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Hsiao-Tieh Pu"
Now showing 1 - 20 of 2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An Analysis of Failed Queries for Web Image Retrieval(Sage, 2008-02-05) Hsiao-Tieh PuItem An Analysis of Web Image Queries for Search(2003/10/19-22) Hsiao-Tieh PuItem Annotating Text Segments Using a Web-based Categorization Approach(2005/12/12-15) Hsin-Chen Chiao; Hsiao-Tieh Pu; Lee-Feng ChienIte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eb Image and Textual Queries(Emerald, 2005-01-01) Hsiao-Tieh PuItem A Comparison of How Users Search on Web Finding and Re-finding Tasks(2011/02/08-11) Hsiao-Tieh Pu; Xin-Yu JiangItem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ociality of tag selection on social bookmarking services(2009/11/06-11) Hsiao-Tieh Pu; Chen, S. Y.; Kuo, P. Y.Item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ociality of Tag Selection on Social Bookmarking Services (poster)(2009/11/06-11) Hsiao-Tieh Pu; Chang, C. L.Item A Preliminary Study on Web Video Exploratory Search Activities (poster)(2011/02/08-11) Hsiao-Tieh Pu; Yichun Lin; Ying-Han Chang; Chia-hui LiaoItem A Query Analytic Model for Image Retrieval(2004/12/13-17) Hsiao-Tieh PuItem User Evaluation of Textual Results Clustering for Web Search(Emerald, 2010-01-01) Hsiao-Tieh PuItem User Navigation Behavior of a 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Web Information Service (poster)(2012/02/07-10) Hsiao-Tieh Pu; Yi-Wei WongItem Web Relevant Term Suggestion Using Log-based and Text-based Approaches(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2006-12-01) Hsiao-Tieh Pu; Hsin-Chen ChiaoThe Study attempts to integrate log-based and text-based methods ot obtain appropriate relevant terms for web search. The merits and limitations of using these two types of resources for term suggestion are also discussed. Further, the study proposes to cluster the relevant terms extracted into certain concept clusters hierarchically, which allows users to browse the terms in a more intuitive and meaningful way. The integrated model will enhance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 web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and benefit further research.Item 中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之網路資源引用研究(2006) 張淑芬; Shu-Fen Chang隨著網路成為重要的資訊傳播管道,網路資源的引用已逐漸增長。透過分析學術論文的網路資源引用情形,可以瞭解學者應用網路資源的情形及其影響。本研究嘗試以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TSSCI)資料庫所收錄之29種學術期刊為對象,分析探討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兩年間,10種學門1201篇論文中參考文獻之網路資源引用情況。研究方法主要採用引用文獻分析法,並輔以訪談法,以瞭解國內社會科學學者引用網路資源現況。 研究結果發現:一、網路資源引用數量及成長情形:1. 統計結果,TSSCI之網路資源引用文獻僅佔2.43%,顯示網路資源尚未成為社會科學學者引用主要來源;2. 2005年較2004年大幅成長64.73%,顯示網路資源引用文獻呈快速成長。二、網路資源引用文獻特性:1. 語文與國別以英文與美國文獻為主;2. 年代分佈以近五年出版的網路資源為主;3. 作者以組織機構(57.87%)較個人作者(42.13%)被引比率高;4. 來源網域以機構組織(30.13%)與政府單位(25.47%)為主;5. 檔案格式與資訊類型以HTML格式(84.50%)和網頁類型(65.05%)為主。三、網路資源引用文獻主題分布,社會科學各學門自我學科之引用與科際整合顯著。四、網路資源引用文獻之可得率為51.82%,顯示近半網路引用文獻無法連結。五、社會科學學者對網路資源引用之看法:1. 受訪學者多肯定網路提供灰色文獻的價值;2. Google和Google Scholar成為學者查尋學術資訊的重要利器;3.網路資源內容獨特、別處無法取得等特性是觸發其引用的最大動機;4. 主題符合所需仍是影響是否引用的重要關鍵;5. 所引用資源是否正確會造成引用時的困擾;6. 肯定網路資源多項優勢,如可彌補正式組織的資源不足、縮短資訊蒐集時間、快速切入主題、與具啟發性等。六、學科特性與學科領域影響網路資源的引用,即便同一學科但研究主題不同也將造成不一樣的引用結果。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一、網路資源內容提供者宜提供正確完整的書目資訊,而引用者也宜對網路資源的正確性加以查核;二、在訂定各項網路標準中,或許可將協助使用者判斷資訊之品質與相關性等訊息,適當與HTML或CFM等撰寫語法結合;三、各種型式的網路資源雖已納入不少引用文獻格式之著錄範疇,但更新與推廣可再加強;四、學術單位可思考建置維護較具權威性之主題式資源指引網站(Subject Gateway);五、典藏單位可積極建立網路資源永久保存機制;六、圖書館宜引薦及收錄具有學術價值之網路資源,並將館藏目錄與這些學術性網路資源作連結。Item 台北市政府英文入口網之使用者介面評估研究(2007) 梁曉玲; Hsiao-ling Liang電子化政府入口網站扮演民眾與政府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樑,也是政府服務民眾的網路單一窗口。隨著資訊全球化的潮流,各國政府的網站除了服務使用本國語言的民眾之外,也相當重視其它語言使用者的需要,以擴大服務對象於所有可能語言的使用者,並且建立自身國際化的形象。近來提供多種語言介面的政府網站數量成長相當快速。基於策略規劃角度,除了提升網站內容的品質外,需同時重視使用介面的可用性(usability)以達到有效益(effective)、有效率(efficient)及滿意(satisfaction)等三項網站建置目標。然而值得探討的是,多語介面的設計是否能套用某單一語言的網站介面的設計概念。因此本論文以台北市政府英文入口網之介面為對象,希望瞭解在台灣的外藉人士,在使用其網站介面時,是否能有效搜尋、瀏覽資訊,及其滿意程度。 本論文的研究方式採用問卷調查,以瞭解外藉使用者對台北市政府英文入口網的需求及滿意度,並以視覺性(Visual Elements)、易找性(Fundability)及操控性(Operability)三類指標為研究重點,探討其英文介面是否達到可用性。研究結果發現,整體而言外藉使用者對台北市政府英文入口網的使用介面感到滿意。其中包括本網站圖形設計、連結文字顏色方面符合標準準則、全網站具一致性設計、分類架構清楚易懂、對本府網站的學習能力能快速學習、容易使用提供之服務功能、按鈕的設計簡單等。因為希望能快速獲得到資訊,外籍使用者對該英文網站要求是要簡化的,而非提供複雜介面,例如加強搜尋引擎功能、提供申訴服務管道是最終需求。此外,本論文也嘗試探討國內外網站評估規範之適用性,發現目前評估標準中重要的使用者介面規範共有12項,包括清楚的網站目的、網頁介面設計一致性、畫面分割避免過於複雜、適度使用圖像及多媒體動畫等;基本版型的設計對使用者操控行為上具有相當大的影響;介面互動性與為民服務精神的結合程度被要求的重要性位居第二(內容佔第一)。此外使用者測試方法,能找出網站內容的資訊不足、服務功能之不周以及介面設計之不便等關鍵問題。本論文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未來有意改善英文介面的政府網站參考。Item 司法官對法律文獻資源之資訊行為研究(2006) 林嘉敏; Jia-Miin Lin現實生活中,法律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它是一般人的行為的規範,也是最低的道德標準。在現今的法治社會係由國家所建立司法訴訟制度來確保當事人之權利義務,申張社會公義,司法官正是司法訴訟制度的執行者。但台灣司法系統未受信賴,有其長遠又複雜之歷史及社會因素,其中原因之一為司法人員的專業能力備受批評。良好的法學素養與專業技能及經驗對於司法官而言相當重要,其可避免因不同的訓練過程、不同的社會、經驗背景及其他外在因素影響,形成個人私見。因此本研究乃以司法官為研究對象,藉以了解其從事職務相關活動時,對法律文獻資源的需求、尋求與使用行為。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半結構性訪談、參與式觀察法與文件分析法進行研究,其中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觀察法、訪談法、文件分析法為輔,以為補充問卷調查資料之不足,最後將蒐集而得的實證資料加以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司法官所從事的司法審判與刑事偵查職務是法律資訊支援之重心,且實務操作面的法律問題為其最常遭遇之問題類型,因此判解函釋等實務見解的司法記錄資訊為其最常使用的資訊類型,並透過多元化的資訊尋求管道來解決其所遇之法律問題,以及完成業務活動,特別是透過法律電子資源。此外,對於法律文獻資源並呈現出下列重要資訊行為特徵,包括:1.「審判或刑事偵查」之執行是引發資訊需求之最重要動機;2.資訊需求類型受擔任角色或職務影響而有差異;3.對中文法律文獻資源之需求與使用高於外文;4對法律電子資源的需求與使用高於紙本式資源;5.傳統基本法學理論與當前法界熱門議題為資訊需求主題重點;6.司法官資訊尋求的變動歷程受促發機制與中介變數所影響;7.偏好正式來源之選擇與獨立研究之習性;8.多為特定目的利用圖書館,並習於直接至書架翻閱查找圖書資訊;9.組織政策、資料庫功能設計及個人因素影響法律電子資源之使用;10.視資料的精確性為評估法律文獻資源之最重要準則;11.制作判決書類是法律文獻資源之最主要運用範疇;12.對法律文獻資源呈現開始、澄清、瀏覽、監視、檢索、資訊交換、蒐集、過濾、比對確認、組織整理、呈現等11種資訊行為活動形態;13.教育程度是決定司法官資訊行為之最重要變數。 根據研究結果,文末分別針對法律文獻資源之出版、提供法律資源之服務、法律資訊系統之設計與服務與法學教學與學術活動等五個面向提出建議。未來研究建議的部分,可以分別從研究議題:法學知識管理、司法官資訊素養等方面來探討,以及研究方法:行動研究之實施、研究對象與場域之擴及等方面來進行研究。Item 大學圖書館館員個人網誌使用與建置經驗之調查研究(2007) 林品君; Pin-Chun Lin網路技術的發展,促進許多新興媒介的成長,其中以網誌(Blog)最受人矚目。網誌具有四零特性(零技術、零成本、零編輯、零形式),不論在學術或生活應用,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就圖書資訊服務而言,也有不少呼籲,圖書館應重視此一趨勢,並應用於圖書資訊服務之中。而近年來,不少大學圖書館或館員已開始嘗試相關應用。除了圖書館利用網誌做為資訊服務的傳播與互動管道外,館員個人的使用及建置經驗其實更值得關心,畢竟館員的網誌素養會直接影響到機構網誌的品質。 本論文針對大學圖書館館員進行調查,瞭解其使用及建置網誌的經驗,以作為未來圖書館規劃網誌應用或瞭解館員社群特性的參考。本論文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針對台灣本島地區87所大學圖書館進行普查,共計成功寄發751份問卷、有效回收456份問卷;並輔以半結構式訪談法,受訪對象為問卷中最常被提及的4位網誌作者(即Blogger)。研究結果發現,大學圖書館員使用網誌的比例與頻率頗高,且以分享個人知識及記錄生活目的為主;「同儕或親朋好友間的交流」與「搜尋引擎」為得知網誌資源的重要管道;最常使用「知識型網誌」,且最常閱讀「圖書資訊學」主題;相較其他網路媒體如BBS、個人網頁等,大學圖書館員閱讀網誌的深度偏向「詳細閱讀」;在閱讀或瀏覽網誌時,相當關心「網誌內容的更新頻率」、「可信度/可靠度」、及「著作權問題」;就有效問卷中,近六成有網誌建置經驗,比例頗高;就建置類型,則以「日記型網誌」最多、「知識型網誌」居次;就建置的網誌內容,主要提供「閱讀隨筆心得」、「工作學習心得」、及「書寫翻譯文章」;而建置目的,則最希望獲得「與同業間交流分享資訊」的機會;就建置過程,主要遭遇之困難包括「網誌內容品質的維護」、「平台的選擇與轉移」、「網誌內容備份」及「模板設計」等,而解決之道則多以「自行摸索,再詢問有經驗的人」為主;大學圖書館員普遍認同網誌對個人學習及知識分享具有正面影響。Item 實務與研究的整合:以實證為基礎之圖書資訊學研究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5-10-??) 吳寂絹; 卜小蝶; Chi-Chuan Wu; Hsiao-Tieh Pu實務與研究之間的落差,常見於具有專業實踐與學術研究的領域。如何銜接落差,一直是圖書資訊學領域相當關心的議題。本文介紹近年來在歐美地區興起以實證為基礎之圖書資訊學研究內涵與發展,並以其中較具代表性之期刊Evidence-Base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actice 為對象,透過內容分析了解其所發表文章之作者群背景、研究方法與主題。研究結果顯示美國與加拿大為主要貢獻國家;70%的第一作者為圖書館從業人員;76%文章為單一機構作者,少見跨國合著,呈現在地研究特性;合著模式以圖書館之間合作為主,圖書館與教學單位間的合作比例並不高;所採用的研究方法超過60%集中於問卷調查、訪談及內容分析等;研究主題幾乎涵蓋所有圖書資訊類別,其中又以「資訊素養與教學」、「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實徵研究」及「參考資訊服務/數位參考服務」等三類主題較為熱門(分佔15%、10%及8%);文章所採用的資料來源多為圖書館實際營運所得,且72%文章皆載明研究結果之具體應用方向,相較一般學術期刊論文,更注重研究之具體應用價值。臺灣不乏具備研究能力之圖資專業人員,本文以歐美相關研究為鏡,期盼促發更多館員對從事實證研究之興趣,以進一步提升實務決策品質及建立專業形象。Item 產業資訊分析機構之知識盤點研究:以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為例(2007) 黃君琦; Chun-Chi Huang本研究以知識盤點方式探究產業資訊分析機構中資訊分析人員之知識流。並以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為個案研究對象,藉由系統化知識盤點方法,包括問卷及深度訪談,分析該機構資訊分析人員之資訊需求、資訊分享管道、過程、及成效,最後嘗試呈現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的光電產業知識地圖。盤點的範疇主要包括:資訊分析人員對機構知識管理的認知、個人的知識清單、及對資訊服務單位之需求等。研究結果顯示資訊分析人員的知識管理認知程度與預期有落差、在個人資訊需求上較仰賴即時性資訊、資訊分析人員之專業知識吸收管道仍有不足、及資訊分析成果之外顯化程度仍有不足等。研究結果有助於產業資訊分析機構改善組織知識管理之參考。Item 積體電路(IC)設計公司人員之資訊行為研究(2008) 徐莉芬; Li-Fen Hsu摘 要 高科技產業已取代傳統產業,成為台灣經濟的主流,而人才與技術導向的IC設計業對國內產業升級有重大影響。IC設計為知識高度密集的產業,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資產。本研究主要目的即在瞭解國內IC設計公司人員在從事職務相關活動時,其資訊需求、尋求、及使用特性。本論文採個案研究,並以問卷調查法及內部文件使用記錄分析法,蒐集相關資料加以分析。本研究除關心IC設計公司人員的一般資訊行為特性外,也進一步探討不同人口特質之資訊行為表現異同,並嘗試歸納IC設計產業的關鍵資訊,及這些關鍵資訊對IC設計各階段知識產出的影響。 研究結果分四方面簡述。一、IC設計公司人員之資訊需求特性:(一)IC設計公司人員最重視技術類及內部資訊;(二)產業新聞為IC設計公司人員認為非常需要、且使用頻率最高的資訊;(三)內部資訊是資訊構面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資訊。二、IC設計公司人員之資訊尋求行為特性:(一) IC設計公司人員資訊尋求依循「省力原則」;(二) 時間因素為IC設計公司人員尋求資訊時的最大阻礙;(三)IEEE網站為IC設計人員搜尋網路資源時,最常使用之專業學會網站,而Computex則為IC設計人員最常參觀之商業展覽;(四)IC設計人員所參加的專業社群/論壇,以技術性討論的社群為主。三、IC設計公司人員之資訊使用行為特性:(一) 競爭者資訊及技術標準規格為IC設計產業之關鍵資訊,IC設計前半階段以技術性資訊對工作產出的影響最深,後半階段則以上、下游產業類資訊影響最大;(二)IC設計流程中,影響知識產出最大者為設計階段;(三)IC設計公司人員特別重視資料是否與工作需求相關,及所取得的資料是否精確;(四)IC設計公司人員閱讀資訊時,相當重視即時性及相關性。四、人口特質對IC設計公司人員資訊行為的影響:(一)人口特性不同,對各類資訊的需求以及尋求方式也有所不同,包括如年資較淺的非主管職員對於不斷發表新技術的碩博士文需求程度較高,而年資較深的主管職者需要不同構面的資訊來支援其決策;(二)不同人口特性使用各類資訊對於各階段產出均有顯著性的差異,包括如評估階段業務/行銷人員認為零組件、產品的價格趨勢影響程度最高。IC設計階段研發/工程人員認為內部訓練資料的影響程度最高。生產測試階段主管職人員認為內部產品庫存與銷售資料、競爭者資訊、專利資訊的影響最高,非主管人員則認為公司/產品資料庫的影響最高。行銷階段業務/行銷人員以及主管職人員認為內部產品開發工具/Database影響程度最大。在銷售客服階段業務/行銷人員認為零組件、產品的價格趨勢的影響程度最高。 本研究最後歸納出IC設計公司人員資訊行為模式,並針對企業圖書館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其規劃資訊服務實務之參考。Item 網路問答服務系統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線上參考服務系統與Yahoo!奇摩知識+為例(2006) 黃斐籃; Fei-Lan Huang網路問答服務,即是透過網際網路,提供使用者問題提問與解答問題之服務。在台灣,入口網站Yahoo!奇摩在2004年推出其名為「Yahoo!奇摩知識+」之網路問答服務,並在半年內(2005年5月底)累積了百萬則問題,且平均每月吸引490萬網友進行問答互動,每則問題平均獲得2.8筆解答。表面上看來,此種新的網路資訊服務型式,蓬勃發展且讓使用者熱烈反應及參與,而其提供問答服務的理念,實際上在圖書館界實行已久,也就是被視為最能突顯專業服務之「參考諮詢服務」。面對此,圖書館界應對其有所了解,以作為日後參考諮詢服務發展之參考。 本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線上參考服務」與「Yahoo!奇摩知識+」兩個網路問答服務系統為研究對象,藉由內容分析法、實驗評鑑法與深度訪談法加以探討其技術與服務、問答內容及經營三個面向所涵蓋之問題。研究結果發現:一、技術與服務平台方面,分別針對檢索功能、檢索結果、檢索介面及瀏覽功能、加值功能、著錄項目等,歸納7點結論;二、問答特質上,共整理出(1)回答速度二者無極大差異;(2)近半數問題集中於自然科學與應用科學類;(3)以事實型問題居多,尋求意見或經驗型問題亦為Yahoo!奇摩知識+之特色等19項特徵;三、經營管理方向部分,綜合兩系統於行銷、經費來源、人力資源及社群經營與管理之7特色,且在明確機制下雙方皆有合作意願。 根據研究結果,文末分別針對台北市立圖書館線上參考服務系統、Yahoo!奇摩知識+及圖書館參考諮詢服務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