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en, I-Chih"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杜甫詩融入中學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2023) 簡丞佐; Chien, Chen-Cho本研究以杜甫詩為教學素材,選取十二首杜詩代表作 ,先進行文本賞析,透過知人論世,進入杜甫的生命歷程,展開其文學版圖,既而依循「尋杜甫」、「仿杜甫」、「記杜甫」、「問杜甫」等四個步驟,藉由「實述」與「虛構」的寫作反思,建構適合中學生之寫作教學模式以供課堂實踐,冀能透過杜詩的創作歷程、作品特色與文學思想,將古典文學之精粹運用於寫作教學上,研擬一套承繼杜詩傳統且能符合中學國文課程綱要的寫作實踐教材,期能創新寫作教學模式,供教師於教學上之參考,啟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從而搭配108課綱國語文加深加廣選修課程之設計原則,將研究成果彙整作為「專題閱讀與研究」之課程設計。研究方法以教學行動研究為主,輔以文本分析法擬定教學策略與流程,實施對象以筆者任教之新竹縣某國立高中三年級35名學生為樣本,利用文本閱讀與討論、影片欣賞與分析、資料蒐集與聯想、分組討論與寫作等活動,以108課程綱要中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專題閱讀與研究」之設計理念,規劃六週共四個單元之課程。研究歷程透過文本分析、學習單設計、教學實踐、觀察記錄與省思、學生作品及回饋單分析,探討以古典文學之當代詮釋融入寫作教學並開設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專題閱讀與研究」之可行性。本論文預期研究成果如下: 一、藉由知人論世、尚友古人引發學生對文學之鑑賞能力。 二、以杜甫詩為素材,增加學生寫作動機並厚植創作能力。 三、建立以古典文學融入寫作教學的操作模式。 四、透過教學實踐歷程反思當前學生寫作問題。 最後,綜整本研究之學生作品、教師回饋及成效分析,提出結論與建議,作為開設專題閱讀與研究課程之教材,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臺灣現代詩中的後神話書寫(2022) 江怡瑄; CHIANG, Yi-Hsuan「後神話」一詞由神話學者鍾宗憲整合研究成果,提出對於以神話為母題的文學之觀看方法。本文選定此一研究方法作為詮釋現代詩的新角度,系統性地歸納現代詩寫作的神話母題,並梳理其原型,闡述一首神話現代詩如何銜接傳統,發展出具有古典與現代交接的意義。本文首先整理關於「重寫」、「再生」的寫作策略,提出現代詩人已在詩中展現所謂「新古典」。接著溯源神話的初始為證實巫術所創造的奇蹟,論述神話與巫的密切聯繫,並說明詩人與巫師的關係,三者之間的交集為「巫」,因此筆者試圖在現代詩中找出詩人的「巫」性特質。下一章進入神話母題詩作的分析,集中討論英雄、女性、變形等中西神話主題,搜索詩人書寫的神話相關作品,歸納出以后羿、奧德修斯、女媧、精衛、海倫、蚩尤、夸父、納西瑟斯等,詩作數量、品質足以形成討論空間的神話角色。第四章特舉出近年活躍於詩壇的陳育虹,其詩集《閃神》中「古老的神話」一卷頗有現代神曲的企圖。她的特出之處在於,二十二首詩形成一個群體,其間不直指希臘神話角色名稱,而是挪用故事情節,每首皆給予詩題,創造看似不連續實則傳遞同一訊號的詩作。筆者以為,這是陳育虹對於神話的熱衷與特出的見解,故以另闢一章論之。以「後神話」為借鏡,系統性地檢視以神話為底本的現代詩,期能發掘詩人藉由神話意象,傳遞什麼樣的現代意識,咀嚼現代詩作為「新古典」的價值。Item 臺灣現代詩中的自我形象研究(2022) 蔡知臻; Tsai, Chih-Chen本文以「自我形象」作為重新觀看、省思、研究臺灣現代詩的視角,指出現代詩中所使用的意象可能或多、或少涉及自我的外在形象、內心感受、情愛意識、變形轉化,或是潛意識之原型表現等,這樣的投射與詩人書寫意識上「自我比況」為動物像、植物像、人物像或神話像等,即為「自我形象表現」。筆者企圖從意象學、心理分析學、作家傳記批評等概念建構之,並著重以五個主題:自我實現、自我變形、個體化歷程、人物原型、原住民詩人作品為研究中心,重新彙整、討論臺灣現代詩多種面貌與自我意象之象徵意涵表現。在自我實現的人格形象方面,現代詩人對自我內在理想的憧憬與理念的企求與嚮往,轉化成物像於詩中代表之,且多位本土派詩人也積極參與社會議題,以「像」脫出自我的政治意識,從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與佛洛伊德「超我」概念,作為研究視角分析尤為可觀。身體與情慾的變形,借鑑「變形詩學」的概念,探究詩人化身為動物或植物並與自我生命經歷連結,展示出具象與抽象的多重變化與比擬自我。個體化歷程中的「自我」是依照榮格心理學的方法,討論詩人詩作反映的潛意識與原型角色,如陰影、阿尼瑪、阿尼姆斯等,最終以「本我」象徵作結,視為一完整歷程。再來經六個英雄人物原型探究不同臺灣詩人詩作與原型意涵的聯繫,能發現詩人風格與表現形式的多變性。現代角色投射經由詩人角色扮演為守夜人、水手、小丑與工人,各自表述與展示戲劇性的自我形象。最後以臺灣原住民詩人為主體,探究原住民詩人在自我形象書寫的變化與特殊性。本文企圖理解詩人對於像與意之間的互動關係,且詩人有意識、無意識的將自己放入詩作當中,從本文可以見得研究成果,藉意象的襯托、輔助,詩人表現自我、書寫自我、變形自我,呈顯出流動與極具代表性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