態度;認可與賦能;珍視在地性知識」等八大類後現代督導思維,並運用十三類的督導策略技巧,分別是「隱而未顯支線故事的探究;敘事解構/外化/命名;見證;後現代敘事合作對話諮商理論與技巧之教學/分享/示範;意義性提問;隱喻的使用」等六類本取向獨特之督導策略技巧;以及「傾聽、聽見、回應;非評價、正向好奇地提問;瞭解受督者的督導需求與提問;立即性核對;瞭解個案身處之脈絡;賦予新的理解框架;給予指引」等七類共通性的督導策略技巧。在督導思維與督導策略技巧的相互共構下,促進受督者隱而未顯支線故事與內在專家主體知識之現身。 本研究也發現,本取向團體督導結合了後現代見證反思歷程(witness-reflecting process)的運用,受督者們的學習分別領受到來自督導者與其他受督者的影響;來自督導者的影響有八類,分別是「後現代思維的深化;後現代諮商與督導歷程化技巧的學習;形塑與整合個人諮商風格、信念與價值;持續自我覺察、反思、面對與調整;珍惜團體督導的學習經驗;珍惜自己的專業角色與工作;重獲工作力量與意義感;督導正向影響的遷移」;來自其他受督者的影響有五類,分別是「被見證的支持力量;因有相似經驗,感到不孤單、普同感,關係更靠近;從彼此經驗中學習成長;共構在地性自我照顧與諮商專業知識;拓展觀點」。而各類別之間有著相互促進之影響存在,最後共同促成受督者自信與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生活上與工作上的重新得力、以及專業角色的認同與功能的發揮。 本研究結果可提供給有意將後現代社會建構理論思維、見證反思歷程運用在諮商督導以及心理師教育訓練上之參考指引。最後,研究者針對本研究結果作一討論,並對未來實務與研究提出建議。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