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en, Chun-Yin Dori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英文對於請求策略的言語行為之雙向研究(2018) 陳俐穎; Chen, Li-Ying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的臺灣大學生和以英文為母語的在台外國學生在中文及英文的請求語言表現。本研究有別於單向母語研究,探討受試者在母語及第二語言的請求行為的雙向表現,並分析影響請求行為的三大因素:社會地位、社會距離、以及事件負擔程度。總共有十二位的臺灣大學生及十二位英美語人士參加本研究的兩項測驗: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口說言談情境填充。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在中文的請求行為表現中,英文母語者與中文母語人士的使用仍大不,但在英文請求行為表現中,中文母語者的表現已相當接近英文母語人士。 二、 中文母語人士在其母語(中文)及第二語言(英文)的請求策略的使用表現相近,但是英文母語人士在其母語(英文)及第二語言(中文)的表現差異極明顯。 三、 三大影響請求策略因素中,社會距離影響中文請求策略比社會地位和事件負擔程度來得大。 四、 三大影響請求策略因素中,三個因素影響英文請求策略之程度相當。 五、 在中英文請求合併策略的使用上,不論是中文母語人士或英文母語人士都傾向使用情態策略和預備策略與其他策略合併。合併策略中兩組受試者在中文和英文的請求行為中最常使用的合併組合是預備策略+預備策略。 關鍵詞:第二語言習得、言語行為、請求、社會地位、社會距離、負擔程度Item 以華語為母語的兒童對分類詞第一語言習得之研究(2019) 江冠嫻; Chiang, Kuan-Hsien本研究旨在探討華語為母語兒童對於華語中可數名詞分類詞(count-noun classifiers)和不可數名詞分類詞(noncount-noun classifiers)以及個體分類詞(individual classifiers)和群體分類詞(group classifiers)還有形狀分類詞(shape classifiers)之習得過程與發展。主要研究的議題包括兒童對華語不同語意類別的分類詞的習得表現,以及年齡是否影響兒童在分類詞上的理解與表達。本研究包含兩個實驗:第一個實驗為圖片描述測驗,第二個實驗為圖片圈選測驗。研究對象依照年齡共分為三組:第一組為五到六歲兒童、第二組為七到八歲兒童、第三組為九到十歲兒童,每組各十六人,以及二十位成人為對照組,總共六十八位。 研究發現,在可數名詞分類詞和不可數名詞分類詞上,各組兒童的不可數分類詞表現皆優於可數名詞分類詞。在個體分類詞與群體分類詞方面,各組兒童的個體分類詞表現皆優於群體分類詞。在形狀分類詞表現方面,不規則的三維(three-dimensional)分類詞比二維(two-dimensional)分類詞容易習得,二維分類詞又比一維(one-dimensional)分類詞來得容易,而規則的三維分類詞對兒童來說難度最高。最後,兒童對分類詞的理解與表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提升,五到六歲兒童雖已能理解大多數的分類詞,其表現尚未及成人,部分形狀分類詞亦無法完全表達,七到八歲兒童雖能理解及表達各類分類詞,但其理解與成人母語者僅部分相同,而在九到十歲兒童在各類分類詞的表現,已達成人母語者之理解能力,但其分類詞之表達與母語者仍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