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en, Ming-Hsiu Mia"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探討智能聊天機器人輔助學習對邏輯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2024) 洪華胤; Hung, Hua-Yin本研究將聚焦於透過智能聊天機器人輔助學習對大學生邏輯思考能力的影響,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大學選修「邏輯思考與應用」課程的300名學生,根據年級將學生分為兩組,低年級組(大一、大二)、高年級組(大三、大四),實驗課程為一學期共16週。本研究採用量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包含「智能聊天機器人的認知感態度量表」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量表」,並透過網路問卷進行數據收集,此外,學生在學期中使用智能聊天機器人完成與邏輯思考相關的作業,並實際應用這些工具。研究為準實驗設計,透過前測與後測問卷收集數據,分析不同年級學生在使用智能聊天機器人輔助學習過程中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智能聊天機器人在提升學生邏輯思考能力方面效果顯著,但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則有限。研究結果為智能聊天機器人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提供了輔助學習對提升大學生邏輯思考能力的實證基礎。Item 旅遊vlog對閱聽眾旅遊意願及造訪目的地意圖之影響(2024) 黃品瑄; Huang, Pin-Hsuan隨著社交媒體平台的蓬勃發展,作為具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台之一,YouTube促進全球各地使用者透過影片表達他們想法或觀點,提供包括旅遊vlog在內的多元化內容。YouTuber藉由獨特呈現方式分享旅遊經歷與相關資訊,對潛在旅客的旅遊意願與訪問目的地產生重要影響。有鑑於此,本研究基於共鳴理論,探討YouTube旅遊vlog如何透過認知共鳴(感知訊息有用性、感知同質性、訊息獲取、來源可信度、影片質量)和情感共鳴(娛樂、靈感、逃避現實、自我一致性)影響閱聽眾的旅遊決策行為,並檢視社會臨場感扮演中介角色的效果,以及不同旅遊vlog內容類型對於認知和情感共鳴與社會臨場感之間的干擾作用。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蒐集數據,針對曾在YouTube觀看過旅遊vlog的閱聽眾進行調查,共計有效樣本262份,運用結構方程模型(SEM)進行分析驗證。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內容類型的旅遊vlog在引發閱聽眾共鳴反應及產生社會臨場感中介效果上存在各別獨特影響,但整體來說,引發閱聽眾的共鳴反應有助於增強其社會臨場感,進而提升閱聽眾之旅遊意願與目的地訪問意圖。 本研究結果為影片內容創造者(YouTuber)和旅遊業從業人員提供實務見解,建議運用旅遊vlog作為行銷或經營媒介時,配合個別類型特性調整vlog內容設計策略,強化閱聽眾的共鳴反應與社會臨場感體驗,以最大程度提升其參與度,有效促進旅遊意願及前往造訪該目的地意圖,以推動觀光旅遊與目的地推廣發展。Item 現代美術館線上展覽之探究(2024) 林敏賢; Lin, Min-Xian隨著2019年新冠肺炎的爆發,全球各產業身受其影響,美術館尤其受到多方面的壓力。然而,這場疫情危機也促使美術館意識到「數位化」之迫切性。這一轉變使得美術館和觀眾之間關係產生深遠影響,更推動了線上展覽的發展。本研究旨在填補現有研究中對於線上展覽分析的不足,根據當前全球美術館線上展覽發展歷程,深入檢視台灣現代美術館線上展覽的發展及現況,並藉由「沈浸感問卷」收集資料。首先,本研究透過指標檢測清單,從五個展覽類型中篩選在互動設計、內容、視覺美學方面具代表性的美術館線上展覽。其次透過問卷調查,以集中性注意力、時間解離、傳輸、情感投入、享樂感為五個沈浸感構面,探討不同教育程度之受眾,其線上展覽沈浸感差異。以及線上展覽在設計因素與沈浸感之間的關聯性。本研究共計回收508份有效問卷,資料分析方法包括:信效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組內相關係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三因子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 大學族群在情感投入及享樂感表現均優於國高中族群 ; (2) 線上展覽在視覺美學方面呈現越佳,越有利於提升使用者的情感共鳴和享樂感 ; (3) 線上展覽在互動設計與內容方面結合越佳,越能夠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並增強情感投入 ; (4) 線上展覽在內容與視覺美學方面結合越佳,使用者的注意力越能被有效吸引,情感投入和享樂感亦會隨之增強。文末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對於目前台灣現代美術館之建議,以提供線上展覽開發者和相關領域之研究者參考。Item 節慶色彩在社群行銷中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之影響(2024) 劉子瑜; Liu, Tz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