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Kuo, Tzu-Hsuan"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空間視域中的《金瓶梅》敘事研究(2024) 郭子瑄; Kuo, Tzu-Hsuan過去研究常將小說視為是「時間藝術」的載體,然而小說不僅只有時間的線性結構,還有文本空間、人物的活動空間與心理空間等空間結構。本文期望透過各式空間的梳理,了解寫作者如何運用各式空間去形塑文本結構、人物關係、家庭文化,和反映內在心理,將過去被忽略、誤讀的空間做重新的詮釋。本論文主要將《金瓶梅》分為「結構空間」、「現實空間」和「虛幻空間」三個部分做探討。《金瓶梅》作為典型的空間性文本,其敘事結構也呈現空間化的特性。「結構空間」一章主要立足在浦安迪(Andrew H. Plaks)「十個十回」的觀點,分析其對文本架構與形式。此外,筆者也根據敘事節奏、節日對文本空間密度的影響,將小說分為數個敘事單元。無論是外部結構的對稱,或是內部結構的起伏,透過對結構空間的分析,可更深入掌握文本寓意。《金瓶梅》的空間性也體現在廣大又細緻的現實空間。「現實空間」主要以西門府為主要研究對象,旁及妓院、西門慶偷情的「外宅」所構成的風月空間,以及玉皇廟、永福寺和報恩寺三座寺廟空間。家宅空間的擴張,與財產、人口同步增加,也是西門慶實力的見證,相較於禮制嚴格的後院,獨立的花園則上演了一場場財、色交易。圍繞在身邊的女性以「色」事人,從行為動機也可看出舊時代女性透過身體爭取更大的生存權利;寺院中宗教儀式隆重與否,也與西門府的家勢相互對應。看似背景化的空間描寫,府內與府外的空間實是一種意味深長的對比。最後主要關注小說「虛幻空間」中的奇異現象,即人物在睡夢或半夢半醒間,因精神意識的流動,突破了現實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產生幻境與夢境,使敘事空間得以擴展。「虛幻空間」也刻意模仿真實世界,凸顯人物複雜的內在情感,暗示後文命運,或作為現實世界的映襯與補償,形成小說情節的另一條暗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