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Chiang Ling-ching"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虛構之家──分析普普藝術中的新家居意象(以David Hockney和Tom Wesselmann為例)
    (2008) 江凌青; Chiang Ling-ching
    本論文所要分析的是英、美兩地的普普藝術家,如何藉由普普藝術美學的諸多特質,呈現現代人對於「完美生活」的定義與想像。以此觀點為論文初衷,筆者以普普藝術中的「家居場景」為論述對象,將論文聚焦於過去藝評家與藝術史家在談論普普藝術時,較少關注的「空間性」之議題,並且探討家居空間中的身體與物件。第一章探討家居意象在普普藝術中的地位、創作背景、以及美學特質,希望藉由呈現普普藝術的脈絡,強調家居意象與這個60年代的重大藝術現象之深刻鏈結。二、三、四章則分別以空間性、身體、物件為三大主軸,來整合出筆者對於普普藝術中的家居景觀的完整觀察,最後將每章的重心放在David Hockney和Tom Wesselmann這兩位分別來自英、美的普普藝術家的圖像語言上。他們兩人的作品皆以家居場景為主軸,開展出豐富的身體與物件意象,而本論文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深入分析他們兩人如何透過不同系列的作品,持續展現他們對於家屋空間的觀注,以及60年代社會普遍瀰漫的、由消費主義帶來的對夢幻家屋的嚮往。最終本論文欲闡明的是,這兩位藝術家對於家居意象的長期觀注(他們兩人終其一生的作品,都無法脫離這個範疇),除了必須歸功於他們個人對於繪畫的熱情,也必須回歸到普普藝術美學的源頭──透過他們以攝影棚般的空間、毫不遮掩性愛意味的身體、以及各自象徵不同美學品味的物件,所鋪陳出來的家屋,雖然如同螢光幕般地播放著日常生活,但這樣的虛構之家,依舊讓人深刻體會到,普普藝術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人們感覺彼此擁有相似的命運、懷有相似的慾望與夢想、以及生活在同樣的處境之中。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