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I-HSIU WU"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從「剎」見五、六世紀中國佛塔的南北差異(2013) 吳宜修; I-HSIU WU塔,這種因佛教的傳播而導入中國的建築,向來是建築史學者感興趣的主題之一,不過由於現今留存的早期中國佛塔不多,而且仍有許多面向尚待研究,以致實際上我們對於塔的掌握不夠深入。例如,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還沒有人注意到「剎」對於認識中國古代佛塔的重要性,不過儘管如此,由於「剎」在五、六世紀時開始普遍被使用,而且幾乎都是指佛塔的某一部分構造,所以本文特別以「剎」爲主來分析文獻;又因為過去的研究偏重北方佛塔而較忽略南方佛塔,因此本研究從地域性的角度切入,以重新認識五、六世紀的中國佛塔。 本文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先全面性地分析文獻裡的「剎」,證實了當時在南方和北方「剎」的意思並不一樣,即南方的「剎」指的是心柱,而北方的「剎」指塔頂構造。「剎」在南北的用法不同,此現象反映出當時南北方的塔有不同的結構。文章的第二部分試圖推測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本研究認為中國在佛教傳入以前自身的建築背景,是影響初期佛塔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而且中國建築本身具地域性,即在北方以臺榭建築為主,在南方以木構造建築為主,此地域性便造成南北方塔的差異。 總而言之,在接受外來文化時,中國原本地域性的建築體系與觀念,是促使塔在南北發展不同的條件之一,也就是說,在思考中國初期佛塔時,必須考慮地域性的建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