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Ching-Yu Hsiau"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古箏於自我音樂創作之運用
    (2010) 王心怡; Hsin Yi Wang
      古箏兼具傳統與創新的特色,風貌多變,因此筆者以此為主題來進行研究。而樂器的改革源自當代社經文化的需求,在藉由探討古箏的沿革、技法及定絃的過程中,可以更加了解其特性,以便運用於箏曲創作。接著再行分析臺灣當代作曲家箏樂作品,藉著探索老師們的作品,將各個手法轉化成自我音樂語言,並先後完成了三首樂曲,將本研究理論落實於古箏創作之中。 本論文共五個章節: 第一章「序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第二章「古箏概述」,簡介古箏的沿革、技法與定絃。 第三章「臺灣當代作曲家箏樂作品分析」,藉由分析盧炎老師的《尋幽曲Ⅰ》,錢善華老師的《系列Ⅳ-箏》,以及呂文慈老師的《葵花地》,將其創作思維內化成自我音樂語言。 第四章「古箏於自我音樂創作之運用」,綜合本研究論述完成三首不同編制的箏曲。 第五章「結論」,為本研究做出論點整理,以作為日後創作依循。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梅湘的管弦樂改編寫作技法之探討——以二首《為Mi 的詩集》之選曲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3-05-??) 蕭慶瑜; Ching-Yu Hsiau
    本文係以選自法國現代作曲家梅湘 (Olivier Messiaen, 1908-1992) 的作品《為Mi 的詩集》(Poèmes pour Mi, 1937) 為例,探討其管弦樂改編寫作技法。在他的早期作品內,除已逐漸發展出個人所獨創之寫作語法外,同時亦數次將自身原創作品加以改編,成為不同編制的作品。以《為Mi 的詩集》為例,原曲編制為女高音與鋼琴,屬於以九首藝術歌曲所組成之聯篇歌曲集。一年後,梅湘親將此曲編制擴大,成為女高音與管弦樂團的組合。其中人聲部分未更動,然自視覺部分的記譜、直至聽覺部分的聲部、以及音色等面向,皆呈現迥異於前的成果。有鑑於此,筆者即選擇以《為Mi 的詩集》為研究主題,從中擇取二首樂曲進行探討,研究所得大致如下:在面對同音型(或樂句)重複之際,梅湘經常更換演奏樂器,以求音色更加豐富呈現。而在新增聲部方面,所增加之類型包羅萬象:由反向和絃、持續音、泛音、及對旋律等,皆含括於內。甚至亦有為新增音型再添音色映襯之舉。另於樂器語彙的轉化方面,如以弦樂器撥奏的運用為例,其所呈現的面貌亦相當多元且富於變化。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梅湘的管弦樂改編寫作技法之探討——以二首《為Mi 的詩集》之選曲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3-05-??) 蕭慶瑜; Ching-Yu Hsiau
    本文係以選自法國現代作曲家梅湘 (Olivier Messiaen, 1908-1992) 的作品《為Mi 的詩集》(Poèmes pour Mi, 1937) 為例,探討其管弦樂改編寫作技法。在他的早期作品內,除已逐漸發展出個人所獨創之寫作語法外,同時亦數次將自身原創作品加以改編,成為不同編制的作品。以《為Mi 的詩集》為例,原曲編制為女高音與鋼琴,屬於以九首藝術歌曲所組成之聯篇歌曲集。一年後,梅湘親將此曲編制擴大,成為女高音與管弦樂團的組合。其中人聲部分未更動,然自視覺部分的記譜、直至聽覺部分的聲部、以及音色等面向,皆呈現迥異於前的成果。有鑑於此,筆者即選擇以《為Mi 的詩集》為研究主題,從中擇取二首樂曲進行探討,研究所得大致如下:在面對同音型(或樂句)重複之際,梅湘經常更換演奏樂器,以求音色更加豐富呈現。而在新增聲部方面,所增加之類型包羅萬象:由反向和絃、持續音、泛音、及對旋律等,皆含括於內。甚至亦有為新增音型再添音色映襯之舉。另於樂器語彙的轉化方面,如以弦樂器撥奏的運用為例,其所呈現的面貌亦相當多元且富於變化。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若利維早期鋼琴作品探究-以《五首儀式舞曲》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1-05-??) 蕭慶瑜; Ching-Yu Hsiau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若利維早期鋼琴作品探究-以《五首儀式舞曲》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1-05-??) 蕭慶瑜; Ching-Yu Hsiau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