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Fang-yi Li"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分享獨白之際,正是時間的來臨」吳爾芙作品《波浪》中的列維納斯之他者時間
    (2004) 李芳儀; Fang-yi Li
    本篇論文試探維吉尼亞‧吳爾芙,透過其作品《波浪》,勾勒出對時間意識 的向內深掘,不僅適切地回應了現代主義時間觀著眼於當下之封閉性,亦蘊涵了 倫理主題的根源。柏格森所謂的「沒有一件事是被遺忘的」,在在呈現了現代主 義的共時性想像,是如何地運作以抗衡其獨特的時間斷裂經驗;現代主義時間觀 因而展現於過去與現在的疊合、兩者時間差異的消弭。藉由勾勒倫理時間對非當 下、非現在事物的開放性格,吳爾芙所要回應的便是這樣一個為「這是此時此地」 之當下性所拖撈的時間結構。本文對吳爾芙時間觀之詮釋,步伍列維納斯的倫理 思維,指出兩者對「斷裂」概念的關注,終將體現對倫理時間的根本實踐。 在《波浪》中,共時性與異時性的張力總是併陳交疊。第一章引用列維納斯 的主要論點,界定吳爾芙的時間觀為(因)他者(而存在的)時間,不同人物皆 在當下成就了與他者的異時性時間關連:當下遂因他者的到來而迸裂。第二章則 試圖探究時間斷裂何以成為現代主義主體建構的一種隱喻力量,從此一面向出發 我們可以說,對吳爾芙而言,唯有透過對主體性的重新思索,才得以獲致對現代 主義斷裂時間的深刻理解。第三章藉由與儂西「死亡共同體」概念的相互參照, 論述吳爾芙對他者之死的關懷,具體地顯現了列維納斯所謂的「責任」倫理如何 必然地朝政治面向開展。因此,Percival 之死所揭露的真相無非是:倘若真有 也必須有一「共同體」的存在,它充其量只能是一「死亡共同體」------- 在其 中,除了死亡,我們毫無其他共同本質。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