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CHEN, CHI-YIN"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克里斯多福‧諾蘭《記憶拼圖》(2000)之心智圖與分鏡圖敘事元素
    (2015) 陳紀吟; CHEN, CHI-YIN
    本文主要探討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電影作品《記憶拼圖》(Memento)〈2000〉。諾蘭是現今公認深具影響力的電影導演之一,其首部執導作品《跟蹤》(Following)〈1998〉推出即受到多方矚目和推崇。由於諾蘭擅長營造「非線性」的敘事形式,推翻觀眾習以為常的視覺經驗,使觀者產生疑問和好奇,驅使觀者探究其作品內容。 《記憶拼圖》被歸類為「新黑色電影」 (neo-noir), 以復仇為故事主軸。主角藍納‧薛比 (Leonard Shelby)〈蓋‧皮爾斯主演〉(Guy Pearce)失去儲存短暫性記憶的能力,因此利用拍立得「相片」和「紋身」調查妻子的謀殺案,並成為影響故事發展的重要關鍵。本文將深入探討上述兩大主題,分析導演如何以這兩種媒介敘述本故事。 本文第一章以導演諾蘭利用「相片」敘述故事為研究主軸。本部電影的敘述結構以兩條時間軸發展,觀者彷彿身入其境,體驗主角因記憶問題造成的混亂感。除此之外,導演利用相片引導觀眾挖掘故事的不同面向,遂成為另一條敘述主軸。主角利用拼貼相片的方式,協助他調查妻子的謀殺案,其過程類似「心智圖」的記憶方式,及「分鏡圖」的敘事元素將於本章深入探討。本章最後對於相片本質的真偽提出疑問,相片雖協助主角揭發謀殺「真相」,卻也令故事發展陷入膠著。 第二章探討導演如何利用另一種媒介—「紋身」敘述本故事。主角身上的「紋身」除了輔助其記憶問題與調查案情,也成為主角編織故事的方式之一。首先藉由分析主角身上最顯著的兩個紋身,探討導演諾蘭藉此營造故事的不明確感。綜觀來說,「紋身」一詞常被賦予離經叛道之特性,或在歷史、部落、大眾文化中,視為裝飾性的圖紋,因此「紋身」的本質是模糊且不明確的。這樣的特性也反應在主角自身,每個「紋身」敘述不同的故事及意義,因此無法明確瞭解主角「真正」的目的和動機。導演諾蘭利用「相片」和「紋身」兩種媒介,以及非線性的敘事方式,創造《記憶拼圖》不同以往的觀看方式。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