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ing-Lin PAN"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博物館門票與訂價策略研究(2007) 潘青林; Ching-Lin PAN八O年代實為博物館的重要轉形期,主因為各國政府在此時期因為政經因素都同時在財政方面倍感壓力,在美國方面,此時期雷根總統入主白宮,美國聯邦政府資金呈現赤字,在削減各項補助預算方面,各文化機構與博物館也難逃被減少補助的命運,為了能夠繼續經營,各博物館無不紛紛思考可行的生路,博物館行銷觀念因此油然而生。 到今日全世界博物館業蓬勃的發展,博物館已經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博物館的行銷策略,卻是於近二十年來才開始被廣泛的被討論與運用,而其主要的原因,則是在全球化的影響之下,全球的經濟情況,都有了大約而同的轉變,而博物館也因此需要面對越來越多在經營上的挑戰,而這些挑戰,絕大部分來自與預算上的縮減,例如:政府的補助預算減少、私人贊助水準下滑、營運費用的成本增加,以及在稅務上和其他特權的減少和損失等等。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於2006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台的博物館數為四百五十八所,積極爭取民眾入館為博物館勢在必行的一步,在民眾對於博物館的第一印象中,門票價格常常扮演著民眾前往參觀前會參考的資訊之一,一個合理的票價,如同一張友善微笑的臉,然而在門票價格的訂定上,卻包含了許多需要從消費者心理層面到社會經濟層面考慮的複雜因素,物價波動實為自由經濟市場中一正常的現象,然而博物館的門票價格通常很少隨著時間與物價的波動而有變化,再加上博物館本身為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並具有「為大眾開放,促進社會發展,並以研究、教育及娛樂之目的,致力於蒐集、保存、研究、傳播與展示人類及其環境的物質證據」等重責大任,使其在門票定價政策上,比一般以營利為主的商品定價所需考量的因素更為複雜。 本研究除了分析常設性展覽的門票訂價策略在博物館行銷理論當中的進程之外,更近一步探討門票費用的收取在博物館發展歷史上的演進歷程與相關爭議,並調查台灣目前的博物館門票價格與配套措施的運用,以及在票價訂定上與行銷的困境,接著透過問卷的調查統計,取得一般大眾對於博物館門票議題的看法與態度,試圖探究民眾可接受的票價金額範圍和有效博物館訊息傳達方式,並探討在台灣目前的社會經濟環境中,門票的價格與相關優惠配套措施,會對博物館收入以及民眾參觀動機等因素的影響,與民眾心理所產生的相關效應。此外,本研究另自創以「負擔值」以及大麥克指數,來評估博物館門票的價格相對於該國的經濟水平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