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en, Yi-Hsuan"
Now showing 1 - 9 of 9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108課綱高中歷史加深加廣選修「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教案設計—— 以戰後臺灣為例(2022) 陳怡璇; Chen, Yi-Hsuan隨著2019年(民國108年)正式推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泛稱108課綱),其中課綱目標明確揭示「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份的敏察覺知,並涵育具有肯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這部分的內容在108課綱的編排中,特別令人關注的是加深加廣選修第一冊第六章的「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這個議題在臺灣往往被視為「撕裂族群」的「政治鬥爭手段」,然而在呼籲人權的同時,若不能正視過去真實存在的國家暴力,不能帶給受迫害者應有的真相、公道與正義,我們真的能明白何謂人權的真諦以及人權的可貴嗎?因此,這篇論文想要以「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這一章為題,設計教案,希望在課程鬆綁的新課綱下,有更多施展人權教育的機會。本論文將先在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回顧、研究方法、論文架構以及預期成果;接著在第二章將分析各版本的部定必修第一冊,側重於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臺灣威權政治歷史,同時也將分析各版本的加深加廣選修第一冊第六章,如何撰寫「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第三章則為「戰後臺灣的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教案,該主題將安排8堂課,本章將說明每一節課安排的目的以及教學資源、內容,以桃園在地的案例為基礎,搭配閱讀資料、檔案,認識國家暴力的面貌,以及思考轉型正義的發展面向;第四章為分析學生的問卷調查,作為本次教學反思與修正的依歸;第五章為結論,並提供有關本章教學的未來展望。Item 以文字探勘分析社群媒體情緒對於股市報酬率之影響:以臺灣中大型股為例(2022) 陳憶瑄; Chen, Yi-Hsuan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其建立了訊息管道的便利性和即時性,亦成就了訊息爆炸與「害怕錯過」的社群焦慮。以投資角度而言,「羊群效應」來自於投資者的有限理性,形成從眾心理,藉以社群平台的普及性與同質群聚效應,投資者對社群平台漸成依賴,隨時可於社群平台發佈及獲取相關資訊,並對其取得之資訊產生即時反應行為或效果。本研究係探討社群媒體情緒對股市報酬率之影響,檢視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間,以台灣中大型股以及台灣加權指數為樣本,透過文字探勘方式,量化社群平台中投資者發佈之文章與新聞內容,採以計算且結構化新聞及投資者情緒,並將情緒區分為正向及負向,藉此予以探討社群平台上之情緒對於投資者交易決策的影響。研究實證結果顯示,日平均新聞情緒及投資者情緒之遞延效果兩日後與報酬無顯著關係,而負向的新聞情緒及投資者情緒相對於正向的情緒而言,皆對於報酬率的影響較大;本研究探討之社群平台中,以 CMoney 平台對台灣股市正向影響最大;研究檢視期間,新聞情緒的預測能力較投資者情緒強;另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大盤、個股之情緒預測能力都較疫情前強;電子類股報酬率受情緒之影響最大。Item 兩所高中校長學習導向領導之研究:專業學習社群為變革發動者(2015) 陳奕諠; Chen, Yi-Hsuan教育環境改革趨勢下,學校校長必須勇敢面對改革的影響,並帶領學校成員進行學校變革。而在教改聲浪中,教師專業學習逐漸備受重視,建立專業學習社群為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方式之一。故校長的領導角色須加以轉變,培力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專業知能,並運用以學生學習為核心之新領導模式,引領學校突破傳統框架。 本研究選擇兩所個案學校(藍天高中與碧海高中)為研究場域,探討高中校長學習導向領導帶領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方式與作為,包括校長之領導思維、領導策略、領導實踐以及領導挑戰等四面向。採取參與觀察、文件分析,以及訪談兩所個案學校校長與教師25位(藍天高中12位,碧海高中13位),進一步蒐集與分析資料。 透過研究發現,學習導向領導係以學生學習為核心思維進行學校改革,領導者之領導思維、領導策略以及領導實踐彼此相互環扣。領導者善用計畫專案之引進,促進學校教師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進行課程及教師教學的改變和創新,並激勵全體教師,凝聚共同願景目標。但同時亦面臨外部制度限制以及教師負擔過重之挑戰。依此,學習導向領導之運作型式會因外在環境及學校內部情境脈絡衍生適合學校發展之領導路徑,本研究兩所個案學校呈現之學習導向領導模式為校長核心領導以及教師領導之運作模式。 基於以上研究發現與結果,進一步提出有關高中校長學習導向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相關建議,提供教育主管機關、高中學校,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利用混合模型探討英文詞彙測驗受測者之作答順序(2017) 陳奕璇; Chen, Yi-Hsuan研究第一語言及第二語言的研究者認為詞彙量對於語言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而英文詞彙測驗(Vocabulary Levels Test, VLT)是一個廣泛應用在測試詞彙量的測驗,可有效確認受測者是否擁有足夠的詞彙量。由於英文詞彙測驗有10個題組的試題結構,文獻中已提出利用二參數英文詞彙測驗的依序試題模型(VLT-Sequential Model, VSM),解決題組內題目間所存在的相依性的問題。當應用該模型來分析實徵資料時,出現配適不佳的狀況。除了考量該測驗中配適不佳的試題是否具有其特殊性之外,希望進一步地對於二參數VSM模型中所假設的全部受測者都是按照題目難易度順序作答的合理性進行檢定,故本論文將建構混合二參數VSM模型,進一步考慮也存在有按照題目順序作答的族群的可能性。在模擬研究中,使用邊際最大概似估計來估計參數,確認混合二參數VSM模型估計的有效性,並觀察當資料中同時存在有按照題目順序及題目難易度順序作答的受測者時的作答,卻僅使用二參數VSM模型,在參數估計上會有何影響。分析實徵資料3,000字等級的英文詞彙測驗中,確認二參數VSM模型配適度不佳的情況與按照題目作答順序無關,而在5,000字等級的英文詞彙測驗結果中發現,混合二參數VSM模型表現優於二參數VSM模型,更進一步,如果忽略其實存在有按照題目順序作答的這個族群,僅用二參數VSM模型來進行分析,將會低估這類受測者的能力。Item 前濃縮-多維度氣相層析微晶片系統應用於揮發性有機氣體分析之研究(2015) 陳伊瑄; Chen, Yi-Hsuan本研究以偵測揮發性有機氣體(VOCs)為主軸,結合前濃縮與多維層析技術,開發出一套分析系統。在採樣及進樣部分使用六向閥自動進樣,利用Carbopack B、Carbopack X及Carboxen 1000三者為吸附劑,製作多階式管狀前濃縮器,利用其吸附劑對分析物進行捕捉,再以加熱脫附的方式提高進入二維層析系統之分析物的濃度。 分離管柱利用機電系統製程技術(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製作微型微層析晶片。DB-1微型微層析晶片(3 m)做第一維晶片,先對分析物做初步分離,第二維晶片有兩種分析模式,使用四向閥控制樣品流向,分析低沸點化合物時採用碳分子篩微層析晶片(1 m),做μGC - μGC層析;分析中高沸點化合物時使用多管柱微層析晶片(OV-210、OV-225、OV-330,各1 m),以三向閥做stop flow二維層析 (μGC × μGC),利用三靜相的不同選擇性得到三張二維層析圖,可進行交叉比對。利用模擬低濃度進樣系統,分析流道總長度僅4 m,搭配致冷片對微層析晶片進行溫度控制,可以成功的分離沸點 -161℃ ~ 186℃(methane ~ 5-nonanone)的49種含不同官能基的化合物。Item 探討互動式體感遊戲對幼兒執行功能、動作技能及英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2019) 陳奕萱; Chen, Yi-Hsuan執行功能是一系列認知過程,用於協助問題解決和自我調整,而課堂的體育活動課程被認為是提升兒童身體活動和執行功能的一種方式。穩定性和運動技能是幼兒身體發育的重要先決條件,幼兒的動作技能會依循著一定的發展模式,孩童早期的運動發育,特別是動作技能是一個至關重要卻被忽視的領域。教學者需要思考如何運用科技讓教學過程趣味化,互動式體感遊戲更是吸引了孩童的注意,用以引發幼兒自發性的遊戲與學習。21 世紀興起了一股全球化浪潮,教育機關積極推動英語教學,在101年度基本學力檢測計畫成果報告的學生問卷分析可得知:較小開始學習英文者的分數較高,從中得知在幼稚園開始學英文的重要性。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教學方式(互動式體感遊戲、肢體活動課程)對幼稚園大班孩童學習者在執行功能、動作技能及英文學習成效之影響。運用記憶策略於互動式體感遊戲,建置一套生活化英文主題的教學課程,其中課程主題內容包含了數字、水果、顏色及動物,學習者透過互動式體感遊戲達到知識的學習、肢體動作的運用。研究對象為幼稚園大班孩童共67位學習者,實驗採用準實驗研究法,自變項為教學方式,依照不同教學方式分為互動式體感遊戲與肢體活動課程兩種;依變項為動作技能、英文學習成效和執行功能,包含工作記憶及抑制控制。研究結果為:(1)運用記憶策略於互動式體感遊戲能更有效的提升執行功能;(2)運用記憶策略於互動式體感遊戲能更有效的提升動作技能;(3) 運用記憶策略於互動式體感遊戲能更有效的提升學習成效。研究建議為:(1)遊戲提示的動作動畫需更加精確,以真人錄影示範動作,使幼兒易於觀看並模仿;(2)使用感測器的環境需避免在有玻璃牆的四周進行,以免有偵測異常的情形;(3)記憶策略四步驟的運用更加完全,將第一步驟,建立心理連結,整合進互動式體感遊戲中。Item 新冠疫情之下中高齡者遠距學習之疫情焦慮、科技焦慮與學習滿意度之關聯:外向性、開放性與社會支持之調節效果(2022) 陳怡瑄; Chen, Yi-Hsuan2019年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全球大流行,疫情擴及至全球經濟、政治、社會、教育等產業。在臺灣許多終身教育機構停止活動或轉為線上課程,而中高齡者固有的生活型態也受到轉變。疫情不僅危及人的生命,也限制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其嚴重程度及不確定性成為影響個人心理健康的壓力源。因此本文將探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高齡者參與遠距學習之疫情焦慮、科技焦慮與學習滿意度情形,進而分析人格特質中的外向性、開放性和社會支持與的是否可調節其中關係。本研究以社區大學實施遠距學習課程班級之45歲至65歲中高齡學員,且有在疫情中參與五次以上的遠距學習課程經驗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問卷共回收31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89.71%。本研究工具有Bernardo等學者編製的疫情焦慮量表(Coronavirus Pandemic Anxiety Scale)、科技焦慮量表(Technology Anxiety Scale)、參考多位學者之學習滿意度量表(Learning Satisfaction Scale)、Saucier (1994)的簡短版五大人格特質量表(International English Big-Five Mini-Markers)以及Sherbourne和Stewart (1991)的社會支持量表,並以紙本問卷進行發放。本研究分析方法採用多元階層迴歸分析(multipl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研究結果顯示疫情焦慮與學習滿意度呈現正向相關,科技焦慮與學習滿意度呈現負向相關,外向性與開放性對於焦慮來源與學習滿意度不具調節效果,社會支持可以調節科技焦慮和學習滿意度之關係,意即社會支持高之中高齡者,科技焦慮越低時,學習滿意度越高;社會支持低之中高齡者,科技焦慮越高時,學習滿意度越低。Item 臺北市國小實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認知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2024) 陳奕軒; Chen, Yi-Hsuan本研究旨在探究臺北市國小教師實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認知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受試者於量表得分的差異情形,再探討兩變項間的相關性與因果關係。本研究採取混合研究方法,首先以問卷調查臺北市立國小主任、組長、科任與導師共690位,並回收有效問卷471份,再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法與迴歸分析法進行統計分析;其次根據統計分析結果設計訪綱,訪問臺北市立國小主任、組長、科任與導師共6位。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小實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整體現況為中高程度,存在不同挑戰與因應策略。 二、國小實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各構念現況皆為中高程度,其中以「支持且共享的領導」得分最高,「共享教學實務」與「共享願景」得分較低。 三、國小認知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整體現況為中高程度,存在不同挑戰與因應策略。 四、國小認知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各構念現況皆為中高程度,其中以「圓融周到」得分最高,「學校認同」得分最低。 五、年長或行政職之國小教師實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情形較佳。 六、年長、行政職或資深之國小教師認知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情形較佳。 七、國小實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認知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存在顯著正相關。 八、國小實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支持且共享的領導」、「同僚信任」與「集體學習」等三構念能正向預測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其中以「支持且共享的領導」預測力最大。 九、國小實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共享教學實務」與「共享願景」兩構念皆無法預測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最後,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統計分析與訪談結果提出建議,俾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團隊、國小教育人員與後續相關研究參照。Item 臺北市國小輔導人員知覺輔導室品牌形象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研究(2020) 陳奕軒; Chen, Yi-Hsua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輔導人員知覺輔導室品牌形象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現況,與探究不同背景變項對國小輔導人員知覺輔導室品牌形象與輔導自我效能的差異情形,及分析國小輔導人員知覺輔導室品牌形象與輔導自我效能之關係,並瞭解國小輔導人員知覺輔導室品牌形象對輔導自我效能之預測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輔導室品牌形象量表」及「輔導自我效能量表」組合而成的「國小輔導人員工作概況問卷」為研究工具,普查704位臺北市國小輔導人員,並回收有效問卷共575份,再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積差相關法,及迴歸分析法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所述: 1.國小輔導人員知覺輔導室品牌形象整體為中上程度,各構念由高至低為「象徵性品牌形象」、「經驗性品牌形象」、「功能性品牌形象」。 2.國小輔導人員輔導自我效能情形整體為中上程度,各構念由高至低為「學校系統中的溝通效能」、「自我覺察與多元尊重」、「輔導網絡與資源運用的效能」,及「危機事件的處理效能」。 3.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輔導人員對知覺輔導室品牌形象有顯著差異,如性別「女性」、畢業系所為「輔導諮商心理相關系所組」、職位為「專業輔導人員」、服務年資「未滿5年」,及學校規模「23班以下」者,其輔導室品牌形象知覺較低。 4.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輔導人員對輔導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如性別「女性」、教育程度「未達碩士」、畢業系所「非輔導諮商心理相關系所組」、職位為「組長」,及學校規模「23班以下」者,其輔導自我效能較低。 5.國小輔導人員知覺輔導室品牌形象與輔導自我效能存在顯著正相關。 6.國小輔導人員知覺輔導室品牌形象對輔導自我效能具顯著預測力,且以「經驗性品牌形象」構念的預測力最高,但解釋力欠佳。 7.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及提出建議,以作為日後國小輔導人員、國小學校機構、國小師培機構等實務及研究層面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