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ing-Yuan Chang"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創意表現影響之研究(2004) 郭雅惠; Ya-Huei Kuo本研究主要目的是:1.設計一套國中生適用的「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2.探討「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對國中生創造思考能力的影響;3.分析「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對國中生作文創意表現的遷移效果;4.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國中階段推動創造思考教育的參考。 本研究採「不等組前測-後測」準實驗設計,以桃園縣某國中72名國二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共35位學生,對照組共37位學生。以「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及「寫作創意評定量表」作為了解研究對象創造力的工具,以前後測的得分,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考驗研究假設。研究者運用「課程回饋問卷」、「創造思考教學課程回饋問卷」、「教學省思札記」,進行教學歷程分析。根據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創造思考教學策略可以很自然地融入綜合活動各單元。 二、「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語文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1.本實驗教學能提升國中生語文流暢力;2.本實驗教學能提升國中生語文變通力;3.本實驗教學能提升國中生語文獨創力。 三、「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圖形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1.本實驗教學能提升國中生圖形精進力;2.本實驗教學未能提升國中生圖形流暢力、圖形變通力及圖形獨創力。 四、「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實驗教學能激發學生創造潛能;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獲得成就感。 五、「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作文創造力遷移的影響:1.本實驗教學能提升國中生國文寫作獨創性,及整體表現;2.本實驗教學未能提升國中生國文寫作寫作流暢性、寫作變通性及寫作精進性;3.寫作獨創性表現佳的國中生肯定實驗教學有助於提昇寫作態度及寫作表現。 六、「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獲得大多數實驗組學生喜愛,多數實驗組學生認為本課程有助於增進創造思考能力,並願意在學習及未來中落實。 最後,研究者歸納研究結論,並提出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作為學校教師教學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教師學習社群」發展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實務及其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2-03-??) 張景媛; 鄭章華; 范德鑫; 林靜君; Ching-Yuan Chang; Chang-Hua Chen; Der-Sin Fun; Jin-Jun Lin本研究透過專業學習社群提昇園中數學教師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實務,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其具體作為在於協助教師整合教學與評量於一堂課中,從而即時探查學生的學習進展與需求,做出立即回饋幫助學生數學學習,本研究也分析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是否受益於教師形成性評量實務的改進,以期對教師專業成長理論有所貢獻,研究者一方面以Mehan ( 1979) 的課堂架構理論分析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現況以及教師在學習社群中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實務進步的歷程,另一方面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瞭解實驗組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是否顯著高於對照組學生。研究發現:一、在學習社群初期,參與教師仍是以低層次問題進行師生對話,沒有給予學生充分待答時間;二、以三階段循環模式運作學習社群可以有效幫助教師改進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實務,以高層次問題探查與釐清學生想法,逐步引導學生數學學習;三、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獲益於教師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實務的改進。最後,本研究報告學習社群對於教師個人專業成長的影響、提出教學建議以及後續研究的建議。Item 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並重的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之設計與實施(2005) 張瓊文; Chiung-Wen Chang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一、分析現有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評鑑規準的內涵及特性;二、編製「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並重的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三、撰寫「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並重的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的補充說明;四、評估「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並重的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的有效性。為達到上述的研究目的,研究者採用內容分析、訪談、問卷以及統計分析等四種研究方法進行研究。以下分為四個部分加以說明。 第一部分主要針對研究目的一,首先研究者閱覽相關文獻,分析現有的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整理歸納出它們的內涵與特性,並且瞭解各評鑑規準的差異。 第二部分主要針對研究目的二,先進行第一次的綜合活動教師訪談,瞭解教師對綜合活動的理解程度,並且整理歸納教師對於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的看法及建議。之後參考教師意見,及第一部分所歸納出的現有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的特色,進行本研究評鑑規準的編製;完成本研究之評鑑規準後,進行問卷資料的蒐集,以瞭解本研究之評鑑規準的信效度結果,此外,也從問卷的開放式問題中蒐集教師的意見,作為本研究之評鑑規準補充說明的依據。 第三部分主要針對研究目的三,研究者綜合歸納問卷回收的教師意見,以及整理分析第二次綜合活動教師訪談的結果,撰寫成「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並重的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的補充說明。 第四部分主要針對研究目的四,研究者邀請綜合活動教師利用本研究之「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並重的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評審三篇參賽的自編教材,瞭解教師利用本研究之評鑑規準進行教材評鑑的結果,是否與由專家學者進行評審的比賽結果意見大致相同,以瞭解本研究之評鑑規準的有效性。 綜合研究結果,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現有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評鑑規準的內涵及特性: 1、現有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內容多從「課程理論」建構而來。 2、現有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較忽略「教學活動」與「教學評量」的重要。 3、現有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部分內容未能符合綜合活動理念。 4、現有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均缺乏信效度資料。 二、本研究「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並重的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的內涵及特性: 1、本研究之評鑑規準的功能包括:(1)提供教師選用教科書的評鑑指標。(2)提供教師自編教材的評鑑依據。(3)提供量化的評鑑結果。 2、本研究之評鑑規準的特色包括:(1)突顯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特色。(2)同時重視「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的評鑑。(3)評鑑指標同時具有評鑑教科書及自編教材的功能。(4)提供「使用建議」給教師參考。(5)各項評鑑規準均提供「補充說明」讓教師瞭解評鑑內容。(6)具有教導教師瞭解綜合活動課程理念的功能 三、本研究之「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並重的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實際應用的結果: 1、可提供教師作為評鑑教材的指標 2、可幫助教師瞭解其自編教材是否達到基本水準 3、符合綜合活動教師的實際需求且使用方便 最後,研究者歸納研究結論,並提出研究結果應用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作為學校教師教學實務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