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ang Yun"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GGGGCC重複序列與其轉譯產物Poly-GR的特異性交互作用研究(2023) 張芸; Chang Yun位於人類第九號染色體72號開放閱讀框架 (C9ORF72) 之 GGGGCC 六核苷酸重複序列擴增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及額顳葉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 的共同致病基因之一,其詳細之致病機制尚不明確。GGGGCC重複序列經研究發現會折疊成二級結構,使RNA結合蛋白 (RNA binding proteins) 於轉錄過程與其RNA重複序列聚集成RNA foci;在轉譯過程則會誘發重複區關聯非AUG轉譯 (repeat associated non-AUG translation),進而產生毒性聚二肽 (dipeptide protein repeats)。本篇研究即以轉譯產物毒性聚二肽為理論基礎,其中富含精氨酸 (R) 之蛋白擁有細胞穿透性質,Poly-GR可穿透細胞核且具細胞毒性,進而可干擾及阻礙位於細胞核內DNA與RNA之相關生理機制,因此本篇研究致力於觀測 GGGGCC重複序列與其轉譯產物Poly-GR兩者間之特異性交互作用。本篇研究以單分子螢光共定位追蹤 (GR)25 與 (GGGGCC)3 的動態變化,實驗結果顯示 (GR)25 與 (GGGGCC)3 之反應具有立即性且會隨時間恢復。螢光標記之 (GR)25 與 (GGGGCC)3 的特異性結合於反應初期較為頻繁,而後逐漸緩和,並且未有長時間滯留的情形。因此推測 (GGGGCC)3 對 (GR)25 具催化性質,而 (GR)25 於反應達平衡後則推測將聚集於系統中他處亦或是被消耗。於實驗即時影像中觀察到 (GR)25 螢光亮斑逐漸形成,而後聚集的現象,然而僅於反應初期偵測到至多三顆 (GR)25 結合於 (GGGGCC)3 的訊號。因此推測於反應初期,(GR)25 透過與 (GGGGCC)3 的特異性結合,(GGGGCC)3 可協助 (GR)25 成核 (nucleation),隨後已成核至特定大小之 (GR)25 則會與 (GGGGCC)3 分離,轉移至系統中他處繼續聚集成低聚體 (oligomer),即為影像中所觀察到之螢光亮斑聚集。Item 王原祁《西湖十景圖》研究 —清宮正統派地景畫的產生及政治意涵(2015) 張筠; Chang Yun《西湖十景圖》目前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由康熙朝著名的詞臣畫家王原祁所繪。如果與地圖對照,《西湖十景圖》標註的地名,似乎反映西湖十景的真實位置。展開畫卷,景點先是西湖東北側的「錢塘門」,畫家像是沿著西湖岸繪製各岸景觀,以逆時鐘的方向環繞,如同環湖行走,觀者逐一遊覽各個景點,最後回到出發地,沿途美景即形塑了這幅長卷山水。《西湖十景圖》在王原祁的作品中顯得特殊,因為它不僅是畫家現存的山水長卷裡,少數具有實景元素的創作,也是臣字款作品中,罕見的長卷形式。王原祁選用透過傳統名家的風格去詮釋地景,更為了符合皇室喜好而重組構圖及設色。 本篇研究分成三個面向,闡述《西湖十景圖》具有的政治意涵。首先筆者分析《西湖十景圖》畫卷的圖像來源。王原祁不只挪用董其昌以來的仿古山水描繪地景之外,同時借鏡歷代西湖圖像及中國輿圖的傳統。即便董其昌山水畫並不重視實景,但王原祁仍試圖採取其他圖繪傳統,促使畫作貼近「真實」的西湖地理,觀者可辨識景點的所在位置。其次討論製作《西湖十景圖》的歷史脈絡,康熙皇帝在南巡過程中,對西湖的觀感從負面轉變為正向積極的,此際《西湖十景圖》反映康熙朝新的景觀建設和文化意象。王原祁地景作品有別於清初流行的明遺民地景畫,日後這類正統派地景畫受到皇帝重視,在清宮佔有一席之地。促使王原祁在《西湖十景圖》之後,仍為皇帝創作多幅巡幸地景及行宮繪畫。文章最後以《西湖十景圖》為主軸,探討王原祁正統派地景畫的影響力。《西湖十景圖》是清宮制景文化的開端,繪畫不只是日後清宮修築西湖景觀建設的基本藍圖,又乾隆南巡時曾為畫中的重要景點立碑,並圖繪紀念。另一方面,《西湖十景圖》構圖影響清宮的長卷地景創作,仿古概念也延伸到乾隆朝的正統派地景畫。此外王原祁正統派地景畫的收藏狀況,也說明乾隆如何透過正統派風格和共通主題,傳達兩代祖孫情誼,象徵對康熙宮廷大業的繼承。 透過《西湖十景圖》的研究,本文希望重申王原祁的重要性。奠定於康熙的品味及思想,王原祁為清宮帶來新型態的地景畫。《西湖十景圖》傳達出清帝對江南政策的文化態度轉變,其正統派地景畫作品之影響更延至乾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