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Li-Li Huang"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學習的意義感:建立、失落及再創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7-03-??) 黃囇莉; 洪才舒; Li-Li Huang; Tsai-Shu Hung本研究旨在探究華人學習意義感之建立、失落及再創生之歷程。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針對17 位成人(九位男性和八位女性)進行深度訪談,研究者再以Baumeister(1991)的「意義連結論」、Park 與Folkman(1997)的「整體意義」與「情境意義」,以及華人的「讀書文化腳本文化」為形式理論,對受訪者的自我敘說資料二度詮釋並揭露其存在處境的置身結構。資料分析結果顯示,此歷程包含四部分,首先,意義的建立主要透過連結,例如,與自我的連結、與生命及世界信念的連結、與學習信念的連結。接著,意義的失落則來自斷鏈、存在的空虛、與學習信念脫鈎。意義失落後,會將意義暫時擱置,讓自己回歸到現實,設下停損點,並試者去看到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最後再藉著轉化與代償而得以再創造新的學習意義感。本研究最後也討論文化之意涵、敘說研究之限制及未來可發展之方向。Item 師生戀變奏曲?-女大學生師生性騷擾之經驗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7-03-??) 彭秀玲; 黃囇莉; Hsiu-Ling Peng; Li-Li Huang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女學生遭受男性教師性騷擾的經驗歷程。研究係以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的質性研究,受訪者為曾遭遇男老師性騷擾的10 位女大學生,事件均發生在大學就學期間。事件發生距受訪時間一年以內者6 人,距一年以上者4 人。資料的收集與分析之過程採用紮根理論的理念。研究結果顯示,女大學生在師生性騷擾的經驗歷程為:一開始是無以名之的困惑與不舒服,接著可能因對師者權威的尊敬、感恩或好感而出現自我催眠式地否認,也可能雖確認性騷擾的存在卻因擔心、害怕而加以忍耐、壓抑或疏離,只有憤怒才會覺醒,在有足夠支持時才可能伸張正義並考慮採取行動,這些都會影響事後的適應。本研究嘗試討論先前不同的師生關係對性騷擾經驗的影響,藉以作為未來性騷擾調查以及進一步輔導諮商與治療之參考。