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Li, Chia-Ying"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2014台北雙年展關係美學藝術呈現之研究
    (2015) 李佳穎; Li, Chia-Ying
    「2014台北雙年展」邀請法籍策展人Nicolas Bourriaud以關係美學的理念擔綱展覽總策劃。《關係美學》為1990年代的當代藝術劃出一道分水嶺,使得藝術的呈現與展示方式,出現微妙的變化。《關係美學》認為,藝術家透過各種媒材的運用,使作品具有「聯繫與會面」、「共活與面對」以及「合作與約定」三項關係特質,「觀眾參與」成為當今藝術呈現的新導向。觀眾依據藝術家所提供或再現的場域,進入作品並且從中體驗作品與自身的關係。「2014台北雙年展」在「關係美學」主導下推出,其藝術呈現是否正如該理論所揭櫫的特色,值得關注。 本研究透過文獻的整理與分析,針對「2014台北雙年展─劇烈加速度」參展藝術家、觀眾以及國內藝術學者的深度訪談進行分析與檢視,論述該展覽關係美學理念之藝術呈現。首先,探討這個展覽呈現關係美學理念的特色;再檢視參展藝術家呈現關係美學理念的概況;最後觀察觀眾參與展場中關係藝術的狀況。結果發現,「2014台北雙年展」被打造成為關係美學的特殊場域,展覽中的關係藝術著重「人類世」的詮釋。參展的藝術家,具體呈現關係美學理念,他們利用「現成物」作為與觀眾聯繫、會面的媒介,為觀眾鋪陳共活與面對的情境,甚至藉由「合作與約定」,邀請觀眾進入作品締結新的關係。觀眾在展覽中也樂於參與藝術家的創作,他們與「現成物」聯繫、會面,從中體會藝術家所鋪陳的情境;進而與藝術家合作完成作品,從中獲得新的啟示。整體而言,觀眾已普遍接受關係藝術的表現形式,也認同2014台北雙年展的策展理念,惟觀念性創作以及文化差異可能影響觀眾參與的品質。 期望研究結果可作為臺灣當代藝術發展研究及相關工作者的參考;同時提醒觀眾,他們可以和當今藝術家共同完成作品,並獲致新視野。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