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Huichen S. Hsiao"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際學校兒童華語在地化輔助教材編製初探
    (2020) 蘇韵文; Su, Yun-Wen
    近年來印尼學習華文熱持續升溫,許多華文學習課程、補習班或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印尼華文教育未來的發展,可說是潛力無窮。隨著華語國際推 廣的發展,「教材」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海外的華文教育,常常為求方便而直 接使用外來教材,例如在印尼的國際學校多使用新加坡、中國、馬來西亞或是 臺灣的教材,但是這樣往往會造成「水土不服」的現象。 李潤新(2006)提到兒童華語教材編寫內容應貼近學習者生活和認知能力 的廣泛話題,同時也要注重趣味性。因此,研究者為增加教材的「針對性」,以印尼泗水新加坡國民學校的小學三、四年級學生為例,針對教師及學習者的問 卷調查與分析,並根據兒童教學理論、全球在地化理論架構,以及教師、學生 的問卷調查分析,編寫華語在地化輔助教材,以期更貼近學習者的生活經驗, 提升華語學習興趣。 研究者將所設計的在地化輔助教材實際應用於印尼的國際學校中,並在課 程結束後,讓學生填寫滿意度調查,其中「這份教材能有效地幫助我學習」以及「教材內容符合我的文化背景」得到很高的分數。此外,研究者在教材中以 「我學過」標示出學生學過的單字,讓學生檢核是否已將這些單字記起來,使 教材更具系統性。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及在地化輔助教材範例,將全球在地化設計的內容與教師課程實施的情形作為國際學校在地化輔 助教材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實時處理中搭配詞一致性對華語學習者的影響—以英語母語者為例
    (2020) 張書蜜; Chang, Shu-Mi
    本研究探討英語母語者學習華語時,受搭配詞一致性之影響。透過 E- prime Professional 2.0 軟體,進行實時測驗的詞彙判斷任務,對比不同詞彙 類別對受試者的反應時間與正確率之影響。我們欲瞭解以下研究問題: (1)搭 配詞的一致性與非一致性對於受試者判斷搭配詞詞意的正確率是否相關? (2)搭配詞的一致性與非一致性對於受試者提取詞語的速度造成什麼影響? (3)受試者對從英語搭配詞直接翻譯成中文的假一致性搭配詞,和非搭配詞 相比下,何者有較高正確率與較快之反應時間?(4)中高級(含)以上的二語 學習者提取詞語之模式與母語者是否相同?再者,其提取模式為何? 本研究結果顯示,一、搭配詞一致性對母語及二語學習者之促發正確率 並無顯著相關,二語學習者無論在 F1 和 F2 方面,一致性搭配詞(M=89.31; SD=12.21)的正確率對比非一致性搭配詞(M=84.28;SD=13.97)並未產生 顯著;母語者無論在 F1 和 F2 方面,一致性搭配詞(M=94.20;SD=8.25)的 正確率對比非一致性搭配詞(M=96.21;SD=5.22)並未產生顯著;二、搭配 詞一致性會對二語學習者提取詞語速度造成影響,其一致性搭配詞之反應速 度顯著快於非一致性搭配詞,二語學習者無論在 F1 和 F2 方面,一致性搭配 詞(M=2012.73;SD=729.48)的反應速度顯著快於非一致性搭配詞 (M=2288.74;SD=734.22);而對母語者則無影響,母語者無論在 F1 和 F2 方面,一致性搭配詞(M=861.20;SD=288.93)的反應速度對比非一致性搭 配詞(M=841.64;SD=282.86)並未產生顯著;三、二語學習者無論在 F1 和 F2 方面,非搭配詞(M=70.81;SD=21.43)的正確率顯著高於假一致性搭配 詞(M=44.37;SD=23.13)。非搭配詞和假一致性搭配詞在 F2 方面,非搭配 詞(M=2403.46;SD=749.11)的反應速度顯著快於假一致性搭配詞 (M=2725.19;SD=649.38),然而在 F1 則無顯著差異;從母語者來看,假一致性搭配詞(M=78.52;SD=20.26)和非搭配詞(M=76.18;SD=20.28) 的正確率對比,並無產生顯著。然而兩者的反應時間假一致性搭配詞 (M=1004.41;SD=372.11)僅在 F2 方面的反應速度快於非搭配詞 (M=1188.64;SD=352.94)。四、兩者提取詞語之模式不甚相同,因母語者 能從心理辭典直接提取詞語,而二語學習者需先透過一語之途徑。母語者與 二語學習者之反應時間有顯著不同,且母語者之反應速度明顯快於學習者, 其結果與 Kroll& Stewart(1994)與 Jiang(2000)之二語提取模式相符合。 透過上述結果,華語老師可著重搭配詞之動詞,因動詞較易出錯且常因跨語 言現象發生與母語不一致之情形。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漢語飲食範疇隱喻詞彙之探析與教學應用
    (2014) 廖思涵; Szu-han Liao
    概念隱喻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除華語母語者於生活中大量使用隱喻進行言語表述外,亦多見於報章雜誌及華語教材中。然而,這些華語母語者習以為常的隱喻卻可能造成華語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困惑。有鑑於此,本研究以隱喻原則「思想是食物(IDEAS ARE FOOD)」為基礎,從習得實驗出發,旨在瞭解華語學習者母語的隱喻,是否在其學習華語相關詞彙時產生正遷移。並探究隱喻原則的輔助,是否能使學習者更有效地習得詞彙隱喻義。本文亦觀察學習者習得隱喻原則後,能否類推理解屬於同一隱喻原則的其他詞彙之隱喻義。最後,針對含有隱喻義的詞彙提出教學建議。 本研究的受試對象共20位,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全體受試者皆為美國或加拿大籍,母語為英語,且華語程度達中級以上之華語學習者。實驗流程分前測、詞彙學習階段、立即後測及延時後測等四階段進行。兩組受試者於前、後測中接受相同的測驗,但兩組於詞彙學習階段使用的講義不同。實驗組使用以概念隱喻組織的詞表,而對照組則使用傳統依課文中出現順序排序之詞表。實驗組亦學習隱喻的相關概念,對照組則無。 實驗結果發現(1)全體受試者在漢英隱喻相同及漢英隱喻相異兩類型詞彙的表現上無顯著差異。(2)以概念隱喻輔助詞彙學習的實驗組,其學習成效優於採傳統學習法的對照組。(3)實驗組受試者習得概念隱喻後,類推理解屬於同一隱喻新詞彙隱喻義的能力較對照組強。根據上述結果,本文建議進行華語教學時,可藉由概念隱喻輔助詞彙隱喻義學習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隱喻意識,並將屬於同一隱喻原則的詞彙組織起來進行教學。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華裔兒童文化教材主題選取之探討—以美加東地區中文學校教師之需求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4-09-??) 蕭惠貞; Huichen S. Hsiao
    本研究主要從海外中文學校教師教導華裔兒童之教學需求,來探究文化教材的三大方面:主題選取、主題排序及文化教材應具有之特色。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教材分析及問卷調查法。本研究首先探討文獻中的兒童華語文化教材主題,接著針對現有海內、外四本兒童教材中的主題進行歸類分析,並通過網路對美加東地區現任海外中文學校華語教師進行線上問卷調查,瞭解他們對於文化主題作為教學內容順序安排上的考量及意見。研究結果顯示:一、兒童教材中的文化主題宜多以兒童生活相關題材為主,如「家庭」、「學校」、「人際關係」等;二、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認為文化教材中最應優先考慮的主題為「傳統節慶」、「傳統藝術」、「民俗童玩」及「童謠」,此與現有教材之涵蓋內容不盡相同;三、在主題選取與排序方面,海外實際教學使用之優先考量的因素則為「教材內容的難易度」和「學生的語言程度」、「節日時程配合」及「教材資源的取得是否容易」。研究分析出海外教學宜增加實際「動手做」的主題,以引起學習者的興趣,讓教學效果更好。最後,教材評估與實際教學需求的差異呈現極大差距,反映出文化主題內涵及界定的落差問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華裔兒童文化教材主題選取之探討—以美加東地區中文學校教師之需求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4-09-??) 蕭惠貞; Huichen S. Hsiao
    本研究主要從海外中文學校教師教導華裔兒童之教學需求,來探究文化教材的三大方面:主題選取、主題排序及文化教材應具有之特色。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教材分析及問卷調查法。本研究首先探討文獻中的兒童華語文化教材主題,接著針對現有海內、外四本兒童教材中的主題進行歸類分析,並通過網路對美加東地區現任海外中文學校華語教師進行線上問卷調查,瞭解他們對於文化主題作為教學內容順序安排上的考量及意見。研究結果顯示:一、兒童教材中的文化主題宜多以兒童生活相關題材為主,如「家庭」、「學校」、「人際關係」等;二、海外中文學校教師認為文化教材中最應優先考慮的主題為「傳統節慶」、「傳統藝術」、「民俗童玩」及「童謠」,此與現有教材之涵蓋內容不盡相同;三、在主題選取與排序方面,海外實際教學使用之優先考量的因素則為「教材內容的難易度」和「學生的語言程度」、「節日時程配合」及「教材資源的取得是否容易」。研究分析出海外教學宜增加實際「動手做」的主題,以引起學習者的興趣,讓教學效果更好。最後,教材評估與實際教學需求的差異呈現極大差距,反映出文化主題內涵及界定的落差問題。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