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He, Meng-Hsiu"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公園遊戲場改造之制度分析與發展架構(IAD)研究
    (2018) 何孟修; He, Meng-Hsiu
    公園遊戲場自2015年以來,在特公盟、相關團體、公部門、廠商、學者與使用者等行動者的努力下而展現全新面貌,特色公園儼然成為一股熱潮。在這樣的背景脈絡下,這場公園遊戲場改造行動的發展情形、特公盟與其他參與者的互動、目前的成果與成效、帶給社會的影響與轉變是這場社會運動中值得探討的議題。本研究旨在應用制度分析與發展架構(IAD架構)探討公園遊戲場改造行動的源起與過程,並應用行動者網絡理論之思考概念,目的為了解(1)公園遊戲場改造行動之現況、其造成的公園遊戲空間型態轉變;(2)行動者互動樣態與其影響的公園設計制度轉變。(3)行動成果與產生之社會性影響。本研究以質性方式蒐集資料,分別對臺北市各地區已進行改造的8項案例(共13座公園遊戲場)進行現況及改造背景之調查,並有較深入之行為觀察,同時參與觀察改造行動的相關活動,如共學課程、參與式工作坊、學術研討會與鄰里宣導講座等;另外對行動者組成之焦點團體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包含相關團體、廠商、公部門與學者,藉此了解行動者參與改造行動的過程與遭遇之困難、行動者之間的互動狀態以及各機制的實際操作方式與成效。 研究結果發現,(1)公園改造行動是一個持續轉變的過程,透過不同案例的實驗操作,目前已建立起一套在事前選址、中期規劃設計、事後的驗收使用都能夠有公民參與的設計流程;(2)扭轉傳統的常規、慣例與思維,如推行最有利標、設計師與使用者參與、兒童遊戲權意識抬頭等,也產生了具有多元特色的遊戲場;(3)行動的目標與訴求也因參與過程的經驗積累,在不斷地發散與收斂之後轉變,從一開始對特色公園的呼籲及罐頭遊具的反對,而後倡議公園遊戲場的共融性與多元性,最近則逐漸轉向倡議兒童參與、應有挑戰性與分齡分區之規畫;(4)雖有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加入行動,卻也因為社會性結構問題、現有招標與審查制度的缺陷、民眾對參與及認同的差異、權力自主性衝突等問題,導致在行動的推廣上遭遇困難,仍待突破。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供後續政策之擬定與行動方向參考:(1)政策規劃上需考量可及性與公平性;(2)花博公園美術園區的蹲點研究,且其可作為辦理推廣活動基地;(3)應超越遊具、遊戲場層級,營造遊戲空間;(4)遊戲場改造需要有更專業化的分工;(5)現行機制與相關知識仍需一段時間的社會共學與練習,以內化共融精神於日常生活之中。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