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iu, Yu-Ting"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六位國中女校長的問題解決心智運作:後結構女性主義的分析觀點(2009) 邱鈺婷; Chiu, Yu-Ting隨著教育行政領導研究典範的轉移,認知取向的課題近年受到許多研究者的關注,而當教育現場有越來越多女性得以躋身領導一職之時,實徵研究如何反映女性教育領導者的觀點,而不落入傳統性別本質論的窠臼,則是研究者致力的焦點。環顧國內當前的教育行政領導研究,以認知取向切入的實徵研究相當有限;此外,在領導性別研究部份,雖然實徵研究已逐漸納入女性的聲音,但我們仍需要加入其他的觀點以瞭解女性教育領導者的實際。是以,本研究採取質性的個案研究取徑,透過訪談法及放聲思考法蒐集資料,探究臺北縣市六位國中女校長的問題解決實務,並以後結構女性主義作為分析觀點,試圖從後結構女性主義關切的主體性、位置性、語言與論述、權力、知識與差異,呈現不同女校長問題解決心智運作的樣貌。 綜合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壹、女校長面對問題時,常傾向透過個人詮釋理解問題,並以價值、原則引導解答程序之進行。 貳、女校長面對問題時較少提出解決目標,傾向在了解問題後提出各種策略因應,其解答歷程具動態性且有彈性。 參、女校長在面對問題情境時,均會知覺她們在解決問題可能出現的限制,並展現她們正向與負向的情感。 肆、女校長在問題解決思考內涵與解決策略的見解略有異同,但最常以溝通作為問題解決的核心策略。 伍、資深與初任女校長的問題解決實況有明顯差異,不過仍有例外的情形。 陸、女校長的問題解決心智運作受其主體位置脈絡影響,呈現多元的樣貌。 柒、女校長的問題解決歷程充滿語言與論述、權力與知識的運作。 捌、後結構女性主義的分析觀點能解構教育行政領域傳統男女校領導研究之論述。 基於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文末針對校長、學校行政、校長培訓以及未來研究的提出建議。Item 台美臉書粉絲專頁之互動策略及商務華語教學應用(2021) 邱郁婷; Chiu, Yu-Ting因社群媒體之互動特質,許多企業開始於社群媒體上行銷,其中臉書(Facebook)的粉絲專頁能強化企業與客戶之連結和互動(Coursaris,Van Osch,& Balogh, 2013; Dorčák, Pollák, Mudrík, & Nastišin, 2014; Negri, 2018)。有鑑於此,本文將台灣、美國連鎖超市之粉絲專頁作為研究對象,根據Hyland(2005)後設論述架構分析、對比兩者之互動策略標記,統計五類互動策略之使用頻率,並探討溝通目的是否會影響互動策略標記之使用,最後將研究結果應用至商務華語教學。 本文之華語語料為台灣連鎖超市的粉絲專頁貼文,而英語語料則為美國連鎖超市的粉絲專頁貼文,華語語料和英語語料各收集300筆。此外,依溝通目的之不同,本文將貼文分為利益型以及非利益型貼文,華語語料中的利益型貼文較多,而英語語料則以非利益型貼文為多數。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台灣、美國連鎖超市都在粉絲專頁貼文中使用了豐富的互動策略標記,但華語語料之語言形式比英語語料更為多元;華語語料的平均標記數量和句子數量皆多於英語語料,但互動策略標記於句子內的分布密度比英語語料更低;在各類互動策略標記的使用上,華語和英語之趨勢相同,使用頻率由低至高皆為規避、增強、態度、自我、參與標記;與非利益型貼文相比,利益型貼文中的平均標記數、平均句數皆更多,但台灣連鎖超市傾向於非利益型貼文中更密集地使用互動策略標記,而美國連鎖超市則在利益型貼文中更密集地使用標記。 整體來看,不論華語或英語,且無論何種內容類型之貼文,參與標記中的祈使句皆是最常見的互動策略,且規避標記都是較少使用的。本文將研究結果應用於商務華語教學,希望培養學習者於社群媒體上使用華語與他人互動之能力。Item 自我實現:獨立咖啡館的創業歷程(2022) 邱郁庭; Chiu, Yu-Ting2019年中華民國經濟部統計處產業經濟統計簡訊中指出,飲料店營業額已經連續14年呈現正成長,而咖啡館就佔了其中的15.1%。透過咖啡館的營業家數與銷售額成長可以發現,國人對於咖啡飲用的需求明顯大幅增加。根據經濟部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成果表顯示,2021年3月達到青年創業貸款人數新高,由此可見,青年創業已成為臺灣青年就業選擇之一,而咖啡館創業更在台灣青年十大創業首選名單之內。咖啡也成為臺灣人日常的飲料之一,不只隨處可見各式連鎖咖啡品牌,超商也來分食這塊大餅,然而除了這些連鎖咖啡店之外,還是有許多獨立咖啡店也遍布臺灣,故本研究擬透過個案研究法研究臺灣獨立咖啡館之創業歷程,並從而了解臺灣獨立咖啡館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內心的轉折,探討此一創業行為對於創業者來說是否為自我實現的過程。本研究以劉美蓉 (2005) 研究創業歷程之基礎,將創業歷程分為以下三部分:「創業初期」、「創業中」以及「未來願景」作為架構進行分析和探討。透過四組個案建構出屬於臺灣獨立咖啡館之創業歷程,創業初期包括籌備期以及調整期兩個階段;創業中則是包括正式開業後的成長期、停滯期、上升期及穩定期等四個階段,而依據創業者不同的創業初衷及目標更將會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對於創業者而言,創業是一個不斷面對困境的過程,創業者必須透過經營策略的擬定及執行,進而達到解決困境之目的。本研究認為「決定創業」的當下即為展開自我實現的開始,創業者會面臨壓力,但也會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對於此一勇敢的決定,不論成果是成是敗,過程中勢必讓創業者有所成長,並創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