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Chen, Wei-lIN"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能力分班與學生數學成就的關係
    (2010) 陳威霖; Chen, Wei-lIN
    分班爭議並沒有隨著2004年《國民教育法第12條》、2008年《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終止,反而在報章媒體不斷地揭露下,發現分班情形依然存在,到底分班是否能提昇學生的數學成就表現?對進入好班學生有效?對進入中後段班學生有效?哪種程度的學生能從分班中獲得最多好處? 本研究企圖回答上述四個問題,並從反事實(counterfactuals)的研究想像,利用傾向分數配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搭配事後分層的方式,討論分班的效果。以相較於沒有分班,進入前段班、中後段班對學生數學成就表現的影響,最後分析哪種程度的學生能最大化分班效益。 資料來源為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第一波(2001)國一學生與家長問卷、第二波(2003)國三學生與家長問卷,依變項為國三學生IRT3-P的數學分析能力,並轉換成100分的模式以有助解釋,自變項為二三年級待在好班與沒分班、三年都在中後段班與沒分班,並利用學生的個人特質、家庭背景、之前的班級情形、學校因素作為控制變項。 研究結果發現學生二三年級在好班、相較於沒有分班,能增加5分;學生三年都在中後段班,則是會損失2分。分班如果以學生一年級的數學表現為標準,越不可能進到好班的學生、以及中等程度的學生受益最大,能增加6-12分。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