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宗儀"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宜蘭海岸永續經營之沙丘劣化評估指標(地理學系, 2011-11-??) 林宗儀; Tsung-Yi Lin宜蘭海岸因有適當地形條件、沙粒來源及盛行向岸強風的配合,原有寬闊綿延的沙丘地形發育,形成海岸的自然防禦屏障,並兼具景觀及生態的高度價值。然近年來除了許多沙丘在颱風事件中受到波浪的強烈侵蝕,形成沙丘崖,且崖面逐年崩滑後退外,更多不當規劃的人為開發和毫無經營管理理念的土地利用方式,也使整體沙丘環境被破壞而轉趨劣化,使其原有的環境功能漸漸消失,連帶引起周遭的環境災害,危及附近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本研究以沙丘的海岸防禦、生態棲地及視覺景觀等環境功能的退化,來定義「劣化」。根據野外實地調查、監測及透過不同時期的航照及衛星影像資料的比對分析,總共歸納宜蘭海岸地區沙丘的十一種劣化破壞型態,並進一步據以討論適當的量化評估指標,例如沙丘崖線的變化量、植生覆蓋變化量及穿越沙丘道路分佈密度等,總計研提七項環境劣化指標,並針對其中幾項指標進行實際的監測與調查,以檢驗這些環境劣化指標的可執行性,建立宜蘭沙丘環境指標的基礎資料,提供未來環境永續經營管理分析的重要參考。Item 應用福衛二號影像測繪海灘潮間帶地形之嘗試(地理學系, 2014-05-??) 林宗儀; Tsung-Yi Lin海灘地形具動態、敏感之特性,容易受到波、流、潮汐和風等外營力作用的影響而產生變化。傳統上各國政府為了管理、保護海岸,都會以海灘剖面的定期測量方式來監測海灘地形,掌握其侵淤變化情形。但傳統的海灘剖面測量作業相當費時費力,尤其像是台灣全島大範圍的調查。我國擁有的福爾摩沙二號衛星,其所拍攝影像因具有高造訪率及高解析度的特色,一般認為具有大地環境監測的功能,因此我們嘗試利用其對同一地區海岸所拍攝之系列衛星影像資料,建構一套結合蒐集實測潮位資料,判識影像濱線和應用地理資訊系統等技術的調查模式,期望能夠用於大區域的海灘潮間帶地形測繪,以節省地面調查工作所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研究結果顯示,由於衛星影像產出不夠穩定,可用影像的頻率未如預期,因此原先構想的測繪技術並無法真正產出良好品質的海灘潮間帶地形圖,更無法取代傳統的地形剖面測繪。但在混合使用了不同季節的影像資料後,部分沙岸地區可以繪製出代表那段特定期間的一種海灘地形平均狀態,如能用於長時距的海灘地形變化趨勢比較,仍有其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