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Hsu, Chia-Chu"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多曹兒:《為低音管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四重奏》,作品36之分析與詮釋(2015) 盧願; Lu, Yuan多曹兒(Justus Johann Friedrich Dotzauer, 1783-1860)為德國大提琴教育家、作曲家,橫跨古典樂派晚期與浪漫樂派初期。 這首《為低音管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四重奏》,作品36 (Quartet for Bassoon and Violin, Viola, Cello, Op. 36),多曹兒充分地運用低音管與弦樂在古典形式風格下的聲響效果,展現清晰、結構精緻、注重對稱的理智精神,同時自然地流露出優美典雅的氣息與輕鬆愉快的樂趣。 本文藉由進一步認識了解作曲家的創作背景,並以演奏實作練習經驗輔助,從曲式、架構、樂句、動機、音型、節奏、和聲等面向,有條理系統地詳述樂曲之分析與詮釋。Item 施雷克《給低音管與鋼琴奏鳴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探討(2023) 陳昱安; Chen, Yu-An古斯塔夫·恩斯特·施雷克 (Gustav Ernst Schreck, 1849-1918),是德國十九世紀晚期的作曲家。本論文之目的為研究施雷克的《給低音管與鋼琴奏鳴曲》,探討其生平以及創作風格,並進行樂曲分析以及提出詮釋建議。本文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第二章為作曲家施雷克的生平及創作風格;第三章為樂曲分析,並解析施雷克的創作手法;第四章是從節奏、旋律、力度、表情符號、術語、鋼琴合作等角度來對施雷克《給低音管與鋼琴奏鳴曲》進行三個樂章的演奏詮釋;第五章為結語。Item 法蘭茲.丹濟《F大調低音管協奏曲》之分析與詮釋(2017) 李欣怡; Li, Sin-Yi這首F大調協奏曲,是低音管演奏者幾乎都不會錯過的作品,但在國內研究此首樂曲的資料相當稀少,對於丹濟的文獻也格外缺乏,因此對於演奏者們想進一步了解其作曲家和作曲內涵是有些困難的。本論文分為五大章,第一章、敘述研究動機目的及說明研究方法。第二章、將以作曲家丹濟所屬的曼海姆樂派為佐證,先介紹作曲家生平事蹟和創作手法,再探討此時期低音管的發展。第三章、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分析作品的部分了解樂曲的素材、調性及和聲。第四章、音樂詮釋上;筆者將以樂曲分析為基礎,再透過本身對作品的演奏,提供特殊的練習方法並歸納出合宜此作品創作時代的詮釋方式。希望本論文能對將來想了解丹濟作品的讀者達到輔佐的效果。Item 約翰.尼波穆克.胡麥爾《F 大調低音管協奏曲》(Johann Nepomuk Hummel: Bassoon Concerto in F Major)之作品研究與演奏詮釋(2020) 郭䕒棋; Kuo, Chia-Chi談到胡麥爾(Johnann Nepomuk Hummel, 1778-1837),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作品,通常為《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而忽略《F大調低音管協奏曲》,也是相當精彩的作品, 至今不斷被演奏。有鑑於國內對胡麥爾的認識不像莫札特、貝多芬這麼深入,針對胡麥爾所做的中文文獻也不多,且師大目前尚未有以胡麥爾作品為題的論文,因此筆者除對本曲進行分析與詮釋之外,更著重在胡麥爾生平貢獻的探究。 在實際演奏此曲的過程中,發現裝飾音的演奏法與正確性是相當值得探究的部份,再者此曲的技巧相當不易,在克服技術障礙的過程中,也產生了疑惑:當時的演奏家是如何演奏如此艱難的樂曲?當時的樂器在操作上與現今樂器有何不同?帶著種種困惑,渴望問題能得到解答,促使筆者以此曲作為論文研究主題。 在分析方面利用道格拉斯‧格林 《調性音樂曲式的分析導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辭彙作為寫作時的輔助;詮釋中裝飾音的演奏法,將透過胡麥爾的著作《鋼琴彈奏法的 詳 細 理 論 與 實 踐 》 (Ausführliche theoretisch-practische Anweisung zum Piano-ForteSpiel) 來研究正確的演奏方式,以達到佐證之效。希望藉由本論文的發表,能幫助到和我有相同疑惑的演奏者,除了與更多人分享胡麥爾的音樂之外,也期盼讀者和我一樣,在了解其生平背景後,得到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