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Chang, Jui-Pin"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探討自尊與擬社會人際互動對抖音成癮之影響:以社群焦慮為中介變數
    (2024) 張瑞斌; Chang, Jui-Pin
    近年來短影音盛行,簡單快速易上手的介面,讓當今年輕人難以抗拒。觀看短影音時節奏快速,無法預知下一部會是什麼影片,如此具有驚喜感的APP早已讓現今的年輕人沉迷於此。本研究從自尊的差異去探討為何會造成抖音成癮,並且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探討用戶的使用出發點。由於在使用TikTok可分為兩個角色,錄製抖音以及觀看抖音,因此本實驗一將分為看抖音成癮與拍攝抖音成癮去分別了解自尊對於抖音成癮的影響,並且加入社群焦慮為中介變數,同時驗證主效果與中介效果。在實驗二除了原有的變數與分組外,更在自尊與抖音成癮間加入擬社會互動為調節變數,探討素人網紅在抖音平台上的互動,是否會與自尊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抖音成癮。研究結果證實,在實驗一與實驗二裡面,主效果皆為顯著,表示在觀看抖音的情境時,低自尊的人會比高自尊的人容易觀看抖音成癮,而在拍攝抖音的情境時,高自尊的人會比低自尊的人更容易拍攝抖音成癮。中介效果在觀看抖音的情境時,當社群焦慮加入主效果後,結果仍為顯著,但從β值削弱可以發現仍然具有部分中介效果,而在拍攝抖音的情境時,當社群焦慮加入主效果後,結果仍為顯著,但從β值削弱可以發現仍然具有部分中介效果。調節效果在實驗二中可以發現,人們在觀看抖音的情境時,不論高或低自尊,高擬社會互動比低擬社會互動更容易讓人觀看抖音成癮,並且低自尊比高自尊的人更容易觀看抖音成癮。而當人們在拍攝抖音的情境時,高擬社會互動比低擬社會互動更容易讓人拍攝抖音成癮,並且高自尊的人比低自尊更容易拍攝抖音成癮,因此從實驗二的調節效果中可以發現,在不同情境時互動越高,抖音成癮越高,並且自尊與擬社會互動交互作用顯著,但在觀看抖音時是低自尊的人較容易成癮,而拍攝抖音時是高自尊的人較容易成癮,因此在不同情境時有著相反的結果。本研究透過了解個體自尊差異對於TikTok成癮之影響,並填補過去對於抖音成癮的研究缺口。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明洪武朝北邊衛所的軍糧問題及其因應
    (2016) 張瑞賓; Chang, Jui-Pin
    摘要 明太祖(1328-1399)將蒙元勢力逐出塞北以後,必須屯駐重兵於北邊,以鞏固邊防。吳晗研究《明史.食貨志》的記載後認為,洪武朝北邊軍糧之供給,以「軍隊屯田,自給自足」為主,北邊軍糧無虞。王毓銓研究《萬曆大明會典》等材料後以為,軍屯不足以完全自給自足,但仍解決了相當程度的軍食問題。黃仁宇則質疑洪永時期的軍屯成效,並提出當時北邊軍糧供應以「民運糧」為主的不同說法。 本文考察明初史料發現,《正德會典》有關洪武朝北邊軍屯的記載,與《萬曆會典》的敘述有所不同,洪武七年《明太祖實錄》也有「北邊軍食,一出於民」的太祖自述。因此,本文乃逐頁耙梳史料,以釐清洪武時期北邊軍糧供應問題的實際情況。 根據本文的研究,洪武朝軍屯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其中,洪武七年(1374)以前北邊軍屯初辦,成效不彰;因此七年以後,明廷開始推動「董兵屯田」,並逐步奠定了軍屯的基礎;但受到明蒙戰爭情勢的干擾,迄洪武二十一年(1388)以前軍屯成效有限。《明史.食貨志》所描述北邊軍糧主要依賴「軍屯自食」解決的說法,較適用於洪武晚期的解釋,至於明蒙戰爭時期(洪武元年至二十一年,1368-1388)北邊軍糧的供應問題,則另當別論。 依照洪武朝官制規定,軍屯以外的北邊軍糧缺口,戶部必須設法補足,則戰爭時期戶部如何填補此缺口,亦是本文的研究重點之一。根據本文考察,「田賦」輸邊是戶部解決北邊軍糧短缺問題的主要思惟,因此,洪武元年至三年(1368-1370),戶部調撥「南方田賦」以充北邊軍糧;惟三年以後,由於南方田賦多用於供給「首都消費」,戶部乃在北方大興屯田,冀望透過「北方田賦」輸邊以充北邊軍糧。但北方田賦的真正恢復,晚至洪武十四年(1381)左右,因而此前在田賦以外,戶部又運用「鹽課」、白銀、「大明寶鈔」等多種辨法,以協助解決北邊軍糧不足的問題。 惟明蒙戰爭結束後,由於北方邊防威脅減輕,並為去除「病農養兵」之弊,明太祖遂轉而嚴格要求北邊軍士屯田以圖自食,並漸次裁減了戶部支應北邊軍糧的運作,《明史.食貨志》有關邊軍糧食主要由軍屯自食解決,若有不足則輔以鹽糧的說法,較適合描述洪武晚期北邊軍糧的供應情況。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