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ung-Chi, To"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台灣歌仔冊《正派三國歌》之語言研究(2009) 杜仲奇; Chung-Chi, To《正派三國歌》有五回十冊,近三萬字,且兼具「序言」、「回目」與「注音」,此為一般歌仔冊所無之體例,此其所以能引人趣味,進而研究之原因。 本文之重心,放在注音之分析、方言之斷定與字詞之探討各方面;注音部份,有漢字、假名、漢字+假名、漢字+聲調(韻四聲法)、傳統切音等五種方式,還包含一些釋義與注解;其注音系統,頗不固定,或略聲(如送氣不分與清濁不分)、或略韻(如忽略介音或喉塞音韻尾)、或略調,一音之間常有數種注法,如ソワ可同時代表[sua]、[tsua?]與[tshua?]三音,雖然還是有一定系統性,但亦常有規則紊亂之現象。 方言方面,以杜建坊《歌仔冊起鼓》之方言定位法為基礎,分撥離析,並與現代之方言調查做比對,由本文居韻讀i音、科韻讀e音與無鼻化韻之三大特色,確認《正派三國歌》為晉江腔,混到其他腔調之現象,如漳腔與同安腔等,僅在十例左右,較之鹿港混入漳腔部份,比例低多了。 字詞方面,一方面以「同類分用字」觀念與以分析;另一方面,對各種字詞之解釋、用法與特色,皆一項項加以討論;而本文以「正字」(或稱本字),作為書寫之基礎,與會文堂以來,漢字標音之作法不同,可說是一種嘗試改革。 《正派三國歌》不僅文本特殊;其注音、方言與字詞之各種「例外」問題,也頗具趣味;而作者各種嘗試與失敗,更可資借鑑與使用;《正派三國歌》之所以值得討論,正是因為其集合了「特殊」、「可滿足研究興趣」,以及「有參考利用價值」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