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Chen, Hsin-Yi"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Occupational stress of nursing and its impacts on nurses
    (2008-11-08) Chen, Hsin-Yi; Lai, Chih-Chien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Supervising dispatching workers.
    (2008-11-08) Chen, Hsin-Yi; Lai, Chih-Chien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南市某國中親子共學心肺復甦術課程之實證研究
    (2007) 陳欣宜; Chen, Hsin-Yi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接受「親子共學心肺復甦術課程」介入後,研究對象對CPR知識、CPR操作技能、健康信念認知、急救行為意向之改善情形,及影響急救行為意向之相關因素。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法,於台南市某國中二年級學生,立意取樣,徵得自願參與課程之學生,共121位,其中與父母一同學習者,為實驗組32位,其他無父母陪同學習者,為對照組89位。研究工具包括知識問卷、健康信念認知、急救行為意向量表,與技術考核表。所取得之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配對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史皮爾曼等級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在課程介入後不論是實驗組或對照組在教育介入後,知識和技術上有顯著進步。 2.健康信念認知部分,兩組後測成績無太大改變差異。 3.急救行為意向部分,實驗組之學生,在未來為他人施救的行為可能性較高。 4.有效性認知及障礙性認知與急救行為意向有高度相關。 5.在課程活動評價方面,研究對象與家長大多表示非常充實、有意義。 整體而言,親子共學心肺復甦術課程,能有效提高學習成效。希望藉由本研究結果作為急救課程改善依據,建議未來能多舉辦相關活動,並在課程上應多練習施救勇氣態度的訓練與培養,以減少為他人施救的心理障礙。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教師執行CLIL課程之質性研究
    (2022) 陳欣怡; Chen, Hsin-Yi
    行政院在2018年通過國家發展委員會所提的「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並且以2030年為目標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伴隨著推動「強化國人英語力」、「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理念,活化啟動台灣的雙語教育體制。在政策的推動下,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 簡稱CLIL)教學法逐漸受到關注,提升了學習者學習語言的效能與使用語言的更多機會,象徵著更多學習語言的可能性。本研究為質性研究,研究對象為四位已經在執行CLIL課程的國中教師。透過訪談方式,探討CLIL教師如何準備CLIL課程、CLIL課程的益處以及CLIL課程的挑戰。研究結果發現,第一,CLIL需要學科及語言教師的互相合作,但不以協同教學模式來執行。第二,CLIL提供了學生多元使用語言的機會,完善了學科本質的學習。更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學習動機與自信,強化了英語聽力與英語口說的能力。第三,CLIL非常考驗學科教師的語言能力,因此在與語言教師共備課程時很耗時。另外,因為沒有一個語言融入學科的準則依據,CLIL教師的教學進度規劃很難掌控,常常使得學生落後學習進度。最後,本文亦針對政府CLIL政策的推動與執行以及未來CLIL研究方向提出相關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探討具有保護正常細胞免於順鉑毒殺作用的中草藥
    (2019) 陳信益; Chen, Hsin-Yi
    順鉑為最常用於治療癌症的化學治療藥物,但具有腎臟毒性和神經毒性。因此,找到能夠與順鉑協同抑制癌細胞生長,又能降低順鉑對正常細胞毒性(特別是神經細胞)的藥物是很重要的。中草藥在中國已被廣泛使用數千年,其藥效相較於西藥來得溫和,現今也有研究指稱它具有保護正常細胞免於化療藥物的毒殺效果。因此,我們以肝癌細胞株Hep3B和卵巢癌細胞株SKOV3建立癌症模型,並使用神經瘤細胞株SH-SY5Y建立神經細胞平台,以篩選可保護神經細胞免於順鉑毒殺作用的中草藥萃取物。初步篩選後,茯苓及天麻兩種中草藥萃取物能夠抑制Hep3B和SKOV3的生長,並且對於經維生素A酸刺激分化過的神經母細胞瘤SH-SY5Y細胞沒有毒性。根據以上實驗結果,茯苓及天麻可望成為與順鉑一起作用的複方,並期許其未來可應用於臨床治療。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教練模式應用於提升同儕教練執行功能之研究—以自閉症學童社會技巧訓練設計為任務導向
    (2015) 蕭文欽; Hsiao, Wen-Chin
    本研究係基於推展國小融合教育之行動研究。研究者運用普通學生的同儕支持以協助自閉症學生,同時兼顧雙方能力之提升,在本研究中應用教練模式以問題解決的任務導向方式,針對四位高年級普通學生及一位高年級自閉症學生實施訓練。研究探討普通學生之執行功能訓練成效,以及自閉症學生之社會技巧改善情形。教練模式之實施情形以及對執行行動研究的反思,亦一併探究。為探索事實,本研究利用觀察、訪談、反思、評量、自陳等方式蒐集多元資料,並予以比較及整合分析。研究採兩階段教練實施,第一階段為研究者擔任教練者,對普通學生進行執行功能訓練,以設計出一份自閉症學童社會技巧訓練方案;第二階段為同儕教練,一方面進行普通學生之執行功能訓練,一方面由普通學生擔任學生教練以訓練自閉症學生之社會技巧。 研究者在行動研究過程藉由一段長期的教練歷程,充實了自己應用教練模式於推展融合教育之經驗,這是研究者在特教實務工作裡極富意義之學習。透過行動研究,本研究共得出六點結論:一、四位高年級普通學生發揮整合之執行功能有助於複雜的問題解決任務;二、採取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及任務導向的訓練方式,能有效提升四位高年級普通學生之執行功能;三、自閉症學生之社會技巧提升,在融合環境中表現出更好的適應行為;四、自閉症學生經同儕教練後達成「社會技巧訓練方案」目標之表現有差異,非口語的團體適應行為優於口語溝通行為的表現;五、普通學生及自閉症學生皆因教練的實施而提升能力,創造普特「雙贏」的融合;六、目標導向訓練性質的教練模式適用於提升學生能力,但指導者角色功能、教學方法則是關鍵的成功因素。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及討論,針對「學校融合教育推展」、「學生執行功能訓練」、「教育場域應用教練模式」、「研究工作」等四方面,提出可供教學現場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參考之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班級層級功能本位介入小組方案對改善國小融合班學生課堂參與行為之研究
    (2018) 胡倫茹; Hu, Lun-Ju
    融合班級中情緒行為障礙與高危險群等特殊需求學生的挑戰行為和干擾行為,經常影響本身和同儕的學習,使得普通班教師在班級管理上面臨考驗。將正向行為支持理念從個別擴展至班級,以有效的實證性策略來介入管理,鑒於融合班教師的需求與國內相關研究的缺乏,本研究擬探究「班級層級功能本位介入小組」(Class-Wide Function-Based Intervention Teams,簡稱 CW-FIT)方案對改善國小融合班學生課堂參與行為之成效。 本研究以新北市一所國小中年級融合班全班學生與自然科教師為研究對象。自變項是CW-FIT方案,運用其於融合班自然課課堂進行介入管理,分為兩個層級實施,第一層級實施對象為融合班全體學生,先教導教室的適當行為,再透過團體增強(教師讚美、點數給予和消弱等區別性增強)進行介入管理。當CW-FIT第一層級介入之後,若有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低於80%,或干擾行為高於30%者,則加上第二層級的介入,內容包含對個別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小團體教學,再於課堂中透過個別化的自我管理紀錄表進行自我評量。依變項是全班學生的團體課堂參與行為(遵從教師指令、獲得適當注意、忽視不適當行為)、個別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和干擾行為,以及教師的讚美/訓誡行為之變化情形。針對融合班全班採單一受試之ABAB倒返設計,個別學生則採ABCAC之實驗設計,整個實驗為期約為11週。 觀察各階段所得的資料以視覺分析與C統計進行分析,再以問卷及訪談建立本研究之社會效度。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 實施CW-FIT方案能有效提升融合班學生團體課堂參與行為,平均約有40-53%的提升量。 二、 實施CW-FIT方案第一層級介入,對個別學生課堂參與行為能有所改善,干擾行為的下降有立即效果,但維持效果不佳;然而加上第二層級自我管理策略的實施,課堂參與行為則更明顯提升,平均提升量到50% ,干擾行為呈現顯著且穩定的下降,平均減少約40%。 三、 實施CW-FIT方案增加教師對學生適當行為讚美的頻率,口頭讚美與口頭訓誡比率,基線期到介入期從1.8提升至10.3。 四、 不論是教師或是學生,對於CW-FIT方案介入的目標、過程和結果都給予正向的回應,表示方案具有社會效度。 最後,本研究亦討論CW-FIT方案對於改善融合班課堂參與之成效、社會效度與CW-FIT方案等如何落實於實務之議題及未來研究方向,以供相關研究與實務教育人員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結合Unreal Engine 4與生成式對抗網路之車牌影像合成系統
    (2021) 陳欣儀; Chen, Hsin-Yi
    車牌辨識已經是一門成熟的技術,廣泛被應用於停車場之車輛管理、道路收費系統、道路交通監測等領域。隨著深度學習的蓬勃發展,現已有許多能夠出色完成車牌辨識之網路,然而在訓練中不可或缺之車牌資料,於資料之獲取及準備階段相當耗費時間跟人力資源,甚至根據地區或狀況上的差異,需要之車牌資料會有字母、字型、角度、環境等不同的組合,若符合欲研究條件之車牌資料不足,也會有需要重新拍攝合適之車牌資料並重新進行標注的可能。因此本論文提出了一種車牌資料的合成方法,結合3D圖像軟體Unreal Engine 4以及CycleGAN,嘗試在不使用任何真實車牌影像輔助之條件下製作出可使用於車牌辨識訓練之合成車牌資料,以減少車牌辨識之相關研究用於資料收集及標記整理之時間與人力成本並強化車牌辨識效果。合成出來之車牌影像於視覺上與真實車牌相似,並且被證明能有效地提升作為辨識網路之YOLOv4之準確度。以3179張之真實車牌影像所訓練出來之YOLOv4為比較基準,我們所提出之合成方法所製作出的車牌影像能將原本97.00%之mAP提升至98.04%。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自我監控策略對提升高職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課堂任務完成度之研究
    (2016) 李依帆; LI, YI-FAN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以自我監控策略教導高職部中度智能障礙 學生完成任務之成效。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之跨受試多探試設計,研 究對象為三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皆容易因為外在事物的干擾而分心, 以至於無法順利完成課堂任務。研究者於正式研究之前先進行試探性 研究,並且依照試探性研究之結果修正研究工具與教學方案。正式研 究期程包含基線期、介入期、維持期及類化期兩階段,實驗期間共進 行約15週,以目視分析法及C統計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自我 監控策略對高職部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完成課堂任務具有顯著的立即 成效、維持成效以及類化成效。表示研究對象透過自我監控策略可以 完成不同類型的課堂任務。研究發現視覺提示結合口訣是引導研究對 象應用自我監控策略之關鍵,使研究對象易於使用策略完成不同類型 的任務。研究也顯示研究對象自己選擇目標時有其特定的考量,選擇 自己欲完成的任務將會提高學習動機。另外,研究對象之個別差異證 實自我監控策略是可施行的教學,也提醒教師策略本身即可以增強目 標導向的行為,不需要具體的增強物。因此增強物之必要與否需要針 對研究對象之學習動機進行調整。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教 學實務上的建議以及未來研究上的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高中資優生成就目標、心理需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2023) 陳心怡; Chen, Hsin-Yi
    本研究從定型心態、成長心態出發,探討自我決定理論中,高中資優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對幸福感的相關研究。首先藉由文獻分析找出其他研究對象的相關性。透過線上問卷調查,以台北市五所公立高中科學班及數理資優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收回219份結果,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多元線性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果如下:高中資優生的心理需求及幸福感呈現中高程度;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方面皆呈現中等程度,其中定型心態總分略高於成長心態總分。成長心態低於平均值值得注意。科學班學生在勝任感方面高於數理資優班,其他背景變項則無顯著差異。成長心態、心理需求三構面 (自主性、勝任感、關係感) 與心理幸福感具有顯著正相關。定型心態與心理幸福感無顯著相關。成長心態、心理需求三構面 (自主性、勝任感、關係感) 皆能夠正向預測幸福感。定型心態無法預測幸福感。基於上述結論,建議教育當局追蹤資優生的幸福感,建立成長心態,提供自主性、勝任感、關係感滿足的環境,增強資優生的幸福感。而針對未來研究,建議可以質、量並重的方式,真正發掘資優生的心聲。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